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从构思到最后完成,前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早在1862年,勃拉姆斯就已经写出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只是没有开头引子部分),同时还在构思后面几个乐章。由于勃拉姆斯自我要求特别严格,担心自己无力完成这一重要任务,于是,创作工作被搁置下来。一直到1874年他的管弦乐作品《海顿主题变奏曲》演出成功以后,他才又回过头来,用了两年的时间对它进行创作,终于在1876年完成全稿。《C小调第一交响曲》于1876年11月4日在德国卡尔斯鲁厄首演,后又在德国曼海姆和莱比锡以及奥地利维也纳由作者亲自指挥演出。

《C小调第一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使用的乐器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长笛、双簧管、黑管、大管、法国号、小号和定音鼓等。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

第一乐章采用的是传统奏鸣曲形式,情绪的增长和减退都很明显,使用一些主题的对比、交织和变化。乐章一开始,一段引子缓慢地展示出悲剧性的曲调,预示了整首交响曲的内容。定音鼓、低音大管和低音提琴均匀奏出了一系列八分音符,用的全是乐队的低音乐器,音响沉闷。演奏的八分音符均匀进行,使人捉摸不到节奏的变化规律及音高的变化,从而创造出一种阴暗而不祥的背景。在这一背景上,同时出现了两条向相反方向进行的旋津:小提琴和大提琴演奏上行旋律,木管乐器和中提琴演奏下行旋律。这个音阶式的旋律,像是对于希望的寄托,音乐连绵不断,情感表达极为细腻,这是在整个乐章中起作用的基本主题。就是在这样一个不太长的引子中,为满足整首乐曲构思的要求,采用有时在高声部、有时在低声部、有时以复调的形式出现的旋律处理。这段引子,旋律只是漂在低沉的背景上。引子渐渐平息,音乐情绪一下出现了转折,一曲悲剧的宏伟序幕刚刚揭开,乐曲的发展却将听众引向另一个极端。

呈示部开始,第一小提琴首先奏出第一主题,这个主题由大小调交替组成,简明朴实,活泼欢快,音乐充满了一种激奋的热情,青春的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从低沉中脱颖而出的主题,它的出现是爆发性的,旋律发展进行中有万马奔腾的气势,有叫啸和跳跃,也有挑战和鼓动,还有命令,像一幅史诗般战斗场面的画面。过了一会,整个情绪慢慢转向平缓,戏剧性激烈斗争的形象被第二主题所代替,一个短暂的宁静出现了。

第二主题由双簧管奏出,旋律处于中高音区,发挥了双簧管明朗的音色特点,给人以温柔、清新的感觉。而旋律进行中有不协和音程的跳进以及向上大跳后又向下走小二度,像是一个人在轻轻的叹息,表现出对希望的一种追求。双簧管的“白话”是暂时的,乐队似乎刚要安静下来,中提琴却立即拨弦奏出一个新的主题。开始,它轻声但急切,三个拍点像是在敲门一样,也有内在的坚定力量,是一种充满毅力的探求。

呈示部结尾段的主题,具有凶险的意味,它那简短有力的动机,终于重新燃烧起炽烈的火焰,音乐又沸腾起来了,导致整个乐章的发展更加活跃。

该乐章的展开部是紧凑的,引子中的旋律在这里出现了一下,音乐显得有点呆滞,不同于原来的是它却有圣咏的气质,力求柔言絮语般的庄严,而呈示部结尾段那个主题又闯进来了,它似乎成了主角。

一些对比性旋律在这里相互对照.一步步推向强劲的力度,音乐到达高潮。原先在乐章开始时奏出的那个低沉的背景也来到这里,法国号和小号结合进去演奏,使这一高潮更有气势。

再现部的音乐基本上是依照原呈示部的素材使用顺序而作成,尾声中再次浮现出引子的旋律,在温柔起伏的音乐浪潮中,第一主题最后一次露面,但不完整,它的进行被猝然中断,表示无休无止的斗争并没有结束,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弦乐器组最后一个拨弦音把音乐带入寂静,第一乐章结束在悄然之中。

第二乐章 持续的行板

第二乐章是慢板乐章,它相当于一首抒情诗,听起来格外温暖和诚挚,使人想到平静的大自然景色,赏心悦目的风景画,然而有些伤感。不管是痛苦还是甜蜜,是悲伤还是喜悦,是安宁还是兴奋、都渗透了一种失意和抑郁的成分。这些与第一乐章浪潮起伏的发展有鲜明的对比。音乐一开始,就由小提琴奏出第一主题,旋律极其接近抒情诗朗诵。由于结构不是连绵不断的大篇幅的进行,而是两小节一停,并且停在弱拍,这样听起来很是含蓄,是一段美妙的旋律。

