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志们,每天看到你们在下面擦瓦奇迹,我也很着急,干脆提前更新一下。(大卫亚设)。
对了,作者放弃了LPL的投稿活动,实在是能力不足,先顾一个吧。
—————————————————————————————————————————
1997年世乒赛单项比赛,不少在未来乒乓球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的大咖都是第一次参加世乒赛。
在大阪为女队独守下半区立下大功,后远走香港再夺亚锦赛女单女团冠军的林菱;未来三届奥运会折腾国乒女队不得消停的李佳薇;21世纪距离大满贯最近并在雅典书写历史的柳承敏;乒乓球女单决赛历史上唯一一位非华人选手金香美;未来的世乒赛之王王励勤;直板反胶集大成者马琳;在大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挽救了七个赛点的刘国正;在上海放高球放进四强的梅兹;欧洲乒坛二王一马时代的代表波尔……
不过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的主角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瓦尔德内尔。
邓亚萍一局不输通关世界杯已经够BUG了,瓦尔德内尔在本届世乒赛上完成了一局不输通关世乒赛的成就。
饭要一口口的吃,故事要一个个的讲。
和两年前一样,各种爆冷也是层出不穷。
单打第一轮一上来中国就挂掉了三个人,全锦赛女双冠军朱芳输给了比利时选手,龚跃春输给了德国的菲舍尔(德国四号),近两年国内比赛发挥不错的熊柯竟然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瑞士选手米勒。
第二轮彻底爆炸,不少名将纷纷落马,中国队折了俩三号种子,杨影和刘国梁的表现让人大跌眼睛,前者输给了法国的安妮-布尔洛,后者被塞尔维亚的卡拉卡塞维奇淘汰。
前者我查过履历那是真没什么好说的,整个职业生涯也就悉尼奥运会进了一次三十二强,后者大家就比较熟悉了2019年世乒赛上老卡以塞尔维亚乒协主席之尊再度征战世乒赛,和马龙在单打首轮遭遇,不过这次0:4告负。
同样落马的还有团体赛状态火热的德国名将罗斯科夫被老将冯舍淘汰;佩尔森输给了初出茅庐的王励勤;刘南奎则是输给了英格兰的普里恩。
其实通过以上这几位的结果还是能证明那句话团体赛越出风头的,单项赛就越容易被针对。
女单第三轮邓亚萍的河南老乡张辉遭遇陈静,尽管陈静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忙于娱乐圈事务久疏战阵,但是还是凭借扎实的老底和经验轻松拿下前两局,第三局又20:15领先,结果陈静又犯了瞎浪的毛病,而张辉这个时候小宇宙忽然爆发,竟然不可思议的24:22拿回此局,又顺利拿下了第四局,到了决胜局还一度15:7领先。
不过这时候陈静却也反应过来了,而张辉背上了想赢怕输的思想压力,被陈静21:17翻盘(也就是说陈静打了一个14:2),错过了通过爆冷为自己争得位置的机会。
不过剩下的几位可就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了,邓亚萍暴打了童飞鸣,王辉在与施捷的中欧女子乒坛第一削球手对决之中,将施婕打了个稀里哗啦,前两局比分是惨不忍睹的21:2和21:8,第三局施婕总算是回过了神,但还是21:15告负。
李菊则是遭遇了朝鲜一号金英姬,上来就13:21和19:21先输两局,摸了两局鱼之后李菊也是终于找到了感觉,连扳三局拿了下来;王楠则是3:0横扫了佐藤利香;再次无缘团体赛的邬娜21:14,21:15和21:9把金茂校送回了家,开始了自己的爆冷之旅。
其他人里乔云萍送走了乔苏,陈丹蕾苦战不敌国乒的第二削球手成红霞,齐宝华输给了德国的内梅斯让对手时隔十四年再进世乒赛女单十六强(这位岁数不大,辈分资历是真高,罗马尼亚人,当年也是天才少女,十二岁参加世乒赛,十四岁打进世乒赛单打十六强输给了曹燕华,不过后来也没打出来去德国了),陈静和朴海晶则是捡了两个便宜,前者对手1994年女子团体世界杯冠军成员削球手帕琳娜直接弃权,后者则是击败了爆冷杨影的黑马安妮布尔洛。
