也许很多人一开始不知道扑克冠军的诞生都是投票产生的。
这就会造成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你可以将票投给自己。所以在第一届的WSOP赛事中,每一位参赛者都将票都给了自己,就好像别的人也都应该投他似的。于是他们不得不再想了另外一个解决的办法---锦标赛。在锦标赛中,盲注定时增长,直到场上只剩下最后一名选手,即为冠军,将获得所有奖金。随后几年时间里,锦标赛着实在圈内大火了一把。但当Doyle Brunson在1976-1977年间连续两年蝉联冠军后,大众就开始有些审美疲劳了。所以第二年,他们新增了几个钱圈位置,也就是说不再是“冠军拿走全部奖金”了。
一瞬间筹码不再是面值那么简单了,而是演变成了ICM(也叫独立筹码模式)——很快就随着潮流被发明了出来。ICM是一种以比赛总筹码量、场上所剩选手人数和奖金结构为基准,计算你手中的相对筹码价值的计算系统。不过真正形成完整体系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一路走来都是极好的
其实,Bobby Baldwin并没有在1978年赢走所有的奖金,虽然参赛人数比上一年还增长了23.53%,但是他只得到了Brunson在前一年所得奖金的61.76%,而这就是滑坡效应的开始。
当然,这一切都是免费的。Binions娱乐场看准锦标赛扑克商机——这正是让大批Du客们疯狂涌进娱乐场的最佳方式啊。他们更是免费提供食物和酒水来增加吸引力,之后就有人开始决定花钱举办锦标赛。
随后又出现了额外消费。有些选手一被淘汰就离开了,但还有一些Du徒们,他们不甘心就这么用A8o轻易地输光了100BB,于是就有了重买。当然,这一切都是极好的,大家都玩得更开心了。
你们还是去下象棋吧
经过前面的发展,到这个时候就有一些呆子开始抱怨了,说什么能被人“买”下来的比赛不是“公平”的比赛。我猜这些人肯定没听过“投资回报率(ROI)”这个词。
那么何谓“公平”呢?拿着22对抗AKs?还是拿着AA对抗KK?
据我所知,生活本就是不公平的,而扑克正是生活的完美折射。所以要么接受,要么就滚去下象棋吧。不过当Daniel Negreanu在WSOP上狂掷无数次重买以至于必须得到第三名才能回本的时候,这个说话就显得有点荒谬了。
但一路走来都还是极好的,毕竟WSOP没有收取任何饮料费用,而且你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淘汰赛还是重买赛。没错,一路走来都是极好的,除了巴黎的航空俱乐部,因为他们的锦标赛全部都带重买。或许其中一个原因是法国选手无法弃牌——或者任意两张牌都随意跟注。不过他们对扑克的确是真爱。
更大一个原因就是除了赛事领导人,没人知道究竟收了多少个重买,而最后的前三名选手是唯一可以计算奖池应该提供多少筹码量的人。
活泼的人也变内向了
多数时候,前三名选手中都会出现一个投了很多次重买的大腹便便抽着雪茄的土豪,然后幸运地对抗着另一个大腹便便抽着雪茄的土豪。除了赢,他们根本不关心任何事情。他们可能根本算不出任何数学公式,虽然他们很想算出来。他们通常都很开心,就像所有的锦标赛冠军一样,且必定会给赛事总监提个“大大”的建议。
我曾幸运地在航空俱乐部打进过几次前三。我也问过为什么总筹码量和奖池数额差这么多。每次那个英文很烂的赛事总监都支支吾吾,搞得我一个活泼的人也变内向了。
那些含糊的解释无非是关于一些筹码竞赛、筹码赔率以及着色方案不同之类的,根本让人抓不到重点。但奇怪的是,每一场锦标赛都好像约好了一样,总有10%-15%的额外筹码算不清楚,这难道真的是巧合吗?
