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那是1885年3月23日,驻扎在越南的法军第二旅从郎儿出发,向中国镇南关发起进攻。当时,中国经验丰富的提督冯子才驻扎在镇南关。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对外战争胜利。冯子材冒着自己的石头,与法军激战,在镇南关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导致了鲁菲利内阁在法国的倒台,随后清朝迅速与法国和谈,进而签订了中法反华新约。所以江湖上广为人知,中国不败败,法国无敌胜。主张和谈的李鸿章也被左评价为:十个法国将领不如一个李鸿章。
那么,慈禧是瘾君子还是李鸿章是瘾君子呢?绝对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让我们看看当时的形式:
马尾海战后,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海军福建海军全军覆没。南洋海军被法国远东舰队击败,不足以对法国海军构成威胁。至于广东海军和新成立的北洋海军,则没有足够的实力与法国远东舰队抗衡。或者说,当时的世界上,除了皇家海军,没有哪个海军能在海上与法国海军抗衡。
法军未能攻下台湾省,但仍以强大的海军占领澎湖,完成了对台湾省的封锁。前宰相左到了福建,却无法扭转东南的局势。台湾省能撑多久?心里谁也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法军能在陆地上取胜,中国就输了。让我们回到镇南关的战场。驻越法军第二旅出动2500人,而参加镇南关战争的先头部队有900人。
那么当时镇南关驻扎了多少中国军队呢?广西提督冯子才在镇南关集结了定边军和黑旗军90个营,4.3万多人,全部装备了先进的西式火炮。法国进攻的时候是自下而上的进攻,战斗的时候是雾蒙蒙的,被清军凭借强大的火力优势压制。等到第二天,法国援军东非军团到来后,冯子才率领大军与法军肉搏。
枪炮被法军打败,肉搏战更加无望。清军人数众多,就算不是肉搏战单挑,也能淹死法军。然而法军打了又退,打得如此热闹,打死不到百人。
清军势如破竹,3月26日攻克文远城,3月28日驱驴,3月29日攻郎儿,3月31日攻屯美观音桥,4月2日攻古松,但阵亡三千余人。
当时冯子材作为河内召集了4万多人,法院听到消息,迫使法国降低和谈条件,法国也接受了中国的要求,重新谈判。
清朝为什么媾和?那是因为越南战场的胜利并不能扭转整个战局的劣势。这就好比抗战时期李宗仁指挥台儿庄取得的伟大胜利,并不能扭转徐州会战的失利。当时,清朝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小范围内,台湾省被封杀;很大程度上,法国海军可以随时北上大沽口,再次登陆北塘。谁能保证淮军和姬神营能挡住法军?淮军都督李鸿章和姬神大营都督淳亲王不能保证。20多年前,慈禧被英法联军从北京赶到承德。北京不能再错了,天津也不能再错了。因此,清廷决定不再与法国作战。
除了丧失海权,当时的清朝财力不足以继续支撑这样的战争。上节课,我说清廷虎司令鲍超带了一万多人去越南战场。但是鲍超没有打一仗,因为鲍超的部队跟不上补给。当时四川省负责包抄部的开支。四川巡抚丁宝珍上书朝廷,四川却不能提供10.2万银子供养包抄部。宝超一万多人买不起。冯子才几万人怎么养?况且这场战争已经让朝廷损失了两万多银子,其中一半是借来的钱。
除了财政问题,就是前线部队的问题。冯子材能攻下河内吗?算上鲍超新军的支持,清军在前线还能有四万多人。而最能打的黑旗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足百人。黑旗军和老湘军都没了,新军战斗力不足,新军装备费用有点多。所以清廷不愿意在不保命的情况下为其消耗国力。
我们从法方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如何理解鲁菲力内阁的倒台。内阁是什么?内阁起源于中国明朝,是中央政府的一种组织形式,对国家元首负责。清康熙时期,随着英国光荣革命的成功,英国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欧洲逐渐有了内阁制。中法战争期间,法国处于第三共和国,是一个二元共和国。即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理是政府首脑。总统不掌权,而总理掌管行政权。因此,法国内阁由总理组建,对总理负责。
在清朝这样的独裁国家,军部相当于一个强化的内阁。如果清朝军部垮了,皇帝肯定下台了。如果皇帝下台,就相当于专制的大清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不一样。由于首相下台,他的内阁垮台了。总理下台了,再选一个就好。法国没有沦陷。
如非力下台,于是引咎辞职,因为他吹的牛逼没能兑现。所以,镇南关大捷虽然导致了如非利的覆灭,但并不是冯子才的法国覆灭,这是两个概念。茹菲丽即使不辞职也会被弹劾下台。法国人之所以对鲁菲力不满,是因为鲁菲力是对鲁菲力的浪费,连中国都处理不了。
鲁菲力下台后,法国新政府并不打算停止战斗,而是增加了5000万法郎的军费以扩大战争。在此之前,日本曾于1874年初入侵台湾省一次,在中法战争期间,日本政府再次找到法国,想与法国联合出兵,先拿下台湾省。与此同时,日本没有谈论此事,而是开始行动,在朝鲜发动沈嘉政变,囚禁朝鲜皇帝高宗。
朝鲜和越南不一样。越南是注册诸侯,朝鲜是亲诸侯。清朝从来不直接管理越南,而是在朝鲜驻军。如果看美国人写的世界近代史,朝鲜和清朝在地图上从来不算两个国家。换句话说,朝鲜和越南同时掉进了河里,所以清朝必须先救朝鲜。再者,越南离中国腹地远,朝鲜在东北可靠,离北京不远。所以清朝的第一要务是朝鲜问题,而不是越南问题。
那么法国为什么接受和谈呢?一方面是太好接受了,中国已经承认越南属于法国。另一方面,李鸿章带来了英国的支持,在英国的斡旋下,法国接受了和谈,签署了中法新约。该条约规定:
1.中法分头出击,守住边境,不允许任何一方在越南北部地区驻军。
2.法国和越南之间签署的所有条约不得妨碍中国体面的威望。
3.在签署条约后的六个月内,双方应划清界限。
4.边界划定后,中国人从越南回到中国,中国签发护照。当法国人和其他中国人从越南进入中国时,他们需要法国政府出面,要求中国签发护照。中国人从中国进入越南,需要中国政府出面,要求法国签发护照。
5.开贸易在胜保,越南,郎儿。
6.双方确定资费。