在第一主题抒情结束后,双簧管便接着孤独地奏出乐章的第二主题:

为了强调“孤独”的情调,勃拉姆斯在处理抒情性主题时,总是让某件乐器在没有其它伴奏背景的情况下演奏,这在传统配器中比较少见,这样可以很好地突出个别乐器的纯净音色。第二主题开始的陈述是这样,后来再现时虽然结合了一支法国号和独奏小提琴,但也有类似的效果。

在这乐章中,弦乐器和木管乐器用得较多,它们时而相互支持和渲染,时而用作音色的对比,表现酸甜苦辣的滋味交互混合。当然,也出现过热情的乐句和流畅的新主题片段,弦乐器的跳跃乐句造成音乐推向前进的动力,似乎提醒主人赶快脱离梦境,双簧管还演奏起较为直观的呼唤式旋律,即一个长音加紧接着的急促进行,这预示第三乐章的基本主题。

第三乐章 温雅而略快的快板

第三乐章采用复三段的形式写成,这已经是较大的曲式结构了,却只是相当于一首小型的间奏曲。这一乐章仍然采用类似前一乐章的抒情性手法,音乐有清淡、忧郁之情,偶尔也有接近幽默的曲调。单簧管清新透明地奏出第一主题,这里充分发挥单簧管音色柔美的特点,突显出音乐秀丽、典雅,具有舞蹈音乐的风格。

勃拉姆斯对这一主题作了反复陈述的处理,在主题反复之间、有一段诙谐性的穿插,很接近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特点,这一穿插段不算长,但对音乐的节奏和样式的变换起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该乐章当中有一段以木管乐器同弦乐器欢快的对答,受贝多芬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在木管乐器演奏的旋律上,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最后,开头一段的音乐再次出现,但那段接近匈牙利民间音乐特点的穿插被省略了,这是为了使作品简炼而采用的作曲手段,有利于突出对主要主题的回顾。

第四乐章 不快而灿烂的快板

第四乐章采用奏鸣曲式写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乐章。一方面,由于前两个乐章是一种安静、平和的诉说,特别需要在它们的后面有一个强烈的对比;另一方面,它需要重提第一乐章,作为发展,它必须超过第一乐章的分量;还有,它作为终曲要对整首交响曲有一个彻底的总结,这个总结必须尽可能的精彩。所以,从长度来看,这个乐章几乎占了全曲的二分之一,它是整首交响曲的中心。勃拉姆斯在处理这首终曲时,继承和发展了贝多芬交响曲创作的传统,一些音乐构思和形象的形成,或多或少地以贝多芬的“从黑暗到光明”的发展原则为依据。

乐章开始类似第一乐章,也从一段引子开始。这段引子似有山穷水尽的感觉,绝望产生了,乐队在痛哭,先是低低的、遥远的,然后一步步明朗,一步步扩大,一步步靠近,全部弦乐组一阵神秘的拨奏,定音鼓轰轰作响如波涛起伏。接着,一支法国号在小提琴的颤音背景下和蔼地奏出一个动人的旋律,仿佛安抚躁动的世界,一切逐渐趋向平静;随后长笛立即重复演奏,赋予大地一片银色的光芒——这是光明出现的信息,像胜利的曙光。接下来,大管和长号奏出一个圣咏旋律,使音乐总的情绪变得更加平静、安宁。这样的引子为进入乐章主要部分那种辉煌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弦乐器终于奏起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显得十分纯朴,没有一个变化音,节奏平和,简直让人陶醉其中。第一主题加快了戏剧性的发展,在几次反复后,音乐又对引子的法国号略微回顾;接着小提琴轻盈地演奏出了第二主题。但是,优美的第二主题却受到另一个低音旋律的不断推进,这个低音旋律是动机反复形成的,组成动机的是四个下行的音,一拍一个,像是前进的步伐,凝聚一种内在的力量。

呈示部两个主题结束后,音乐却不像传统那样进入展开部,而是直接到了再现部,展开部被省略了,所以展开部的手法统统被留到了再现部使用。

再现部中一首宏伟的欢乐颂歌奏响了。开始,弦乐器以火一般的热情,奏出了“阿尔卑斯山曲调”。在音乐发展过程中,这个主题进行了多方的变化,作曲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使音乐一步步冲向高潮。当乐曲到达结尾时,乐队中的铜管开始演奏,顿时,雄浑嘹亮的音响充实了全部乐队,音乐发展到了高潮。最后,整部交响曲使用了C大调强有力的主和弦作为结束。

GUANGZHOU ROMANCE MUSICAL INSTRUMENTSCO.,LTD.

1.《勃拉姆斯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勃拉姆斯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