我并不是在暗指什么不良事件。要知道Tom Dwan的数学也很烂,而且要是他来接手,估计绝对是全世界最散漫的赛事总监了。
线上扑克的兴起大大改变了全球扑克局势
从最初的投票选举到最终通过比赛决出,德州扑克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谁都不会料想到,线上扑克再一次让玩家们领略到别具一格魅力,你不再需要Rebuy锦标赛了。因为当被淘汰后你可以直接转入下一场比赛,你甚至还可以同时打好几场比赛。Rebuy锦标赛已经不再流行。这对于一些些娱乐室来说倒是一件好事。因为锦标赛打得越来越快,他们就有更多精力放在Cash桌上了。
而Harrah's在接管WSOP后也总结出了这样一条观点:如果他们对锦标赛抽取佣 金,就能赚一大笔钱。而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他们是对的。因为那是产生的“Moneymake效应”激励了很多玩家投身到到锦标赛中,因为人人都希望可以成为下一个Moneymake,所以想要参赛的玩家们根本就不在乎那些比赛的门票钱。
如何在比赛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除了上面所得到的观点和结论之外,很快那些娱乐场的管理者又发现了新的商机。他们认为如果将锦标赛的费用提高,也许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和之前一样,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们的结论时成立的,因为他们将锦标赛的费用提高后,我们在从中得到了佣金变多了。
即便从表面上看到了一个好趋势,但是比赛的运行团队表示,你们所收取的佣金数额不能超过锦标赛总费用的10%。关于这个论述,其实我是非常同意的。如果你想要收取超过总费用的10%的话,除非你在法国才能实现。因为法国那里的价值太高了,只有在那样的情况下你才能将利益更大化。
于是一些聪明人就发明了所谓的“荷官费”,这什么鬼?!所以意思是连荷官都想要收费啦?还是说有什么别的含义?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在Google了一小时后终于还是放弃了。因为什么都没查到,但也可能是我太笨所以用不好神奇的Google。这样的解释应该是最具说服力的了,但我真的没查到任何条文规定。谁又能查到呢?是不是因为这些条文通常多达几十页且语言晦涩难懂,所以没人愿意看?又或者是不是因为根本没人在意这些公司是否放弃解释?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谁能Google到?例如大部分的EPT锦标赛,都要抽10%的佣金加3%的“荷官费”。我又试着Google了一下WSOP的佣金费用,得出的结果都一样。
你可以拿计算器算一下$10,000买入 x 6,420人x 6%是多少。这就是今年的主赛事佣金费用,这个数额足以拯救一个小国家。3%的荷官费根本不是我考虑的因素,现在关键问题是其他的钱都去哪儿了?
引入Re-Entry
WSOP和EPT官方都有很多的常见问题解答,但如果你深入查看就会发现,这些问题中从来不涉及任何关于参赛费用的问题。这也是商业形式的一种,就跟保险和金融产品一样。但它真的公平吗?而且确定是良性的商业行为吗?
如果你的年级足够大,你就会知道Rebuy锦标赛现在又重新流行了起来。没人想在环球旅行中早在第一个级别就被爆冷出局。
有个说法是:客户永远是对的。这个说法或许是正确的,但就算形势来个360度大转变,聪明人依然还是聪明人。聪明人举办锦标赛并不是真的希望提供Rebuy。要知道场上的筹码越多,花费的钱就越多。
于是他们发明了一些“新”东西——Re-entry锦标赛。其实这就是rebuy锦标赛,只是在细节上有两处改动。
1、如果你被淘汰了,必须先起身离开牌桌,然后再回来重新坐下。
2、每一次Re-entry你都要支付新的比赛费用。
是时候打更多的锦标赛了
很容易就看得出,规则2被发明后,规则1就行得通了。我猜这赛事总监并不是不擅长数学,反倒是非常在行嘛。最重要的是他已经超越了时代。他真应该被列入扑克名人堂名单。
再说到锦标赛选手,结论就简单多了。参加这些锦标赛的选手们根本不在乎被收取的那13%佣金。对于那些根本无所谓的人,我非常确定可以打败他们,所以看来我得开始多参加些锦标赛啦!
1.《从荒蛮到繁荣——扑克锦标赛进化史知多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从荒蛮到繁荣——扑克锦标赛进化史知多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9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