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谋杀案》的特点是,近年来很少有小说比它“真实”充分,“虚构”充分。读完这本书后没有矛盾。
写推理小说书评是不好写的,因为不能剧透,会破坏新读者参与解谜的极大乐趣。
与其说《喜鹊谋杀案》推理精彩,倒不如说解谜精彩,构思精巧。
我很长时间不看推理小说的原因之一,就是情节雷同的太多,推理过程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严重。即便市面上某些流行的书籍或影视作品,也喜欢互相借鉴。
创新太难。
再加上随处可见的监控摄像头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警察办案会更直接。即便学问渊博、爱好钻研各种科学以及文化知识的侦探,也很难与专业领域人才一较长短。
种种原因,导致侦探小说的背景,往往设定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或科学刚起步未普及的时期,或者封闭落后、信息传播很慢的山村小镇。
必须假设警察是无能的,那些法医鉴定者和实验室水平一般。但侦探最重要的是学问渊博,以各种知识架构起来的联想能力和缜密逻辑推理,这比单纯的用指纹等独立线索排除或锁定一个个嫌疑人更有效。
像熟悉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在作者柯南道尔笔下书中的时代,就是个出类拔萃的化学家。
侦探一个人就是团队,他独自把各种信息有效的组合起来,把整体中每个环节确认和敲定,形成闭环。
侦探是个无神论者,懂科学用科学。但他们不会固守着科学,而是了解各种神秘学、宗教和各种仪式、民俗以及风土人情、历史以及传说;由此可以推测出凶手的种族、来历、习性、动机、手段等,支撑洞察力的,是数不尽的知识(此刻想到福尔摩斯、柯南,也想到国产剧《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十二传说》等)。
不过不科学的,或涉及神秘主义的,在《喜鹊谋杀案》里没有,只是一下子联想太多。
读《喜鹊谋杀案》,我有很大的遗憾,那里面所提及的英国等近现代文学家和作品,几乎都不了解。没接触那片土壤,许多地方难以产生共鸣,无形中难以和作者或当地读者找到相通的乐趣。
侦探小说家,喜欢借鉴生活环境中的人物和建筑,在《喜鹊谋杀案》中这本书中,做的尤为精妙。读完后,我有强烈的欲望,去英国在作者安东尼霍洛维茨所生活的地方看看,去看那些欧式复古建筑与道路,去了解他的朋友家人。
我想了解戏中戏之外作者真正的创作环境和过程,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真实的?如同《盗梦空间》,一层一层揭开谜梦,最终可能你还是不知道是醒着的,还是梦。
说到这里,其实还是给读过该作品的人剧透了。
《喜鹊谋杀案》的故事创新有余,趣味不足,但结构了不起。
作者将前半生的经历以及笔下的侦探庞德系列小说浓缩在一本书里,有始有终,刻画了完美的结局。
如果有天我能更深的了解英国文学,熟读作者所有未经翻译的原文系列作品,以及未来可能会有的关于作者的自传以及日记、书稿等,找到并揭开那隐藏的字谜,或许对这本书,会有全新的解读。
如果你了解《喜鹊谋杀案》的大概,可能会有和我相同的探究书以外的作者私生活的欲望,因为这本书的高超技巧,极大的勾起了人的好奇心。
我对阿加莎的了解仅限于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和那个胖胖的侦探,所以不能猜到对作者以及这部书的影响,还好书中自行解释了一些。
生僻和难记的外国名字,常常打断外国读者的阅读流畅性,不能持续快感,我看《喜鹊谋杀案》时,常常停下来弄懂谁是谁。
一目十行,观其大略,不用过于纠结于地名人名与细节,弄懂中心思想即可。并不是简单的加快阅读速度,而是让那些不适感暂时被跨越的技巧。
总之,用了一天时间基本看完,等接触了包括阿加莎以及作者安东尼霍洛维茨等在内同类作家的其他小说,再慢慢精读。
文化的隔阂,以及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不会轻易被拉近。
1.《【克里维茨】《喜鹊谋杀案》:永远不能剧透的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克里维茨】《喜鹊谋杀案》:永远不能剧透的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62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