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40年,他是国家“最高机密”

2018年3月30日晚

清华大学礼堂星光熠熠

一场盛大的颁奖典礼正在进行

当分量最重的奖项2017-2018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颁发给这位毫不起眼的老人时

在座的所有人都眼含泪水、起立鼓掌

向这位隐姓埋名40年的老科学家致敬

他就是程开甲

就是他设计领导了包括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在内的

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竖井试验

等共计30多次核试验

成为让美国、苏联都颤栗的中国“核司令”

1950年,程开甲婉拒英国导师

诺贝尔奖获得者玻恩的挽留

放弃英国的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

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

成为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

1960年3月的一天,程开甲接到借调任务

一张纸条写着:二机部九所

从此,这位物理学教授的命运发生改变

他走下讲台,在科学界销声匿迹几十年

“程开甲”这个名字和他从事的核武器事业

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最高机密”

1960年,苏联专家突然撤走

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全面陷入巨大困难中

那段时间,为了能尽快取得原子能技术的突破

程开甲脑袋里想的全是数据

半夜刚躺在床上,只要想到一个思路

他就马上爬起来,把问题理清楚了再躺下

那时候,中国研制原子弹条件艰苦到

以算盘、计算尺和仅有的手摇计算器

来处理大量的数据

经过无数次的研究、推算、验证

程开甲在国内首次估算出

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

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

1964年4月,根据组织安排

程开甲带着他的人马开进位于死亡之海

罗布泊腹地的中国核试验基地——马兰

至此,第一颗原子弹的总装战役全面打响了

1964年10月16日14时50分

张震寰在主控站发出口令

全系统进入自控状态,9、8、7、6…

在读秒声中,大家屏住呼吸

顷刻,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万般寂静

蘑菇云腾空而起

总指挥张爱萍立刻接通周总理的电话

“我们成功啦!原子弹爆炸成功啦!”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程开甲则开始了他20多年的“罗布泊时间”

更开始了此后30多次与“魔鬼”的较量

1966年10月27日

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核爆炸成功

采用的是空投的方式

1969年9月23日

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成功

同年,程开甲妻子高耀珊带着孩子们

离开江南的家,扎根戈壁一住就是十多年

1976年,程开甲与妻子高耀珊在罗布泊红山基地

从1962年筹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

到1984年离开核试验基地

22年里,程开甲一直坚守在罗布泊

先后主持了30多各种类型的核武器试验

程开甲在地下核试验现场

2017年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

习主席亲自将“八一勋章”颁授给99岁的程开甲

他的死因,至今是个谜

1968年,59岁的他

以一种极为壮烈的方式为国捐躯

直到今天,他的死因仍旧是一个谜

他就是郭永怀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火箭发动机、超低空导弹

反导弹武器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设计

都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北京

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

一头扎进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人们发现了非常令人奇怪的一幕

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抱在一起

当人们终于用力把两具尸体分开时

所有人立即脑袋嗡的一声

两具尸体胸部中间有一个皮质公文包

打开皮包,人们才发现

这是一份有关热核导弹试验数据的重要文件

被烧焦紧紧抱在一起保护文件的两人

就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

郭永怀和爱人李佩带着年幼的女儿

离开了熟悉的美国的家

舍弃了美国三层的小洋楼,动身回国

他们回国上船时把汽车

送给最后一个给他们送行的人

就像他们对美国没有丝毫的留恋一样

他们对钱财之物也没有丝毫的贪恋

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

问他有什么要求

郭永怀焦急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之后,郭永怀便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

高超空气动力学、 爆炸力学

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

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

1959年,苏联撤走所有专家

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

1960年3月的一天

后来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

突然来到郭永怀的办公室

请他来参加国家的一项绝密任务

郭永怀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

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1963年,核武器研制的技术骨干人员

陆续迁往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在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

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摄氏度

在即将进入原子弹试验的日子里

郭永怀经常是工作十几个小时

有时候甚至彻夜不眠

1964年10月16日下午

罗布泊一声巨响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当所有人欢呼雀跃、沉浸在巨大喜悦中时

郭永怀因为疲劳过度晕倒在了实验现场

1968年12月4日

正值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实验关键时刻

在青海已经待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

带着在实验中发现的重要数据文件紧急返京

在飞机剧烈晃动的时候

有一个人大喊“我的公文包”