八分之一决赛,邓亚萍决胜局费了点力气,但仍然以3:0的总比分战胜了柳智惠;王楠和李菊横扫了海外兵团的耿丽娟和倪夏莲;成红霞削掉了朴海晶;乔云萍两局苦战,总比分3:1击败了内梅斯。
这四场球没什么好说的,赢得下来是正常赢不下来才有鬼,有争议的是王辉和王晶这一场,有说法是在香港回归的背景下王辉放水给王晶的,乒乓世界也用了放进八强这一词语,总比分来看王辉第三局眼看胜利在握,结果让对手翻了盘。
我个人倾向于放了水,毕竟香港回归还是在英国办世乒赛,怎么地也要体现一下中港一家亲,单打有一个香港选手无疑是最好的体现。
这样一来体育问题就又变成了政治问题,王辉的让球也在意料之中。
除去这场有争议的球之外,第一个冷门是施特鲁泽3:0完胜王晨,这场球可以说是彻底宣布了王晨国家队前途的死刑,几次出战大赛都没有好成绩,好不容易1996年国内比赛和公开赛挣回来了不少印象分,这次世乒赛送了个干干净净。
第二个也是最大的冷门就是邬娜25:23,21:14和21:12,3:0横扫奥运会女单亚军本届世乒赛二号种子陈静,和陈静同样打法的邬娜在反手相持上占尽主动,久疏战阵的陈静真是跑也跑不过,算也算不动,邬娜爆出大冷,进军八强。
在海外兵团第一也是最后一位留在场上的巨星陈静出局之后中国女队实际上就提前锁定了女单冠军,王晶和施特鲁择没有任何能力与霸气侧漏的邓亚萍和摆脱心病的邬娜抗衡,王楠打掉了削球手成红霞,李菊击败了老咖乔云萍,女队再次包揽了女单前四名。
至于男单赛场,主角自然是瓦尔德内尔,如果非要加上一个,那就是萨姆索洛夫了。
瓦尔德内尔是把全世界的乒乓球高手当人机打,
萨姆索诺夫是把全中国的乒乓球高手当人机打。
对,你没看错老瓦和老萨在曼彻斯特把国乒吊起来锤。
老瓦当届的状态太神,我估计除非刘国梁上,否则谁来都是白瞎,但是身为四号种子的萨姆索诺夫以一人之力打掉了中国四个乒乓球选手!
这四个人的名字依次是:马琳、王励勤、丁松、孔令辉。
先说一句关于马琳的名字问题,有老球迷回忆以及球迷整理资料作证是没有王字旁的,但是1997年版的乒乓世界上写得却是马琳,具体情况如何还希望大家提供线索。
可能有人说这个难度并不高,毕竟老萨的打法克削球手,1997年的马琳和王励勤和后来二人的巅峰期实力肯定差距不小。
但是在不久举办的全运会上马琳成为了全运会的男单亚军,而王励勤更是在那届世乒赛上淘汰了世界冠军佩尔森和爆冷罗斯科夫的普里恩。
而这哥俩都被萨姆索诺夫一起送去打双打了。
萨姆索诺夫战胜了马琳这个颇为古灵精怪的直拍选手。当时的萨姆索诺夫打马琳是真不用废什么力气,身高一米九的萨姆索诺夫以两面护台大的优势往死里打马琳两个角,而此时马琳的正手不贼,反手无打,被萨姆索诺夫轻松击败。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马琳五年都没用,两年之后他就在世乒赛上战胜了老萨,不过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说。
而在八分之一决赛等着老萨的正是淘汰了佩尔森的王励勤。
王励勤打佩尔森的战术倒是很简单,我就和你正手抡弧圈,看谁厉害!
佩尔森一下晕了:这哪里来的神仙?这正手力量这么大!
也不怪佩尔森蒙圈,那个时代的中国的大多数乒乓球运动员身高最多一米八左右,王励勤这种身高的一般都被挑去打别的项目了(直板快攻要那么高的身高也没用),而这位未来的世乒赛之王之所以能打上乒乓球纯属一个意外。
根据王励勤的启蒙教练沈益明先生回忆,他经过芷江西路幼儿园(作者去年五一在上海度假就住在芷江西路的汉庭酒店,可惜那时候忙着写2019年世乒赛总结,也没去瞻仰瞻仰)时,在里面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孩子。
这个孩子很文静,别人在成群成群玩时他就在一边自己玩,这个孩子很高,比别人都高出了一头。
沈先生觉得这是个可塑之才,然后就招了他走了。
这个孩子就叫王励勤。
可能有人会问王励勤身上究竟有什么吸引了沈教练?
答案前面已经说了:高。
而后来采访沈亦明时,沈亦明表示:要找一个身体素质与欧洲人接近的孩子,然后培养他,让他以欧洲人的打法打败欧洲人!