7.法国想在北齐周边地区修建铁路。如果中国将来要建铁路,就和法国做生意。但是,不能说只和法国合作。
8.法国从澎湖、台湾省撤军,停止海上封锁。
这份中法新约与战前中法签订的《中法简明会议条约》相比,并无本质区别。观音桥事件后,法国增加了中国赔偿法国军费3800万两白银的条款。清廷用其中的2200万打仗,省了1800万和200。
就这样,随着中法新约的签订,历时六个月的中法战争结束了。
事实上,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不是不战而败,而是在极大的劣势下以战促和。法国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在冯子材的4万多人打败了法军的2000多人之后,谁也不能保证,在法国5000万法郎的军费支出付清之后,法国还会派军队过来,冯子材还有机会赢。而且法军对海有绝对控制权,台湾被困只是时间问题。而如果战争扩大,法军无论是进攻税收集中在东南的江宁府,还是进攻帝国之门天津卫,都可以迫使清廷在城下签订同盟结束战争。
镇南关的伟大胜利是中国近代打的一场极其漂亮的外战的胜利,而不是整个战争的胜利。如果把镇南关的大胜视为中法战争的胜利,相当于说平型关的大胜是二战的转折点。战斗胜利不等于战斗胜利。一场战斗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整个战争的胜利。
我理解不败,就是趁着场面,敌人回到石器时代,或者几乎迁都,但是战争结束后,敌人还是占领了战胜国的土地。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只能说所谓的胜利是有水分的。
回顾中法新约,这个条约对中国肯定是不利的,但也不是不能接受。这个条约在近代史上极其罕见,因为它不割让土地,也不支付赔偿。失去越南这个附庸并不可惜。越南只是名义上的附庸,从来不受中国控制,也不能成为中国的战略缓冲国。从未拥有过,怎么谈失去?如果他不进贡,中国还能少赔点钱。
在主流历史观中,中法战争不是一场重要的战争,而是一个历史事件。《南京条约》要求在教科书中背诵,但中法新约几乎没有提及。但在我看来,中法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远大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影响不大,朝廷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好像还不满战败。然而,中法战争使清廷对世界大势有了新的认识,这对中国的现代化和正在奋斗的洋务运动是一个推动。
首先,清廷认识到,海军是大国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没有强大的海军,军队是无法打赢对外战争的。所以中法战争后,清朝花了很多钱武装北洋海军,使北洋海军成为亚洲第一海军。
其次,清廷意识到了台湾省的重要战略意义,所以战后清廷很快在台湾省建立了一个省,刘铭传是台湾省第一任总督。可惜清廷财力不足。如果当时西藏和蒙古也建立起来,也许中国领土还能保留海棠。
第三,李鸿章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日本的野心将是未来的麻烦。但由于中法战争的场面并不太难看,朝中大臣普遍认为清军不出动正规军,而是利用湘军残余、新招募的定边军、新招募的黑旗军与欧洲强国法国抗衡,日本不值一提。
第四,战争结束后,左唐宗病死,湘军几乎绝迹。只有李鸿章的淮军统治了王朝。湘军派的人指责李鸿章,因为他们没有从中法战争中受益。清派因其存在而受到从事实业的大臣的威胁,也把矛头指向李鸿章。
李鸿章成了众矢之的,所以处处挣扎。影响是牵制李鸿章和中国的现代化。中法战争是一剂强心针,促使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北洋海军。但之后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开始放缓,铁路处处受阻,银行一直做不到,日本也不算对手。
李鸿章说的每一句好话,几乎都遭到了整个朝鲜的反对。每当李鸿章说要警惕的时候,他的朝臣都说自己是杞人忧天。也正是因为如此,李鸿章这个实干家,在朝臣的口水里,只能是个造纸的。李鸿章想为中国打造一支战斗海军,会被说是有自尊的私军。所以李鸿章只能造一个北洋水师的模型吓唬人玩。
第五,中法战争刺激了日本侵华的野心,在中法战争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为以后的中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第六,中法战争客观上使朝廷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一定程度上复活了中国的梦想,同时减轻了洋人对清廷的压力,导致中朝激烈内斗,把精力从现代化建设转移到政治斗争上,减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第七,中法战争刺激了清廷海军的发展后,清廷开明官员因购买军舰、大炮与西方有了更多的交流,使清朝开明大臣逐渐认识到先进的制度比先进的武器重要得多,成为清末宪政的思想源泉。
在中法战争的枪林弹雨注射之后,清朝的北洋海军迅速发展成为亚洲第一海军。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清朝赚了8200万银子,也超过了乾隆时期的财政收入,所以这个时期被称为同光中兴。
在所谓的中兴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危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场震惊世界的中日战争把中国历史带入了一个新时代。我要讲的历史也将进入下一个单元:甲午战争。
摘自孔令奇的作品《倾听近代史》,请在阅读完整版本后留言
1.《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中国真的是不败而败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中国真的是不败而败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79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