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王广义人生轨迹的中转站

尽管只有不到两年时间

在这里他创作出了《大批判》

成为中国政治波普艺术第一人

10位大艺术家

10段人生转折

10个青春故事

向1000万年轻人敞开心扉

只为追寻生命与理想的意义《大艺术家》

第一季•第四集

《王广义:自我的救赎》

▲YT大艺术家 - 第四集:王广义——自我的救赎

一个绝望的青年

一个贫寒的家庭

一个迷狂的领袖

从哈尔滨到杭州、珠海,经武汉返回北京

王广义走向了世界

武汉,是王广义人生轨迹的中转站,在这里他创作出《大批判》,走向世界,收获了无数名声、赞誉与至高的艺术地位。

大艺术家•背后的故事

1980 年7 月,一个处于极度绝望中的青年突然收到了浙江美术学院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对于25 岁的王广义来说,这是最后一次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机会。他已经连续三年报考鲁迅美术学院落榜。

王广义出生在哈尔滨,童年家境贫寒,父亲是铁路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他说:“家境的贫寒和自己长相的丑陋,使我在社会上一直有一种卑微感。”这种自卑感,还跟他早年的成长经历有关系。

▲1971年,王广义家庭合影,前排左起(母亲计淑荣、妹妹王光辉、父亲王明才)后排左起(二哥王广志、大哥王广群、王广义)

1973年,王广义高中毕业后被下放到肇州,是黑龙江最贫穷的农村之一,都是盐碱地完全不适合种粮食。“1977年,我从农村上调到了铁路部门,成了一个筑路工人,只能用才出狼窝又入虎穴来形容那个时候的生活。挽救我的是我母亲的精神。吃饭时,我母亲常常会说自己已经吃过了,吃过了,然后去打扫厨房或做点针线。其实,她根本没有吃。”

“从我记事起,我就一直是在妈妈的故事中入睡。她讲着她的故事,我的脑子里却演义着自己的故事。我的创造力就是从那时开始培养的。六七岁后,我开始练习独自入睡。北方的冬天极其寒冷,我买了一个手电筒,常常会早早上床,利用微弱的灯光,对着墙壁,做出各种手势,寻找它们的造型。”

三年知青、两年铁路工人,让王广义决心参加高考,走出那段黑暗的生活。他将目光投向了艺术,因为“当世上没有任何可供你支配的东西时,你唯一可以支配的,就是思想。而我只能选择艺术的道路。”

▲1983 王广义在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学生宿舍里

在西湖边,王广义读了一些哲学书籍,思考了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虽然学校老师并不怎么喜欢我,但你要怎么弄,老师也不反对。学校这种风气是非常难得的。”1984年,王广义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被分配回老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做讲师。

▲1984 王广义在创作毕业创作《雪》

王广义和当地同龄人迅速组成了同盟,这个组织被命名为“北方艺术群体”,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85新潮”的一个重要开端,被写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进程。“我们借鉴毛泽东革命成功的经验,制造自己的学术概念,以领袖者的姿态向各地的群体发表自己的艺术纲领。我们像传教士那样,周游列国,到处游说,企图收编群体,壮大力量。我们要征服美术界,文学界,思想界。我处在亢奋状态。”

▲1987年2月,“北方艺术群体”双年展理性绘画专题讨论会现场

王广义小时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喜欢恶作剧,当过孩子王,做过保护人。在1985年之前,他仅仅是美术界一个不知名的美术学院毕业生。但经历“85新潮”,王广义成为这场美术运动中最知名的艺术家。很多绘画艺术家认为,王广义的知名,是因为他具有一种出风头的才能,而他的艺术理论一点价值都没有。

▲1988年11月,黄山会议,舒群、张培力、唐庆年、王广义、任戬、柴小刚、刘彦、耿建翌

1990年,王广义从珠海来到武汉。上世纪80年代,这里是艺术理论与思想的中心,驻守着张志扬、刘小枫、萌萌、皮道坚、黄专、鲁虹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批评家。这时王广义已对艺术运动失去了信心,除了学院的教学外,他潜心于创作。在武汉短暂生活的两年,王广义创作出了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大批判,用艺术记录了中国开放过程中令人激动的时刻。

▲1991年,王广义在武汉画室中

受安迪·沃霍尔、劳森伯格的影响,1990年下半年,王广义开始创作“大批判”。第一张就是批判可乐,第二张是果珍,第三张是万宝路。画出来之后,王广义写信给栗宪庭看。栗宪庭在回信中用到了“政治波普”这个词。“大批判”系列成为中国政治波普艺术最为典型的作品。

▲王广义 - 《大批判——可口可乐》,布面油画,200X200cm,1991

从1990年开始持续了十多年时间,他将“文化大革命”中的宣传画“大批判”,与中国人熟悉的如“万宝路”“可口可乐”并置,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符合商业潮流中的一个中国化的形象趣味。

▲王广义-《大批判——万宝路》,布面油画,175X175cm,1992

但是《大批判》一开始并没有得到批评家的普遍认可,因为他将“绘画性”降低到了可以无视的地步。王广义在1991年3月22日的《北京青年报》以回答记者问的方式这样说道:“有些事情是不能以个人意志来决定的,我的作品和我所说的话一经离开我,就成为一个POP(波普)产物了,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使得当代艺术逼近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以此引起人们的兴趣。”

他说:“直到今天,我还是未能找到它们的确切意义。事实上,从‘大批判’开始,我一直试图以大众的身份来对待艺术,寻找大众的感觉。”