就这样王励勤进入沈益明的体校后练了六七年,直到13岁左右(国乒的冠军们大多数幼儿园就开始打了,王励勤算是有点晚了),终于小有成就,进入了上海市队。
大家可以想象在遇到王励勤这种人会有多么头疼,首先王励勤的身高逐渐涨到了到了一米八七,这个对于那个年代乒乓球教练和球员来说第一反应都是怎么打?打快攻的同志们玩命地跑也比不上人家迈几步;其次王励勤的力量也太BUG,王励勤的卧推力量达到了106公斤在国乒历史之中名列第二,第三位是张继科105公斤,第一位就是中国前世界锦标赛单打冠军,前国乒男队主教练,直板反胶之祖郗恩庭——115公斤。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王励勤的基本功太扎实了。
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技术层次里,最能虐人的有两种:第一种像刘国梁那种,变化五花八门,发球神出鬼没;第二种就是王励勤这种,就和你打阵地战,拼基本功,一点一点磨。
不过在一流高手里,这种打法也是可以的,此时的佩尔森状态虽然在逐步恢复,但是远没有1991年时的状态给力,被王励勤拉了一个晕头转向,很快0:2落后了,第三局打到了19:19。
佩尔森毕竟是1991年的双冠王,1996年的欧锦赛男单亚军,关键时刻经验也丰富,这时候佩尔森果断转变成中式打法,主动变线、放短、打发抢。
前面说过了佩尔森的发球虽然一般化,但是总体来说佩尔森的前三板和台内球控制水平比起传统欧洲选手来说还是高出不少的,而王励勤早年打球和如今的陈梦有点类似经常打着打着就掉线了。
佩尔森抓住机会艰难拿下第三局后努力将比分追成2:2。
决胜局,佩尔森实在是打不动了,虽然当年他有逆转之王的美誉,但是都过去八年了,岁月不饶人,他都31了,再加上王励勤是出了名的训练勤奋,指望他体力不足……我觉得这个和通过放高球放死孔令辉一样魔幻。
就这样3:2,王励勤战胜佩尔森,杀入世乒赛三十二强。
至于佩尔森,你和王励勤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在三十二强淘汰了爆冷罗斯科夫的普里恩之后,王励勤迎来了四号种子萨姆索诺夫。
这场比赛我估计两个人见面都吓了一跳,老萨估计是第一次见这么高的中国选手,王励勤可能是第一次看到比自己高的选手。
当时两人的打法其实大差不差,不过王励勤站得更近(那年头教练都是快攻时代过来,打球靠近近台很正常)一些。
这其实应该是王励勤的优于萨姆索诺夫的地方,因为他站近台速度更快(有说法当年王励勤的近台速度国乒排名第一),另外其本人的力量也远大于萨姆索诺夫。
最终结果是王励勤1:3不敌萨姆索诺夫。
从比分和局面上来看王励勤并非没有获胜的机会,最后两局都是只差两分,王励勤总分还赢了两分。
不过王励勤输球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毕竟太年轻,经验不足,而萨姆索诺夫虽然只比王励勤大了两岁(实际岁数可能不差),但是王励勤进国家二队的时候,老萨已经在欧洲和盖亭,塞弗,老瓦和老普他们谈笑风生了。
不说别的,四年大赛的经验你当是开玩笑啊。
另外王励勤在国内就没怎么见过这种比较传统的欧洲打法,打两下就退台,而且萨姆索诺夫的球有点黏,有点类似八十年代中前期的欧洲打法(有点类似于阿佩伊伦和克兰帕尔),没中国选手那么利索,也没有瑞典选手那么实在,所以有点不适应。
不过没关系,年轻就是资本,王励勤你的辉煌还在后面。
就这样老萨打进了八强,他对手正是丁松。
丁松是我们大家的老朋友了,1995国乒天津夺冠的奇兵。
偏偏运气是真不咋地,三届世界大赛一次孔令辉,两次萨姆索洛夫,乒乓球历史上最擅长打削球的两位都让他碰上了。
更坑爹的是,丁松的胶水赛前检测不过关。
这下子淡腾了,由于胶水已经刷上了底板,换底板也来不及了,弃赛更是不可能,无奈之下丁松只能拿着女削球手王辉的球板上了赛场。
至于结果……悲剧,彻底的悲剧。
丁松输得一局比一局惨,两年前和孔令辉打得还有来有回,这次三局下来一局过十五分的都没有输了个干净利落。
就这样,丁松结束了他的最后一次大赛之旅,一年后丁松正式退出了国家队,这位传奇的故事也就到此结束了。