最终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

郭永怀同警卫员小牟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保护了这份用于热核导弹研制的宝贵资料

牺牲时年仅59岁

1968年12月25日

在飞机失事后的第20天

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爆炸试验成功

这里倾注了郭永怀太多的心血

但这一刻,郭永怀永远无法再看到了

郭永怀的爱人李佩没有忘记丈夫的遗愿

——建设祖国

当时中国的英语教育十分落后

没老师,她就冒着风险找来“右派”教授

没教材,她就自己编写

她培养了新中国最早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

她到了70多岁还在讲台上

给博士生讲几个小时的课

竟然从来没有坐着讲过一堂课

总是规规矩矩地站在讲台上

她的一个学生曾说

“一生中遇到过很多好老师,

但我见过的最伟大的老师就是李先生。”

1999年9月18日,李佩坐在人民大会堂

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她的丈夫郭永怀先生

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

更是唯一一位在原子弹、氢弹

人造卫星研制中都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这是国家给予郭永怀至高的荣誉

四年后,李佩把这枚勋章

捐献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她还把自己毕生的积蓄尽数捐献

把60万元捐给力学所

30万捐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没有任何的仪式

就像处理一张电费单一样平常

几十年来,李佩一直居住在

她与郭永怀在中关村的老楼里

房间里一直保存着郭永怀生前的摆设

这个她最爱的人,一直都活在自己心里

一辈子隐姓埋名,参与中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林俊德

相信99%的中国人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他是一位将军,更是一位院士

他一辈子隐姓埋名,52年坚守在罗布泊

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任务

他活了75年都默默无闻

却因离世几个小时前的一张照片

感动了整个中国

2012年5月4日

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从确诊到死亡的27天时间里

他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十多根管子

坐在临时搬进病房的办公桌前

对着笔记本电脑一下一下地挪动着鼠标

因为在他的电脑里

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文件

藏在几万个文件夹中

还有学生的毕业论文

他们快要答辩了,不能耽误孩子们毕业

他放弃用手术延长寿命

选择与死神争分夺秒

一直拼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刻

5月31日

林俊德病情再度恶化,生命进入倒计时

他9次要求、请求甚至哀求医生

同意自己下床工作

家人实在不忍他最后一个愿望都不被满足

他才终于又坐在了电脑前

上午10点

已经工作了2个多小时的他

颤抖地对女儿说,C盘我做完了

病房人很多,但没人说话

只有他按击鼠标的声音

最后,还是他的老伴儿说了一句

医生想叫你休息一会儿

他则回答:坐着休息!

而他接下来说的一句话

让在场所有人再一次掩面啜泣

“坐着比躺着好啊,我不能躺下

躺下了,就起不来了!”

两个小时后,他终于累得再也支撑不住

这是林俊德生前最后的影像

他大口喘着气,眼神也暗淡下来

这一躺下后,他再也没能起来

几个小时之后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

林俊德

这位让罗布泊发出45次巨大轰鸣的将军

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1960年,从浙大机械系毕业的林俊德

被分配到国防科委下属某研究所

报到的第二天,所领导向林俊德交底

国家正在西北建设一个核试验场

把你挑过来,就是去那里工作

当得知自己将从事核试验时

他激动不已,那一刻他就下定决心

把一生献给这一伟大事业

1964年10月16日15时

罗布泊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

在蘑菇云升腾时的辉煌瞬间

有一个经典画面广为人知

人们纷纷跳出战壕

将帽子抛在空中,相拥而庆

然而,另一场景却鲜为人知

当蘑菇云还在不断向上翻滚时

穿着防护服的科技人员

无所畏惧地向烟云开进

搜寻记录此次爆炸数据的设备

在那些义无反顾的身影中,就有林俊德

1966年,我国为首次氢弹空投爆炸做最后准备

高空冲击波测量难度更大

仪器要在零下60摄氏度低温下工作

为了创造低温环境

林俊德和同事们背着仪器爬上3000米

在零下20摄氏度的山顶呆了一宿

林俊德新研制的高空压力自记仪测试系统

为我国首次氢弹试验

飞机投弹安全论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6年7月29日

中国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实验

当晚,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郑重宣布

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

从1964年到1996年

32年来,这是中国第45次核试验

也是林俊德参加的最后一次核试验

世界核爆史上

美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上千次核试验

而中国,只用45次便实现既定目标

共和国正是因为有这些最硬的大国脊梁

才用一次次蘑菇云升起,一次次地动山摇

为中国铸就最坚实的核盾、最可靠的安全

也正是因为这45次惊天动地的核试验

共和国才真正挺直了脊梁

更为中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重要机遇

才让中国14亿人民硬邦邦站在世界人民面前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所有劳动模范、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习近平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的同志们:

你们好!“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收到你们的来信,我感到十分高兴。你们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劳动模范,如今又在读书深造,这是对大家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褒奖,也是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我一直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我向你们、向全国所有劳动模范、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来源:北洋之家在线、新华社

1.《致敬共和国脊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致敬共和国脊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