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学太极拳往往觉得这个也学不好,那个也学不好,真伤脑筋!事实上,只有掌握这三个关键部位的练习,才能进行运动,才能以较少的努力获得更多的效果。

第一,腰

腰在太极拳中十分重要,拳谱说:“主宰于腰”。又说:“千变万化,单凭腰一转”,即身体各种姿势完全靠腰一转,可见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对这个问题,一定要好好理解。

打太极拳,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则叫放松。所谓放松,就是身体任何部位都没有僵硬的地方。当然对练拳有一定水平的人来说,应当注意“虚非全然无力”,即松也不是全然不用力,否则就懈了;但对于初学的人来说,则应当强调打拳要放松,浑身上下都不要有力,因为“虚非全然无力”所讲的“力”指的是长期练太极拳过程中培养出的太极拳的劲,而初学者只要一用力,就是人身上原有的笨劲、拙劲,因此,这时宁可软一点,等拳练到一定程度,再告诉他在松的同时还要有点劲。

全身都要放松,腰尤其必须放松,因为腰是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发源地,腰如果不放松,转得不灵活,对其他地方的干扰就很大。太极拳打得好不好,关键就是看腰。练不好拳就是因为不是腰在动而是耍胳膊耍腿。只耍胳膊耍腿,那是练操,与太极拳一点关系都没有。只要把腰的问题解决了,你的拳就前进了好大一步。

第二,肩

肩要往下垂,不能往上端。外形与内气有关,如果肩向上端,气就会随之上浮;肩往下一沉,气也就会随之下沉。但所谓的垂肩不是把肩死乞白赖地往下拽,只是有点下垂的意思,不往上端就行了。不要死拽硬拽,如果硬拽就过了。

这里涉及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原则“取中”,学太极拳最难掌握的就是这个“取中”。过去太极拳叫“十三势”。十三势指的是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前)、退(后)、顾(左)、盼(右)、定(中)十三种劲。其中掤、捋、挤、按,就是坎、离、震、兑四正方,採、挒、肘、靠,就是乾、坤、艮、巽四斜角,这也就是太极图中的八卦;进、退、顾、盼、定,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五行,合起来称为“十三势”。

前八个劲中,最难掌握的是“掤”,五行中最难掌握的就是“中”。什么叫中?“中”就是“无过而无不及”,过或不及都不行,“过”了,拳就是僵或是散的;“不及”,拳就是懈或是懒的。所以我说肩要垂,你要掌握火候,要掌握这个“中”字,过了、不及都不行。当然对一些喜欢“端肩”的人来说,学拳时我们强调肩要垂;但肩膀端起来的人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不端肩的人来说,只要平常肩的状态稍稍有点下垂的意思就够了。

垂肩还有个问题要解决。两个肩垂下去以后,要微微向里合。如果肩不往里合,胳膊就正好夹着身体,为了让大臂离开你的肋,肩头就必须稍微向里合。只要两个肩头往里一合,腋窝就空了,空多少呢?一般讲要在腋窝处空出可以放一个拳头的地位。

另外肘要往下坠。坠,也要取中,也不要死乞白赖。练拳的人很容易出的一个毛病就是把两个肘子架起来。肘一“飞”,胳膊就僵了。肘为什么要坠?就是为了让你的肘子往下去,防止胳膊“飞”起来。当然坠肘和沉肩有连带关系,肩垂,肘自然就坠下去了。

前胸、后背,要含胸拔背。太极拳和长拳不一样,练长拳要挺胸,练太极拳则要含胸。含胸拔背也要注意“中”。含胸只要有点内含就可以了,不允许你把胸挺出去。只要不挺出去,向内含一点就可以了,不要过分,过分了就变成大猫腰了。拔背也是这种情况,背为什么会拔?胸如果有点内含,脊背就必然稍微有点往后的意思;相反,如果胸挺了,脊背肯定会往前。其实,所谓拔背是四面受力的结果:头顶往上悬,对脊背就有一个往上拉的力;两肩一沉,又有两个从左右拉背的力;这要结合上面松腰的理论,不能硬往上拔。