相较于一路都是中国人的男二号老萨,本次的主角老瓦则是一路顺利,十六强以前没碰上什么强敌。
相信大家已经无数次听自己的长辈说过小时候太轻松,长大了就受累。
老瓦十六强的对手正是除了刘国梁以外最让他头疼的普里莫拉茨。
事实谁跟普里莫拉茨打都挺头疼,前面说过老普是九十年代两面均衡性弧圈球的代表人物,技术那是相当全面要正手有正手,要反手有反手,要进攻有进攻,要防御有防御,前三板严密,相持球稳当。
不得不说1997年老瓦的状态太好了,这种状态无论是临场竞技还是战前设计,老瓦可以说是毫无问题。
首先,针对普里莫拉茨不吃发球这点,老瓦改变了自己的发球目的,不强求直接得分,反而每轮发球都做好第二板乃至第三板准备,抢得上立刻进攻,不给老普退台调动的机会,抢不上的绝不勉强,退上半步等反击。
其次,老瓦知道普里莫拉茨反手好,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压正手,调反手(一般都是压反手、调正手)。
当然,大部分还是打反手,只是打正手的球增加了,不过大多数目的为得分的球,还是从普里莫拉茨的正手位取得的突破。
最后,老瓦这场球居然不时进行主动退半步战术,他让老普先上手,然后打回头,防大角。
不得不说,老瓦战术做得相当充分,普里莫拉茨这场比赛宛如LOL里的坦克上单面对灵活的中单刺客和下路ADC一样,空有高血条,奈何就是伤不了对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老瓦3:0击败。
而在战胜普里莫拉茨之后,老瓦将面对全欧洲可以说唯一有资格和他对垒的老对手,1992年奥运会男单亚军,1993年世乒赛男单冠军,1994年世界杯男单冠军,距离大满贯最近的欧洲人——菲利普·盖亭。
如果只计算三大赛时代,盖亭的单打成绩在欧洲毫无疑问名列第二(佩尔森奥运会没进过决赛,老萨和波尔都只有世界杯而且奥运会和世乒赛战绩一个不如一个),即使放在世界范围来看,也只次于各位大满贯加上二王一马。
但是,在他的头顶,永远压着另一个男人,那就是乒乓球史上第一位大满贯选手——瓦尔德内尔。
当年直播巴塞罗那决赛结尾时外国主播说了一句很伤感的话:“而盖亭,他的奥运冠军之梦就要再等上至少4年了”。
可惜的是,盖亭没有等来四年后的胜利,他这辈子也就进了这一次奥运决赛。
当然,1992年盖亭输得一点都不冤,几乎被老瓦吊打了。而历史给了他第三次在大赛单打中挑战老瓦的机会(前面两次分别是91年世乒赛和92年奥运会),那就是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男单四分之一决赛。
其实盖亭当届比赛的状态还是相当不错,横扫了拧拉之父科贝尔,险胜了奥运会亚军王涛(比分3:0不假,但是小分差的真不大)。
不过盖亭的打法实在太吃身体了,1997年他的状态虽然不错但并未回到巅峰的1991—1994阶段。而老瓦这种更靠脑子打球的选手,年龄的增大虽然对身体有不利影响,但是经验却更足了。
第一局盖亭主要还是输在在吃发球上……这点我表示真的很无奈,盖亭从精神小伙打到而立中年,也不是没赢过老瓦,但是吃老瓦发球这点真是从从头吃到尾。
不过第二局一开始,盖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球速快、角度大的优势,来回调动老瓦,猛拉两个大角;而老瓦自己也出现了问题,打球显得很犹豫,下网很多。
对于算球的人来说一犹豫反应就下降,盖亭得以20:19率先拿到局点。
老瓦追回,再超一分。最后一球,两人都小心翼翼,结果盖亭率先发力却被老瓦一个反手被动防守回去,啪的一下擦边,22:20,老瓦拿下。
这个球两人同时指出了那个球擦边,但接下来,盖亭却猛地把拍子甩向了球桌。
这么关键的时候以擦边输掉一局,是谁心理都会爆炸。
赛后老瓦接受采访时表示,打到20:19时我有些担心,但当我以擦边球赢得该局后,我就控制了形势,对取胜充满信心。
果然,第三局的盖亭就基本失去了斗志,最终以14:21输掉了整场比赛,瓦尔德内尔再进一步,而在四强等着他的是一个当时并不算出名的小个子。
另外两场八强对决分别是马文革对阵孔令辉,阎森对阵何志文。
八强常客金泽洙哪去了?
