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一个名为《一个阿斯伯格孩子的诺亚方舟》的视频中,小男孩Hans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让他很难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甚至连小学都只能休学。但Hans却非常喜欢上围棋课,在这里他能够通过围棋与其他小朋友交流。这种联系很可能不是偶然,围棋对自闭症的治疗或许有着神奇的功效。

视频截图,Hans与小朋友对弈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组由神经基础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谱系中涵纳: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雷特综合症、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未注明型等亚类,各亚类在症状的严重程度上位于从轻到重的连续谱上,自闭症处于最严重的一端。其共同特征是普遍存在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缺陷,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临床表现。

  ASD个体缺少什么?围棋有什么可以带给ASD个体?

  ASD个体有两大核心缺陷:沟通和社交延迟。围棋可以带给ASD个体共情能力、自我意识能力的发展。

  首先,共情方面:共情是个体对他人内在情绪和感受的认识和体验。共情能力对个体的社交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普通个体会在成长中逐渐培养起来这方面能力且是自然而然,而ASD个体却无法有效的获得、形成共情能力,他们的共情能力是低于平均的共情能力,或者说ASD个体的“共情能量柱”还未积满到可以与他人正常沟通的量。

  围棋可以帮助ASD个体进一步储蓄共情能力。在简单精致的“二人对弈”世界中,对局双方面对难以捉摸变化莫测的棋局,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最优解,也要考虑对手的最优解,并非每步都思虑周全步步为营,意料不到时棋局变的更加波谲云诡,此时焦灼感、紧迫感、胜负欲复杂的影响着对弈双方情绪的变化,个体情绪变的奇妙而有趣,本以为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朗,是对大局的胸有成竹,未料到都是对手心中早已布好的局,反之亦如此,这是围棋的魅力,也是棋手对弈的乐趣之一。

  但对于ASD个体,围棋的这些不仅是魅力是乐趣,是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通过围棋可以与对手你来我往,一招一式都是沟通,和不同的个体下棋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围棋可以帮助他们填补“能量柱”,在个体已有基础上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提升社会化适应水平。无法预料ASD个体与围棋相遇时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体验,但当ASD儿童开始在棋盘上行棋与对手进行交流时,改变就已经发生。

  其次,自我意识方面: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人格成熟水平,是整合,统一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内部动因。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按其构成成分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部分:躯体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

  普通个体可以在成长中不断的完善获得自我意识的发展,人格的形成,但ASD个体可能终身无法完成这三个方面的认识。“我是谁”这个问题对于ASD个体的回答可能更加难以思考难以回答。

  但是当“我是谁”这个“千古一问”与围棋这个“千古无同局”相遇是否会产生更加奇妙的变化?在行棋中棋手对自己此时此刻的形势需要不断判断以采取下一步的策略,“我稳赢、我差不多可以赢、我不行了”看似内心中简单的自问自回,对于棋盘上此时此刻的“我是谁”便得到了解答,这样的判断在这变化莫测的棋局上时时刻刻充满着,对于ASD个体,这样的判断可以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获得。

  在ASD个体久经沙场后,围棋“千古无同局”的魔力再一次展现,ASD个体获得自我意识的发展,当被问道“我是谁”时,他们的回答中可能会有令人欣喜感动的回答“我是一名棋手”。

围棋对自闭症的治疗有着神奇的效果

  视频“一个阿斯伯格孩子的诺亚方舟”中,Hans的成长就其个体本身而言令人为之动容为之称赞,视频中提到“围棋是Hans最喜欢的集体”,围棋究竟带给Hans怎样的改变,这样的改变是否会带给其他ASD儿童,一切预料不到,一切又充满希望。

  将围棋与自闭症结合之初,本身就带有浪漫化的想象,一步步的探索都是想将这浪漫变的更加现实,虽然富于浪漫化,但这是希望!国内外的很多疗法都在帮助着ASD个体,相应的“围棋疗法”也在一步步探索,不是简单的教学,而是将围棋特色化为可以帮助ASD个体的疗法。无法预料围棋能够给ASD个体带来多大的改变,哪怕带来的改变依旧无法力挽狂澜,那么围棋作为游戏带来的快乐也会为ASD个体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

  作者简介:蔺晓露,女,现就读于吕梁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将到温州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围棋与自闭症研究、人格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1.《自闭症的治疗 围棋或可用于治疗自闭症 改善患者两核心缺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自闭症的治疗 围棋或可用于治疗自闭症 改善患者两核心缺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4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