第三,头

俗话叫脑瓜顶,针灸学把这个穴位叫做百会。要使全身轻灵关键在于头,如果不摆正头的位置,就会影响到全局。头的位置怎么摆呢?要“顶头悬”,就是把头发系好后往上拉。往上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虚灵顶劲”,从下往上顶。这个顶应该是虚虚地把头顶上去,而不是实顶。如果是实顶、硬顶,身体就会发僵。

拳谱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如果头顶能悬起来,人的整个精神就都能提起来,就没有滞笨的毛病了。你可以做个试验:如果头不是虚虚地顶起来,那整个人肯定一点精神都没有,疲疲塌塌,走路也好,做动作也好,都会很滞笨,不灵活。好多人不懂得头的重要性,所以学拳时特别要强调要虚虚地把头顶起。有的人不管头,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拳就打不好。

头顶悬起来,下颔就会往里收,脖颈就会稍稍向上挺,有人把这叫做“强项”。什么是“强项”?就是脖颈那里稍稍有点强硬,有一点劲。如果脖子一点劲没有,疲疲塌塌,头就悬不起来了。但“强”不能过分,打太极拳一定要明白,老前辈在这个地方说脖颈那里要有点强硬,但在其它地方他已经告诉你,打拳要“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不是让你一个动作就达到极限。说强,你可别真正地去强,只能是头向上顶、下颔微收,脖项那儿稍稍有一点强的意思,不要僵硬。

当然,除了以上三大很关键的部位外,其他部位的正确练习也很重要,如颈部要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腕关节要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臀部要向内微敛,不可外突;胯部要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部要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等等。但初学者很难所有部位齐头并进地学习,那就不妨从关键处着手,让好钢用在刀刃手。

在入门后也要注意避免以下两个误区才能才学习太极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贪多是学习太极拳的通病

贪多拳架▼

我们许多热爱太极拳的朋友们在一起交流时,许多朋友都会说,我会许多太极拳。针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呢?在他的头脑中就误认为多的好,每天不停学习这样那样,一个太极拳动作没有练习好又急忙学习下一个动作。这样一年下来一定学会了许多动作。

可惜只有量没有质啊。不要说谈太极拳功夫如何,就连起码的动作都做不到位。

如何解决这一个通病呢?我们先来认识什么是太极。

太极是宇宙能量体,其大无边,其小无内。体内包含阴阳五行变化,万事万物就是在这个太极运转,让生命得以生存,是如何人和物也不可违背,它是自然之道。

人体源于自然,太极也是源于自然。我们修炼太极的目的就是要符合自然之道。就必须要会松开自己的身体来吸收宇宙中的太极体的能量。我们就不能在多学习太极拳动作上下功夫,就要在柔、轻、缓、匀速上下功夫,来找到人体的松,这个松就是太极拳中无极状态,也就是气感变化冷热,轻重,缓急等阴阳变化。要修炼完这些复杂的工程必须借助太极拳的动作来完成。

最具有典型的动作是太极拳的起势动作和云手。把这两个动作练习到了心静体松时,太极拳的內劲自然就会出现了。随之太极拳功夫自然就会有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延伸其它太极拳动作。这就是一通百通。

 贪多功法▼

我们修炼太极拳是贵在精专,只有选择好一门功法好好静修,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只在破岩中的鉴定信念。我劝勉还是在太极拳的起势上和云手上下功夫。不要被外面的功法迷惑眼睛,因为你还没有达到心静体松呢?还不知道太极拳的内在变化呢?贪多了只停在一个会字上。

我们修炼太极拳要学会有选择性的学习,在悟道中提高自己对太极拳的领悟能力,在领悟上再下功夫。走属于自己的路。

1.《初学者怎么学武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初学者怎么学武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11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