三十二强2:3不敌阎森早早出局了……
个人感觉老金对于阎森准备不足,第一局上来被打了一个21:6,日直反胶拉弧圈拉不赢中直反胶,我也是醉了。随后阎森又在1:2落后的不利情况下逆转黄文冠,打进了世乒赛八强。
四分之一决赛,他的对手也是一位老朋友了,当年何智丽的混双搭档,远走西班牙的何志文。
说起来挺奇怪何志文在国乒那几年累死累活也没进过世界大赛八强,这跑去西班牙开服装店,打乒乓球纯属副业,结果他那条线上的两位大佬刘国梁和罗斯科夫自爆,十六强又打掉1995年的黑马布拉什奇克,竟然打进了八强。
四分之一决赛何志文并非没有取胜的机会,不过毕竟副业不是主业,关键时刻差了一点,阎森3:1进军半决赛。
不得不说老瓦1997世乒赛能达成21:0的神迹除了他自己状态超神,运气也是真好,有点名气,状态不错的快攻手基本都被阎森打了个七七八八,刘国梁又来了个自爆。
只能说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都站在老瓦一边。
孔令辉十六强以前没碰上什么强敌,八分之一决赛碰上了施拉格。
怎么说呢,打得不算轻松,也不算艰难,施拉格反手凶猛有余,正手也足够灵巧,但是不够稳当,正手打得有点虚,没有其他欧洲选手那么实,孔令辉对着施拉格的正手猛打,第四局顺利翻盘,3:1淘汰了施拉格。
亲爱的施拉格同学,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你和孔令辉的恩怨情仇才刚刚开始。
四分之一决赛孔令辉的对手是马文革,两代中式横板双反的较量。
不得不说马文革的发挥还是不错的,险些时隔六年重返四强,不过毕竟岁数大了,身体上的伤也一直没好利索,2:1领先的情况下,让孔令辉给翻了盘。
有老球迷说这场球让球了,看后面的对阵也不排除这种情况,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体来说单打上国乒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男女单打八个四强国乒占了六个。
混双项目老瓦赛前预言韩国队将时隔八年重夺混双冠军,结果韩国队的两对组合连半决赛都没进,被中国队三比一起送回了家,为了满足政治任务特意组建的王涛齐宝华组合也是早早出局,刘国正第一次世乒赛跟着乔云萍打了一次酱油,丁松王辉的双削组合碰上了陈静蒋澎龙……
说真的,以往说竞技体育有点迷信,我只是觉得纯属个人想法,不是很相信。但是看到丁松这个运气,打什么项目都能碰上擅长打削球的,一次是巧合,两次是偶然,三次……
我要是搞体育的我也迷信。
半决赛上进入四强的是孔令辉邓亚萍,王励勤王楠,刘国梁邬娜和陈静蒋澎龙。
这应该是九十年代最豪华的一次混双四强了,里面履历最薄的邬娜和蒋澎龙也都进过世乒赛四强。
半决赛孔令辉邓亚萍3:1胜陈静蒋澎龙,刘国梁邬娜则是在20:22先输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进军混双决赛。
混双决赛那天正是5.4青年节,在曼彻斯特的蒙蒙细雨中刘国梁邬娜发挥出色,21:12,22:20,19:21和21:11战胜孔令辉邓亚萍,让孔令辉邓亚萍再次获得亚军,击碎了邓亚萍世乒赛全满贯的梦想。
而和邓亚萍同时进入国家青年队的邬娜也在苦熬了那么多年之后在最不报希望的时候拿到了世界冠军,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女双赛场上中国组合是邓亚萍杨影,王楠李菊,王晨邬娜,王辉成红霞,张辉林菱和为了迎接香港回归而打造的乔云萍齐宝华以及陈丹蕾朱芳。
刘伟和乔红退役以后,国乒的两对王牌女双组合瓦解,考虑到邓亚萍的脾气和地位,陆元盛并没有强制指派,而是让邓亚萍自己挑。
于是邓亚萍自己选择了杨影。
杨影是国乒队内少数和邓亚萍关系不错的主力,有时候国乒周末休息邓亚萍就带着杨影去蹦迪,天津世乒赛杨影输给陈静很难过,邓亚萍还跑去安慰她。
想想也不意外,就邓亚萍那个脾气,也就是没心没肺比较二的杨影能受得了。
当然也不排除邓亚萍特意卖江苏系一个面子。
张辉林菱输给了瑞典斯文森和彼得森的组合,早早出局;而罗马尼亚的巴蒂斯库乔苏帮了中国队大忙,她俩在16进8的时候把二号种子柳智惠朴海晶扫地出门,但是绝对过不了王辉成红霞铜墙铁壁般的防守。而在香港回归这种大形势下,极具实力的王晨邬娜让给乔云萍齐宝华也就不奇怪了,比赛中王晨邬娜简直简直就是闭着眼打,什么球都往天上接,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任务;再次面对陈静陈秋丹的邓亚萍不敢大意,不过陈静也没有1996年的威胁了,邓亚萍杨影3:0淘汰对手进军半决赛。
半决赛完成了政治任务的女乒毫不客气3:0横扫了乔云萍齐宝华的跨协会组合,王楠李菊击败了王辉成红霞的双削组合,杀进决赛。
女双决赛王楠李菊并非没有机会,只可惜此时的王楠李菊可能是慑于邓亚萍的赫赫威名,打起来有些畏手畏脚,前两局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0:2落后,而没了思想包袱的两人又连追两局,决胜局两个没得过单项世界冠军的人心理负担沉重,邓亚萍杨影这俩人没那么多负担越战越勇,战胜王楠李菊夺冠。
女双颁奖仪式很搞笑,由于奖杯底座上是要刻上冠军姓名的,所以奖杯底座是一直增加的,结果颁奖的时候邓接过奖杯之后底座忽然掉了下来,搞得两人也是颇为尴尬。
男双比赛比较冷门,倒不是说刘国梁孔令辉夺冠的结果冷门,实在是过程太坑爹。
昔日仅次于中国的双打强国韩国的三队男双这次曼彻斯特连十六强都没打进去,前两轮纷纷翻车,而八强占据三席的国乒也没好到哪里去,阎森王励勤1:3不敌盖亭埃洛瓦,换了中直搭档马琳的王涛也没能更近一步,0:3不敌日本的削球组合。
虽说王涛有着双打健将的美誉,但是也不至于塞个人就夺冠吧。
而老瓦老佩与施拉格金德拉克那一场硬是打了个火花四溅,奥地利组合不愧是去年巡回赛一号种子,关键的第三局老瓦和佩尔森打到27:25才啃拿下对手,3:1杀入四强。
刘国梁孔令辉那场真没什么好说的,盖亭埃洛瓦第一局还死缠烂打到了22:20,后两局一局都没过十分,让刘国梁孔令辉3:0过关。
至于涩谷浩和松下浩二则是不愧于不死的削球手之名,老瓦和佩尔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满五局才勉强淘汰了对手杀进决赛。
随后就是那场堪称史上最豪华的男双比赛了。
当时一个大满贯加上三位同年的双冠王,等到这四位退役的时候就是三个大满贯选手加上两届奥运四强,同年双冠王佩尔森,而他们的三大赛单打金牌总数将多达12块!
