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哈搭巴
“山姆之子”、“曼森家族”、BTK,还有《心灵猎人》观众的“老朋友”——“女学生杀手”,全都出现在了刚刚上线的《心灵猎人》第二季里,宛如剧版“恶人宇宙”,但本质上,《心灵猎人》(Mindhunter)并不是一部侦探剧,也无法归类为惊悚剧,倒是可以称之为“行业剧”。只是《心灵猎人》关注的行业,在大众眼中本身就有那么一点惊悚、悬疑成分在。
《心灵猎人》对于人物的“神还原”,左为剧中演员,右为现实中的人物原型,从上到下分别为“山姆之子”、“曼森家族”头目查理·曼森、BTK以及“女学生杀手”
第二季开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探员霍尔顿在一家医院醒来,他惊恐地发现自己手脚都被束缚住,有如精神病院里对于重疾病人的处置方式,医生给他打了镇静剂。很快他得知了自己的病情——神经衰弱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病症,如呼吸急促、心痛、四肢乏力等。
这实际上是一种共情,上一季 结尾,当霍尔顿单独去与“女学生杀手”艾德面谈之时,他被后者操控了心理。
2017年《心灵猎人》第一季上线后,SCREENRANT的专栏作家安迪·L·库柏曾撰文分析了该剧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事实上FBI行为科学调查支援科(BAU)的成立过程并没有那么戏剧性。
《心理神探:我与FBI心理画像术》书影
但正如霍尔顿的原型,BAU的奠基人约翰·道格拉斯在《心理神探:我与FBI心理画像术》一书中写的那样:训练有素的狮子必须能够观察出羊群中某只羚羊的弱点。某些人的情况正是如此。假如我是一名凶手,就会每天外出寻找猎物,寻找下手的机会……有时候,捕获凶手的唯独方法便是学会像他们一样去思考。
在剧中,编剧们不断强调了这种“换位思考”的可怕。卡尔博士就对霍尔顿说:“我们在同情心理变态者时,实际上是在否定自我,我们否认自己对正直和人性的信仰,这会非常危险。”
好在第二季里,霍尔顿的惊恐发作(Panic attacks)出现的频次不多。而《心灵猎人》也终于把“罪犯人格侧写”这一新技术带到了破案之中。
在第一季里,从FBI高层到各地基层警员,他们都不了解,也不想理解什么叫做行为侧写,认为心理学家的“凭空想出来的”罪犯特征都是胡扯。到了第二季里,霍尔顿等人迎来了新的直属领导,他全力支持霍尔顿发展行为侧写技术,不仅只是用于重访已抓获的变态杀人狂身上,更要用于实战当中。(自然,这也出于升官的私心)
《心灵猎人》第二季,“单位来了个好领导”
最终,抓捕亚特兰大儿童系列谋杀案,令行为科学调查支援科在FBI内部声名鹊起。
历史上真实的“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Atlanta Child Murders),是指从1979年至1981年发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地区,以儿童,主要是男性青少年为对象的连环谋杀案。约翰·道格拉斯等BAU成员受命前往亚特兰大为破案提供帮助。道格拉斯给出的犯罪嫌疑人侧写是:杀手为黑人男性,单身,年龄在25到29岁之间;可能是个警察迷,驾驶一辆警车式样的车,在警方调查的某个阶段他想参与进来。他养了一条狗,类似警犬样的;他不会有女朋友,他受小男孩吸引,他性功能低下,会欺骗孩子,当被孩子拒绝的时候他就会杀死孩子。
《心灵猎人》中,“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发生后,亚特兰大黑人社区发起的静默游行
1981年5月22日凌晨,某菜鸟警员发现一辆车开上了杰克逊路大桥,然后他听到有重物抛入水中溅起的水声,菜鸟记下了车牌。车主是黑人男子韦恩·威廉姆斯,23岁,矮小,唱片推销商,养着德国牧羊犬,是个警察迷,有辆旧警车。
6月3日,警方拿到了搜查证。尽管威廉斯进行了掩盖,可是警方还是发现了一些毛发和纤维,可以将他和12件谋杀案联系起来。
