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为推动网约车乘车文明建设,提升用户文明出行意识、逐步构建更加和谐的司乘文明生态,营造安全、文明的出行环境,滴滴出行对外公示了《滴滴网约车文明乘车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与建议。
该征求意见稿适用于滴滴出行平台内的快车、专车和豪华车等服务,公示将持续7天,期间公众可通过滴滴乘客端、滴滴司机端、滴滴司机官方微信、滴滴平台规则微博、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对征求意见稿给予反馈和建议。公示结束后,滴滴会结合各方意见建议进行修订后正式公布。
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副总裁赖春波表示:“平台上很多冲突其实都因小事而起,如果司乘彼此间都多一分宽容和理解,相信很多冲突都不会发生。文明创建是滴滴平台治理的重要工作,未来将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出行文明环境。之前,平台陆续出台了严格的服务标准,以帮助司机师傅规范言行举止,使乘客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该标准还将不断调整优化。我们也深知,美好和谐的出行环境一定是司乘双方都养成文明习惯、互相理解尊重的结果,因此我们今天公示了《滴滴网约车文明乘车指南》征求意见稿,希望大家多提宝贵建议,一起倡导文明出行。”
附:以下是《滴滴网约车文明乘车指南(征求意见稿)》全文
《滴滴网约车文明乘车指南(征求意见稿)》
安全无小事,文明需共建。为了美好出行,打造安全和谐的出行生态,建议您阅读并遵守以下文明乘车指南:
1、安全是第一。
建议您阅读滴滴平台乘车安全须知(详情点击链接查看),上车前核对车牌无误后再上车,上车系好安全带,优先选择后排落座,添加紧急联系人,按需使用行程分享功能,下车开门前注意后方行人及车辆。
2、守法要牢记。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要求司机违章停车、逆行、闯红灯、超载。请勿携带易燃易爆品、管制器具等违禁品乘车,不干扰司机驾驶。
3、规则须遵守。
遵守平台规则,不使用滴滴网约车单独运送货物或动物活体。私下交易要拒绝,未成年人须在成年人陪同下乘车。
4、诚信不违约。
乘车守约不迟到,完成用车服务后及时支付车费,不发生恶意呼叫、虚假投诉、随意取消及协同作弊等扰乱平台正常秩序的行为,共同营造诚信文明的出行环境。
5、需求要协商。
行程中如需更改目的地,请与司机协商一致后通过APP端内修改(拼车单不能中途更改目的地及系统接送顺序、现金支付功能不能修改目的地),携带超过车辆后备箱容积的行李、携带除导盲犬外的宠物活禽等行为,请您事先与司机师傅协商一致,互相尊重,友好沟通。
6、文明共创建。
和谐友爱,礼貌相处,请您保持车内清洁卫生,不吸烟、不吃有刺激气味的食物、不污损车内环境设备。下车前带好随身物品,避免给自己及他人带来不便。
延伸阅读:滴滴新规则公示 16岁至18岁未成年稍作设置即可乘车
自去年10月份平台禁止未成年人独自乘坐网约车以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到了许多来自家长和未成年人的批评和建议。有网友反映,许多16岁至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已经外出打工,却无法自己使用滴滴;有些孩子在外地读高中或大学,因为无法使用滴滴,深夜只好去打黑车,出行更不安全了。
这样的结果有违我们保护未成年人出行安全的初衷。无论如何,我们不希望因为平台强制要求所有未成年人有家长随行,而把一部分已经独立的未成年人推向更不安全的灰色地带。
为了让保护未成年人安全乘车的规则更合理,平台进行了持续的调研和思考。
今年2月,平台发起了一期公众评议:未成年人能否独自乘坐网约车。其中,56%的用户支持未成年人可以独自乘坐网约车。我们也注意到了南方都市报在此后发起的另一次投票,在把未成年人的年龄提升到16岁以上之后,受访者中支持未成年人独自出行的比例提升到了80.3%。
我们去搜集了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规定。在各城市的出租车管理条例中,大都没有对乘客年龄做出限制,只有成都提出,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8岁以下)的乘客,如无人陪同,司机可以拒载。在各城市的公交或地铁的管理条例中,一般有这样的规定:无成年人带领的学龄前儿童、1.2米或1.3米以下儿童、8周岁以下儿童不得单独乘车。航空行业规定,无成人陪伴儿童(12岁以下)只有航空公司在必要时、且做出安排后方予载运。铁路行业规定,承运人一般不接受儿童单独旅行(乘火车通学的学生和承运人同意在旅途中监护的除外)。
