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老房子的故事》 ——魏颐菲写于2019年6月 老房子在福建宁德,古田县,潮渔村,占地大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有六十余个房间。老房子是我父亲爷爷的爷爷盖的,从1907年到1913年,盖了六年。这位爷爷早年间离开罗峰老家出来打拼,来到了潮渔村,先是务农、做短工,然后当屠夫,也开过豆腐坊,最后是做了油行、酒行而发家致富,成为村子里唯一一户富农。关于他的成功还有很多传说,相传他来到潮渔买的第一套房子里,有一口陈年空棺,里面有大量金银财宝。总之,先祖富裕后,便仿着他罗峰村本家的样式,修建了一座楼,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老房子”。 老房子整体是四方的土楼结构,外围碉堡似的紧实,内里却是木石的结构,和外墙单调的“土气”迥然相异,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样子,好看极了。 老房子我去过两三次,可我始终认不得它。它的外墙太丑陋了,在一片田野上兀出一个黄黄的方块,什么装饰也没有。南方红粘土和糯米浆夯成的土墙,厚约一米,在高高的地方开出方形扇形的窟窿。然而其内部,实在可以算是古建的典范了。进了门,但心中从此记住了老房子的镂檀锲梓,后来走过多少古城古镇,平遥、深奥、和顺、沙湾、羊楼洞,我再没有见过比得上老房子的民居。 正房之后,还有一个天井,似乎已经有些残垣断壁的感觉,我当时走到那里,心中很是害怕。天井对面,是一楼厨房,有二三十个灶台,可以一家人用一间厨房的。 老房子中,瞭望台也是有的,在西北与东南两角,从四方中突出来,连带射击孔,可以全方位进行防卫。瞭望台与院子连接的地方,有一道铁力木大门,沉重至极,所以即使瞭望台失守,也很难攻进我们的老房子。我看着这么健全的防御工事,总以为我们家族是怎样煊赫的一方领主,临着小溪仿佛护城河一样,其实只是做生意有了些钱而已,临溪也是为的种田和交通方便。 防御工事,自然是为了抵御土匪。民国时期匪患很重,尤其闽南。想必先祖那时闽东也有了匪患,因此建造这样一座土楼。土楼可是闽南的特产。 老房子在它百年的历史中,有两个和土匪有关的重要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26年,那时先祖爷爷的孙子已经成家,老房子里大概有二三十人。一帮和我方人数相当的土匪来打劫,双方你来我往对射了三天三夜。那个时代的枪还是鸟铳,基本人手一把,我们透过射击孔打他们;他们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把外墙挖出一个大洞。眼看就要攻进来了,两位缠小脚的妯娌发挥了关键作用,一位趴在洞顶,手举一个钉耙,往外大喊:“你们敢进来我就敢往下戳!进一个戳一个!有本事闯进来试试!”农用的钉耙很锋利,这样戳法绝对是会死人的。土匪们受到了震慑,一时间真的无人敢进。正在短暂的僵持中,另一位突发神力,一介女流,竟然生生把两百公斤的石臼滚了过来,又突发神力,搬起石臼把这个愁人的大洞堵上了。土匪们又受到了震慑,过了一阵,实在攻不下来,就撤兵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鸟铳在近战临敌时还不如耙子好用,也许是因为威力低,也可能是准头太差。总之,1926年我们齐心协力,保住了人员和财产安全。不过,令人悲伤的是这位“神力”壮举的女人,由于用力过猛伤到身体,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先祖爷爷的儿子的。1927年土匪卷土重来,但这一次就不是辉煌的保卫战了。同样是对峙了三天,我们熬了热粥从墙头泼下去,原是有很大赢面的。谁料这位爷爷在老房子里困了三天,实在内急,而且他还很讲究,不愿在房子里解决,一定要到外面的厕所去。众人拗不过,只得让人陪着一起去了。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二人落入了土匪的魔爪。我们为赎他二人,缴献了三千大洋——合现在人民币五百万。 然而,土匪们绝对想不到,他们想要的钱其实不在房子里,而就在他们脚下。不知来自哪位先祖的智慧,我们一直把大洋藏在挖空的竹子里,丢到门外壕沟,这一点伎俩始终未被瞧破。除此之外,家中第一道天井的长石条下也有暗层空间,可以藏进一个人的,不知是否藏过银两。我听闻了这些故事,总有一股冲动想要掘地三尺,看看老房子里还有什么宝藏。 关于老房子的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总让人觉得老房子是饱经沧桑的古董,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老房子直到21世纪才被荒弃。 我的太爷爷那一辈,还在老房子里生活过相当长的时间;我爷爷结婚之前,也一直住在老房子里。后来解放了,老房子就充了公,油行、酒行自然也是的,解放前才在福州买的好多土地,连着农田,全都没收。于是我们魏家就穷了下来,顶着“富农”的成分
位于田野中的老房子,右侧突出部分就是防御碉楼,对角也有同样的布局,如下图
对角碉楼,还有美观实用的镬耳墻。
满座春风;鸢飛鱼躍;松風閒放鹤,花雨夜鸣琴。
朱熹出生在福建的尤溪,并在武夷山开坛讲学,他的祖籍是安徽的,下面这副对子现存安徽。
朱熹曾经在我老家的蓝田书院,溪山书院讲学,并留下《水口行舟》诗词两首:其一: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其二: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老房子的雕梁画栋
中间泥封部分是文革时期封上的,一直到现在也没清理,真实面目无从得知。
柱础
窗户的情趣:看窗外的山的形状
大门门栓铆钉走向有讲究。左边为“入”,右边为“人”。
大厅全貌
远眺老房子
补充说明:文章中提到的朱熹对联:松风閒放鹤中的"閒”在书法中也常写作“間”,容易引起误读,下图是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正门的对联也可以佐证:夜雨闲吟左司句,时晴快仿右军书。
今年(2019年)修缮工作继续…
题外话:老房子门前小溪上游1公里,有个百米高的瀑布,名潮渔瀑,蔚为壮观,更奇特的瀑布顶上有一座古桥,具体历史不详,小几百年历史总是有的,如下图,工艺技术十分高超,就地取材,用溪石稍加修整,每块石头都保留了溪石圆润的特征,又各不相同,构建的拱桥,计算精密,科学又美观,神作!
为了保护古桥,新修的新桥。
感谢魏书仁提供的瀑布照片及视频。
特别鸣谢:魏景山,魏基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素材,以及修缮过程的照片视频等,无此素材,难以成文,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魏颐 留住乡愁—老房子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魏颐 留住乡愁—老房子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47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