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核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除了武器级核武器外,陆地上的核电站和军舰用核能发动机都取得了成功。当时苏联正致力于核反应堆的小型化,机械制造部长Yefim Slavsky启发了陆地机动式核电站的想法。
苏联国土面积庞大,而且地处高纬度地区,这导致很多北方的城市、定居点、基地实际上比较独立,恶劣的环境加上高昂的价格让它们无法和其他地区合并电网,主要依靠独立的火力发电厂供电,每年消耗大量燃料,而且燃料供应短缺的情况时有发生,建立轻便的陆地机动核电站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50年代后期,苏联设计师在压水反应堆的基础上开发了TES-3,这是一种安装在改装T-10重型坦克底盘上的移动发电站,它的发电量1.5兆瓦。尽管算得上是一种移动式核电站,可它属于早期实验设备,在1961年才开始运行发电,之后还进行了不少测试,1969年停止使用。在那之后还尝试开发了几款其他设备,例如Dimitrovgrad VK-50,其中不乏可能运行了20年的“Gamma”,不过它们都还不算成熟产品。
在此前技术基础上,位于今白俄罗斯的核能研究所在1976年至1985年间研发了帕米尔-630(Pamir-630)移动核电站,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安装在轮式载具上的核电站,虽然只在80年代建造了2部,可它确实是一款具有实用价值的核电站。
帕米尔-630采用MAZ-796军用拖车作为牵引车头,这种车辆负重和越野能力都很强,核电站等设备安装在后方的拖车平台上,整套设备机动的时候和半挂车一样。
拖车平台上安装的是一台630千瓦核反应堆以及涡轮机,反应堆被厚厚的防辐射墙包裹,让外部辐射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不过这辆车并不是全部设备,核电站还需要另外2辆车,1辆装有反应堆控制计算机,另一辆是可容纳28人生活的保障车。
这样3辆车就可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移动式核电站,根据需要机动到合适的位置运行,高机动能力的车辆可以在北极苔原和沼泽地机动,相关设备被设计成可以在低温环境下运行,适合苏联北方地区。
设计师希望帕米尔-630在一次加注燃料后能够持续运行2000小时,也就是大约83天,足够正常供电需求,不过两部设备中的帕米尔-630D在测试中实际运行了3000小时,并且不是满负荷运行,设备尚存燃料,也就是说帕米尔-630在某些性能上超出了设计预期。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帕米尔-630就要进入实际生产了,它的作用相当广泛,除了给居民区供电,也能用于军事基地、偏远采矿区的电力供应,甚至在战时建立紧急电力供应,它不需要随时补充大量燃料,自身体积也不大。
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直接影响了帕米尔-630的命运,这起事件让人们看到了核泄漏的可怕,明斯克城的民众对帕米尔-630尤其排斥,因为后者的测试运行地点距离城市只有6千米。苏联高层也同样动摇,他们不能再承受一次核泄漏事故,因此在1988年终止了实验。科学家在1990年曾试图发起一个新的核电站项目,因为缺少资金没有实施。
人们相信帕米尔-630的相关技术对俄罗斯起到了很大帮助,不少国家在本世纪尝试研发安全、清洁的移动式核电站,俄罗斯在前几年研制的“罗蒙诺索夫”号海上移动核电站就是一个典型,它能为滨海城市、海上钻井平台等提供电力,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此类设备出现。
1.《【beili】因切尔诺贝利事件放弃的高科技,苏联帕米尔-630D机动核电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beili】因切尔诺贝利事件放弃的高科技,苏联帕米尔-630D机动核电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70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