16岁以上未成年人,可以独自乘坐巡游出租车、地铁、公交、飞机和火车这些交通工具。
我们去搜集了其他行业的规定。无论是住酒店还是找工作,16岁以上未成年人,都可以独自行动。
最终,在权衡了未成年人出行的实际需要和出行安全之后,平台形成了新版的未成年人乘车规则。新的规则将有条件允许16岁以上未成年人单独乘坐网约车,同时通过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计划”给予特殊保护;而对于16岁以下未成年人,平台仍不支持单独乘车,必须由成年人陪同出行。
“未成年人保护计划”是指,对于在平台上留有实名信息的用户,只要年龄是超过16岁未满18岁,乘客必须设置紧急联系人后才能独自乘车,以便乘车人的亲友与平台一起关注出行状况,随时给予必要的帮助。此外,平台还会给乘客匹配服务评价更高的司机,增强对乘客的安全提醒和引导,同时加强对行程异常停留、路线偏移等情况的监控和干预。
新规则将对外公示7天,公示期内(8月14日-8月20日),乘客、司机和公众都可以通过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微信对新版规则给予意见与建议。公示期结束后,滴滴将结合各方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反馈。
我们也呼吁,更多家长参与进来,帮助孩子完成实名认证,与平台一起,共同关注和守护孩子的出行安全。此外,为了更好的保护孩子们的出行安全,我们也特别提请广大未成年人监护人注意,切勿在自己叫车后让未成年人乘车独自出行,这会导致平台针对未成年人的整套安全措施失效。只有平台和家长共同携手,才能给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
从不接受未成年人独自乘车,到接受16岁以上未成年人独自乘车,微小的改变,更大的责任,更多敬畏。让每个孩子安全出行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延伸阅读:滴滴被罚550万元是什么情况?
在上海的交通主管部门近日对网约车进行了处罚。其中,整个七月,美团被罚147万元,滴滴被罚550万元,还有享道,首汽等网约车平台,均有被检查。而被检查出的问题,多是存在不合规车辆,为无资质车辆派单等问题。
网约车规范的呼吁由来已久,一直以来,因为网约车的横空出世,导致我们的交通出行规范都有了不同的局面,网约车和出租车的争议,网约车安全性的争议,网约车各大平台竞争的争议,到现在没有停息。而网约车接连出的几件大事,更使得人们的目光集中在网约车上。
然而经过种种整改与措施,网约车的规范程度还是很有问题。这次美团被罚147万元,滴滴被罚550万元也很能体现问题。这虽然与平台难以监管如此大的数据量有关,更多的是上面的规定难以贯彻到下层,上层政策难以坚持,下面在执行的时候难以确实。导致了现实出现很多问题。
就算注册的时候是资质符合的车辆,在进行实际的营运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司机开着不一样的车进行拉客。虽然这时候我们可以拒绝,但是都已经打车了,很多时候真的是赶时间,也就勉强去乘坐了。真的等换另一辆车接单,就很麻烦。各大平台又不会因为这样的行为将司机进行多么严重的惩罚,对乘客的补偿也没有高到类似于奖励性质的几倍补偿,自然人们不愿意举报,司机有空子可钻,导致出了现在的局面。
监管部门的罚款,确实可以惩罚这些平台,但是监管部门的惩罚还不够,因为他不能无时无刻得看着这些平台。更多的行动,还是要落实到乘客和司机上。更可以激励人们举报的举报机制,和对司机更加明确的奖惩,加上平台足够强硬的执行力度,才有可能一定程度得改善这个局面。
希望大家乘坐网约车的时候,可以较真一些,一些违规的事件,不要觉得忍一忍就好了。你不说,我不说,问题什么时候能改正?这些问题还是要反应的,哪怕是跟司机师傅说。而司机们,也不要觉得为了赚钱可以各种钻空子。钱还是要用正路挣的。行业的规范,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好事情,以后才可以大家共赢得赚钱!
1.《滴滴怎么看乘客对司机的评价 司机能给乘客打分?滴滴互评机制是怎么一回事?6点乘车指南来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滴滴怎么看乘客对司机的评价 司机能给乘客打分?滴滴互评机制是怎么一回事?6点乘车指南来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44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