▲1991年, 武汉,魏光庆、严善錞、黄专、王广义

好景不长。王广义来武汉时和院领导有个君子协议:可以不参加院里的例会。两年后新领导要求他必须参加每周一的会议,“我们争吵了起来,最后我向他要了一张纸和一支笔,我下意识地写了一个辞职报告。他勒令我在一个月内退出住房,二个月后,我絜妻携女去了北京,开始了彻底的职业艺术家生活。”

在王广义连年考不上美院的晦暗岁月里,母亲找人算命过命,给出了这样的预言:王广义的运辰是由北向南,最后回到北方。

▲1992年,“首届广州当代艺术双年展”现场;左起:曾浩、王广义、张晓刚、栗宪庭、周春芽、魏光庆

回到北京,王广义的时代到来了。1992年吕澎策划“广州双年展”,这是一个完全市场化、商业化的展览。第一次明确提出艺术品展览是以销售为目的,艺术家的作品是商品。王广义《大批判》获得一等奖,奖金是4万。那时北方人都很穷,北方的艺术家更穷,很多人坐硬座火车熬了几天几夜过来,这些北方的艺术家家们在高温炎热的广州街头,成了一道风景,王广义就是这所有艺术家的形象代表。

“广州双年展”中出现的“波普”艺术很快泛滥开来,在1993年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览中,“政治波普”涉及的艺术家已经有了十几个。而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早在1990年10月份就完成了。

▲1992年,“广州双年展”魏光庆、舒群、吕澎、王广义

1993年,王广义进入了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这标志着王广义国际艺术生涯的开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它带给我们的的确是在延绵不断的历史和当代文化交流中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1993年之后,生活有所改变,我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我更直观的感受到了整个世界当代艺术的一个状况,这个对我是非常有意义的。”

▲1993年 ,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东方之路群展现场

从珠海到武汉,最后落脚北京,王广义从这里走向了世界。

▲1993年 ,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东方之路,参展中国艺术家

艺术对王广义来说是一种矛盾的东西,一方面他说:“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是一种赋予,赋予对象以什么,就像我在手电筒的光柱中看到千军万马一样。艺术应当让人看到一些未曾看过的东西,想到一些未曾想过的东西,它是一种不确定的东西。艺术应当是去发现一些东西,照亮一些东西,让一些平常的东西变得神圣起来,让人进入玄想状态。”

▲1993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王广义“大批判”作品

但另一方面,他喜欢梵高那样的故事,但却不愿过那种日子。“我有过漫长的艰苦和贫困的生活,也许这种生活确实成就了我今天的艺术。但是,如果时光真能倒流,我宁愿放弃我今天的艺术而换回我过去的幸福。苦难能磨练人的意志,但不能产生思想和艺术。直至今天,世界上命运多蹇者比比皆是,但伟大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寥若晨星。我们的艺术史讲述的都是一些成功艺术家的故事,他们生前穷困潦倒,死后荣誉纷至沓来,但我们的艺术史家却没有告诉读者,他们是百里挑一。”

▲艺术家王广义

大艺术家•成长与探索时间

Q:日常生活中,你获取创作灵感的方式是什么?

A:我每天的工作习惯是在家里,在纸上随意涂抹,写些文字,这是我创作的灵感。

Q:除了艺术,什么占据你的时间比较多?

A:看书。

Q:艺术对大众的意义是什么?

A:困扰。

Q:一句话定义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A:将神秘的东西通过感觉的方式传达出来。

Q:你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A:快乐的生活。

Q:你如何看待老去?

A:我对“老去”这件事充满恐惧感,但是没有办法改变。

Q:你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A:真不知道。

Q:你的一面是艺术,另一面是什么?

A:生活。

关于《大艺术家》

《大艺术家》——时代的旁观者。

世界级艺术大师传记纪录片——《大艺术家》第一季,由YT CREATIVE MEDIA与小米科技联合出品,YT新媒体创意制作,小米NOTE2双曲面支持实现。

10位世界级艺术大师:张晓刚、喻红、丁乙、王广义、Sean Scully、周春芽、杨福东、隋建国、罗中立、Michael Craig-Martin向1000万年轻观众敞开心扉,讲述他们的青春故事与人生转折。

《大艺术家》第一季于2017年3月起,每周五通过小米全渠道及YT新媒体全网播出,大艺术家的更多故事、深度报道和精美作品图片也将同步更新。

关于YT CREATIVE MEDIA

中国领先的艺术内容平台YT CREATIVE MEDIA,诞生于视觉文化时代,是新一代艺术内容媒体,也是极具竞争力的创意营销机构。我们关注艺术、时尚、生活方式,2016年与全球1000位艺术领袖、灵感先锋、创意达人、视觉机构一起, 创造了超过3,000,000条视觉数据,5,000个精选故事,10个排行榜单,服务百万审美一代用户,在全网拥有数亿阅读量。

基于YT新媒体的影响力与传播力,YT CREATIVE MEDIA旗下创意营销品牌Artic Consulting,以讲故事的方式传播品牌价值,帮助客户在商业中融入艺术、创意。在全球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通过审美提升商业竞争力。

2017年,YT CREATIVE MEDIA坚守多元、先锋、不取悦的DNA,通过内容媒体与创意营销,成为全球视觉文化的引领者。

编辑✎YT大艺术家

图片鸣谢✎王广义工作室

#《YT大艺术家》#

中国第一部世界级艺术家传记纪录片

由文化艺术传播者YT CREATIVE MEDIA联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艺术家》系列。10位世界级艺术大师通过小米全渠道与YT新媒体,向1000万年轻观众敞开心扉,展现艺术与青春的故事。《大艺术家》让公众第一次让走进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 Y T 原 创 未 经 允 许 不 得 转 载 /

Contact Us

contact@ytcreativemedia.com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email我们吧

1.《一面苦难,一面艺术 | 王广义:自我的救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面苦难,一面艺术 | 王广义:自我的救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