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是一个转折点,BAU证明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同时取得了全美执法界的信任。不过说句题外话,在1982年BAU还没有得到美国司法系统的认可,所以道格拉斯等人还不能作为证人出庭,但他们作为检方团队的顾问,协助检方的庭上策略。
而在《心灵猎人》里,不仅还原了BAU参与抓捕的过程,也强调了该案背后的政治层面问题——亚特兰大作为美国南方大城市,种族主义的阴霾从未褪去,3K党仍然蠢蠢欲动,该市黑人社区与白人群体之间的关系紧张,市长和警察局长都是黑人,但在破案过程中逐渐失去了黑人选民的信任。因此当霍尔顿毫不顾忌地指出是黑人犯案的推断之后,受到了高层的很大阻力。
如果你看过道格拉斯的回忆录,你会发现他对于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从头到尾的自负态度,那种“我早就知道了,可惜他们不听我的”的感觉跃然纸上。但在剧中,霍尔顿也有迷茫之时,当巴尼探员问霍尔顿,“为什么你就肯定是黑人呢”,霍尔顿给出了之前在美国南方进行的系列实验,一个白人成年男性在黑人社区勾搭小朋友,是不可能不被发现的,但身为黑人、且是亚特兰大本地人的巴尼立即反驳,在亚特兰大这样一个混杂种族城市,这样的论据并不严谨。随即,霍尔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心灵猎人》海报
事实上,道格拉斯后来也承认威廉姆斯是杀害亚特兰大11个男孩的凶手,但并不是所有同期儿童谋杀案的凶手。与剧中霍尔顿回避媒体的态度不同,现实中的道格拉斯非常享受媒体对他的采访。正因此,道格拉斯因为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中杰出表现受到嘉奖,又因为接受采访受到处分。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埋下的最大伏笔,就是那位一直活在片头的连环杀手BTK丹尼斯·雷德。BTK代表着他的作案手法,是“Bind(捆绑)、Torture(折磨)、Kill(谋杀)”的缩写。他从1974年开始犯案,直到2005年才最终被抓获,中间跨越了30多年的时间。而第二季终结的时间点才刚刚到20世纪80年代初。
所以已经宣布拍摄的《心灵猎人》第三季,BTK仍然会像前两季那样,出现在开头的小故事里,这很像是大卫·芬奇喜欢的漫画,在现代连载漫画里,经常会在封面或封底连载一种一期一页的小故事连载。这位活跃在堪萨斯州的连环杀手,每集都会展现他工作生活上的细节,从中可以拼凑出他的性格特征和特殊癖好。但愿网飞(Netflix)高层有耐心等待下去。
BTK仍然像是《心灵猎人》的彩蛋
文末摘录两段《心理神探》书中的段落,这有助于观众理解《心灵猎人》叙事节奏慢热,大量的文戏桥段的电视剧。因为实际上,无论是书,还是剧,都在探讨一个问题——那些变态杀人狂到底是天生的恶魔,还是成长环境扭曲的产物——本文没有过多讨论的探员比尔的养子卷入一起杀人案里,便是对这一问题的注脚↓↓↓
“行为反映个性。在所有暴力犯罪中,连环杀人犯和奸杀犯往往是最不可思议、最令人恐慌和最难以捕获的。而他们留下的反映个性的蛛丝马迹,也将使我们获得一种新型武器,可以用来诠释某些类型的暴力案件,并借此追缉、逮捕和起诉凶手。在作为一名联邦调查局特工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就在努力开发这种武器。”
“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有时龙也会取胜。当暴徒杀害一个人时,受害的不仅是那个死者。在我们科里,我不是因为压力太大而吃尽苦头的惟一的人,远远不是。家庭纠纷和婚姻冲突时有发生,你无法不为此操心。”
1.《《心灵猎人》:真实与虚构之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心灵猎人》:真实与虚构之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40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