纵观三大赛时代的乒乓球历史,即便算上女子,也只有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双决赛能与之能超越这个阵容了。
你说这阵容牛不牛逼?
瑞典队的姑娘们也是纷纷赶到场外助威,反正没比赛,顺道看看帅哥也是不错的。
这场比赛是真的不好预测,真是个五五开的局面。
从体能上来看,刘国梁佩尔森体能充足(单打都拜拜了,混双体力消耗又不大);
从状态上来看,老瓦已经五个3:0了,孔令辉也是逐步回暖;
从打法上来看,老瓦吃刘国梁发球,老瓦却能稳压孔令辉,孔令辉相持控得住佩尔森,刘国梁中远台拉弧圈未必拉得过佩尔森。
不过我们前面说过双打有一个跑位问题,所以对于步伐和跑位的要求没那么高,速度相较于单打就没有那么快,给选手的反应时间就比较充足。
这样一来老瓦和佩尔森就比较沾光了。
首先俩人都不年轻了,就算脑子再灵光也不可能像刘国梁孔令辉一样全局球商都在线(老瓦1997封神状态不假,可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怎么样);其次就是球速下降,留足了反应时间,跑动要求没那么高,足够佩尔森做动作了。
前文说过佩尔森的打法更类似于一个打了前三板和台内球补丁的欧式传统两面弧圈,和他有天下第一反手美誉的快弹快拨形成对比的佩尔森的正手有点问题,动作幅度太大,手上速度慢。
其实这个也不算什么大问题,日直的动作比横板双反更大,但是老佩出过车祸之后又随着年龄的增长跑动能力下降,这个问题就有点大了。
老佩状态巅峰的时候,跑动能力跟得上,动作幅度大无所谓,跑动能力跟不上了,这节奏的问题就体现了出来了。
但是双打有了缓冲时间,情况就不一样了。
双打给大家的反应时间比较充足,佩尔森有足够的时间甩开手臂进攻,那么他的球是瓦尔德内尔、刘国梁和孔令辉扛不住的。
刘国梁和孔令辉的力量都比较小,这是大家所公认的,要不然也不至于改了大球基本就废了(好像两个人改了大球之后就没得过单打冠军),而老瓦虽然是欧洲人,但却是灵巧型选手,不过力量比双子星肯定是强。
而佩尔森人高马大,出手又势大力沉(我忘了是格林卡还是谁说王励勤的正手力量比佩尔森还重,能和王励勤相比也能说明佩尔森的正手力量是比较充足的),只要球的质量出来了,其他三人基本扛不住。
所以这场男双比赛的争夺点就聚焦在了佩尔森能否发挥正常这个问题上了。
这场双打两边都吃了不少发球,倒不是说两边前三板不好,实在是刘国梁和老瓦发挥发球水平太高,这场的精彩程度堪比1990年女团决赛的女双战,老瓦和佩尔森是两度领先,刘国梁和孔令辉也是两度扳平。
决胜局双方打得也是很纠结,一路僵持到15:15平。
关键的第七个发球轮,利用刘国梁发球,佩尔森接的优势,孔令辉连着五个抢攻得手,将比分拉开到了20:15。
尽管老瓦和佩尔森最后玩命追了两分上来,但是连着救五个赛点对于老瓦和佩尔森来说难度也有点大。
最后一球,佩尔森反手发球之后,孔令辉和老瓦各往前切了一板之后,刘国梁瞬间从左移动到右,直接拉斜线。
球速很快,角度很刁,老佩还在中台偏左后的位置。
大局已定,刘国梁孔令辉顺利拿下了这场男双决赛。
这也是国乒男队在曼彻斯特的最后一场胜利。
男单半决赛,中国队输了个精光底掉。
孔令辉打萨姆索诺夫这场球虽然是1:3告负,多多少少也算是正理八经打了,不过孔令辉这场比赛兴奋度不高,动作更是出现了极其不正常的扭曲变形。
这个吗,个人观点,一是孔令辉1996奥运会之后开始技改,不过横板技术怎么改进大家都是两眼一抹黑,所以孔令辉这段时间的成绩就比较一般,二是孔令辉这届比赛实在是太累了,团体他打了至少十场,混双男双从头打到尾,加在一块又是十六场,单打打了五场,硬是突破了三十场比赛。
而这场男单半决赛前,孔令辉刚打完混双决赛和半决赛,然后又尿检,来回折腾的就没回酒店,直接在体育馆打了一个地铺眯了一会儿。
而老萨,人家团体多歇了三天,男双八强就拜拜了,至于混双……我觉得咱们就不废话了。
人家打了十六场,你打了三十一场,这差出了快一倍来,人家上午养精蓄锐,还来得及在五星级酒店的席梦思上睡个午觉,你却只能体育馆打地铺……
我觉得孔令辉能从老萨手上拿一局下来真的算是不容易了。
不过对于老瓦来说一场世乒赛,淘汰4个中国人,而且都是顶级选手:那年国乒总共派了9个人打单打,近一半死在老萨手里,你说他牛不牛?
