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在广东省雷州湾海域,联合巡航执法人员在海面发现了一群中华白海豚,其数量估计在30只左右。
中华白海豚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享有“海上熊猫”的称号,多么珍贵,另一方面,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对环境内水质的要求非常高,表明雷州湾相关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海域水质改善等工作进展良好。
中华白海豚是什么?
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目下的海豚科,是哺乳动物(不是鱼),成年白海豚的体型呈纺锤型,在两米到两米五之间,体重可达400 ~ 500斤,寿命一般在30 ~ 40岁左右。
其生活水域在我国主要集中在珠江口、雷州湾、台湾西海岸、厦门水域、广西北部湾等地。
特别指出了“分布在我国的水域”,可见中华白海豚实际上也分布在其他国家或水域,难道不叫中华白海豚吗?都加上中华二字,不就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吗?就像大熊猫一样。
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中华白海豚的英文名字是“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直接翻译的话,翻译成“印度洋-太平洋驼背海豚”。这说明中华白海豚实际分布的范围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地区。其实这是指中华白海豚等上面的凸起。(Humpback一词除了驼背之外,还可以指驼背鲸,也是驼背鲸的背部隆起的名字。)
除我国以外的其余分布地区
如果不是我国特有的物种,为什么叫中华白海豚?难道这个称呼是我国自己起的吗?不是的。中华白海豚也是国际通用的称呼。因为最初这个物种的标本是在我国首次收集的。(如果这个物种在我国,就会在唐朝被发现。)。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彼得奥斯贝克(Pehr Osbeck)来到广州,想收集我国的动植物标本,其中有中华白海豚。
Pehr Osbeck
为什么那么珍贵?
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以中国名字命名的物种确实值得我们的骄傲,也被称为“海洋大熊猫”,但荣誉背后是残酷的现实,即个体数量的急剧减少,正因为如此,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鲸鱼,共14种,北部
中华白海豚数量减少的原因不用说了,肯定知道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分不开。(因为生活在浅海,所以经常与人类的活动范围重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点:水污染,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一开始尾气废水直接排放到自然中,没有经过净化等措施(意识到这一点的危害是20世纪的事),每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工业化进程。因此,在我国初期也自然存在。
在这样的污染问题。例如重金属超标的废水排入河流最终汇聚进海,而中华白海豚作为食物链上层生物,重金属经过富集作用最终就会进入其体内,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化工污染,就不一一举例了,而总的对中华白海豚种群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
第二点:人类商业化的渔业活动,这一点不必多言,直接或间接的渔业活动,比如捕捞中华白海豚的食物,或者是误捕了中华白海豚。
第三点:海上建筑以及航运,各类跨海大桥、港口码头的建设、管道的铺设,还有渔民们搭建养殖排等等,多多少少都会影响栖息地的环境;此外还有海上运输的兴起,船只也会对其造成伤害,比如螺旋桨割伤等,这些也都是有实际案例的。
而正是这些原因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华白海豚的数量急剧减少,最终不得不在八十年代将其列入了一级保护动物名单里,具体数量按照水域分布,最多的是珠江口,大约在一千头左右,而其余的几个水域大多在数百头,有些甚至不足百头。
一生经历三次变色,常常能看到粉红色的中华白海豚
简单来讲,从幼年期到成年期,中华白海豚的肤色会从一开始的黑灰色,逐步变为灰色,最终变成白色。
不过这只是大概的一个划分,其实每个阶段都会存在过渡期,比如从幼年到成年,身上往往会同时存在黑灰白三种颜色,而从成年到老年期间,颜色又会是白色为主,暗斑为辅,也存在有通体白色的。
但对于那些成年期的中华白海豚,我们往往看到的颜色是粉红色的而不是单纯的白色。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那些粉红色并不是皮肤原本的颜色,而是皮下血管血液充足的表现,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进行体育运动时,浑身上下都会觉得热、流汗、脸蛋也会变红,这实际上就是散热的表现,中华白海豚也不列外,皮肤表面血管内血液流动加快、充足,又因为皮肤原本就是白色,所以我们就会看到粉红色出现(白里透红)。
网上似乎也流传着“看到粉色海豚,好运就要来”的说法,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也算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吧。
#广东雷州湾水域30只中华白海豚畅游嬉戏#、#广东雷州湾现30只中华白海豚#
1.《【海豚是鱼吗】广东发现了30只中华白海豚!被称为“海洋大熊猫”,一生中经历了三次变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海豚是鱼吗】广东发现了30只中华白海豚!被称为“海洋大熊猫”,一生中经历了三次变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996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