这也追平了佩尔森1989年单届单打战胜中国队人数最多的记录了,不过含金量肯定是萨姆索诺夫更高一点。
而老瓦对阎森这一场,我表示用四个字就可以整体概括:惨不忍睹。
其实阎森开局打得还是很不错的,一度取得了15:8的领先。
这时候老瓦反应过来对方是个打直板反胶的(我仔细想了想这还真有可能是老瓦第一次在大赛碰直板反胶)不摆短了,劈长到阎森的正手位,便于自己抢拉。
这一战术果断奏效,老瓦打了阎森一个13:2。
后面两局就成了老瓦的个人秀。
首先是发球,阎森全场比赛下来吃了整整十六个发球,场边的李晓东人都傻了,我估计他都没料到阎森吃发球那么严重。好几次基本上就是老瓦发球一过去裁判就报分数,因为闫森吃得相当干脆,基本不给对手第二板的思考时间,以至于后面竟然出现了老瓦发完球就不动了——反正你会吃,我也懒得动了。
不过老瓦吃闫森的发球也不少,尤其是第二局里面最后几轮的正手半高抛,老瓦硬是连吃了三个。
然后是相持,阎森充分力量不足的弱点完全暴露,是正手拉不过,反手抗不过,推挡挡不住,横打打不过。
其中有这么个球:闫森抢攻老瓦,老瓦退半步防守,闫森在中台冲一板,老瓦直接在近台反手直接弹击到闫森左手的正手大角。
能让对方把自己的正手弧圈给弹击过来,阎森这个力量我也是惊着了。
3:0,老瓦战胜了阎森,第六个3:0到手,挡在他面前的只剩下了一穿四国乒的四号种子萨姆索诺夫。
男的那边没中国人啥事儿了,大伙将目光又拉回了女单赛场。
邓亚萍打李菊没什么悬念,3:0干净利落进了决赛,看到了机会的邬娜则是火力全开,王楠也没想到一向内敛亲切沉静温柔的邬娜火力全开,第一局硬是以31:29啃了下来。
不过站稳了脚跟的王楠就不是邬娜好对付的了,王楠反手一个21:10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随后连得两局杀进了女单决赛。
邓亚萍赛前跺麻了自己受伤的脚,王楠后来回忆说当时完全没看出邓亚萍是带伤上场的,第一局年轻人的冲劲儿尽显,21:12拿下了第一局。
而随后的三局之中邓亚萍豁出去了,靠着顽强的跑动和拼命的搏杀逐步控制住了场上的局面,而此时的王楠还不过是个19岁的小年轻,打决赛心理建设有点不足。
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个规律,除非实力相差很悬殊的决赛或者半决赛,小辈碰上老辈,啃下第一局难度不大,但是打着打着就会发现小辈们越打越拘束,越拘束崩的越快。
很不幸,王楠也犯了这个错误。
邓亚萍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连扳三局(我个人不建议大家看B站斯蒂卡剪得上的那场比赛,整场比赛硬是剪成了一个均势……),以一个世乒赛女单冠军的荣誉,结束了自己世乒赛的最后一战,也是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大赛之旅。
时至今日除了当年的世乒赛三连冠得主庄则栋也没有能能够超越她62.5%的大赛单打夺冠率(毕竟世界杯人家就打了一届,比冠军数后面的大咖除了郭跃和李晓霞人手三个起步)。
在以十八个世界冠军的傲人成绩成为了当时中国乒坛历史上世界冠军数目最多的人的同时,也成为两年制世乒赛时代的世乒赛冠军最多的运动员之一。
而在曼彻斯特输掉两场决赛的王楠也不会想到,十一年后的北京,她将以24个世界冠军的战绩超越远古皇帝,赢球怪物——维克托·巴纳,成为乒乓球历史上夺得冠军最多的人。
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传奇,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录。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录,可老萨本届世乒赛也追平了一个有点尴尬地记录。
击败了四位中国运动员,最后的冠军却不是他。
要知道,一届世乒赛打掉四位国乒运动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冠军就到手了。
但很不幸,曼彻斯特世乒赛就是一个少数情况。
而上一次少数情况的地点是多特蒙德。
这两次少数情况的名字就都叫做瓦尔德内尔。
不过赛前大家倒是清一色的看好萨姆索诺夫,原因倒是很简单,萨姆索诺夫团体赛血虐了瓦尔德内尔。
这是最后一次欧洲人包揽的男单决赛了,欧洲的观众们也是相当给力,虽然没有天津世乒赛那么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但事实证明,这次比赛的过程是相当的热闹。
巅峰之战,即将拉开帷幕!
第一局,老瓦基本上没遇到什么麻烦,和女单决赛一样21:12轻松取胜。
第一局看下来,我个人有这么几个感受:
第一、如果要看啥叫高抛发球,看看老萨就知道什么意思了;
第二、瓦尔德内尔打得很积极,什么球都敢拉,什么球都敢抢;
第三、萨姆索诺夫不太在状态,正手总被打穿,反手老是被压。
尤其是最后一个发球轮,还是老萨自己的发球轮,明显萨姆索诺夫已经慌了,一个下网,一个被打回头,一个出界,连着丢了三分。
第二局萨姆索诺夫开局的状态还是不错的,比分咬得还是很可以的,甚至在第六个发球轮连得五分将比分反超为了16:14,并将比分僵持到了17:17。
然后小萨就又懵了,防守反击变成了只守不击,老萨连得四分,再下一局。
第三局萨姆索诺夫整个人的表情明显就是傻了,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瓦尔德内尔一路顺风顺水到11:6,这时他像平常一样用正手发球,当萨姆索诺夫侧身,瓦尔德内尔却将球又快又直地打到对方的正手空档。
得分之后的瓦尔德内尔转身向教练U·卡尔松做了个鬼脸。
场边瑞典队的教练和球员笑到了一片。
“继续努力!”老卡尔松半威严半兴奋地对老瓦喊道,曼彻斯特体育馆的全场观众为瓦尔德内尔的神奇之举而欢呼,全球电视屏幕前的观众可能也都在说:“老瓦太神了!
不过老瓦还是浪得有点大,老萨连连追分,将比分迫近至13:11。
老瓦反手变直线得了一分之后,随后就是一个经典镜头。
老瓦发了一个斜线,小萨抬了一板,老瓦然后抢攻,小萨堪堪顶住。
这时候老瓦直接爆拍一板,打小萨于懵逼状态。
后面的比赛基本就不用看了,老瓦怎么打怎么有,除了打了一个擦边后心理有点没反应过来,老瓦20:13拿到了赛点。
最后一球,小萨发球,老瓦瞬间侧身抢攻。
我发誓,这个球是我看到最快的横板侧身抢攻,小萨看见球,将球打上就很不容易了,至于过网与否已经是无能为力了。
21:13,瓦尔德内尔第七个3:0通关成功,第二次加冕世乒赛男单冠军。
夺冠之后的老瓦躺在了地上,场边的瑞典教练组也是抱到了一起。
不容易,太不容易了,32岁高龄参加世乒赛,七个3:0夺冠。
这一刻的老瓦就是那个站在巅峰的乒乓之神。
许多年后,老瓦的许多记录都被人超越,但唯独这一个世乒赛输球的局数记录,直到今天都没有人能够超越。
而以目前的乒坛局势来看,十年之内恐怕也还是没人能够做到。
而四座世界单打冠军的荣誉让瓦尔德内尔成为两年制世乒赛时代,单打冠军最多的男运动员。这个记录的数量直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才有人打破,而含金量上的突破就要等到2013年的法国巴黎了。
只能说1997年世乒赛的老瓦确实是一个神。
也许许多年后,当那一代的青年们已经垂垂老矣,只能坐在球场边看着比自己年轻的人们在场上奋力搏杀的时候,他们会想起1997年曼彻斯特的夜晚,那个天气阴暗,水汽有些过分充沛的夜晚,一个男人完成了一项近乎不可能复制的奇迹。
这个男人的名字叫做——简·诺瓦·瓦尔德内尔。
—————————————————————————————————————————
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还是求个三联,你们上一章没达成我这也给你们提前更新了,给个三联吧,求求你们了。
1.《【乒乓球世乒赛】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四十五) 邓皇带伤麻足取双冠 老瓦神助横扫夺男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乒乓球世乒赛】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四十五) 邓皇带伤麻足取双冠 老瓦神助横扫夺男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91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