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出版社编辑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资源是否安全,矿业是否应该发展,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规划,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未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仅是新时期的必然选择,也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但近年来,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内的一些行业专家反对生态文明和资源保护,认为开发矿产资源就是破坏生态环境,而发展矿业经济就是不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无视中国国情和矿业条件,无法全面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片面夸大矿产资源开发负面影响的风,越吹越大。在这种一边倒的舆论引导下,“无矿城市”、“无矿县”也开始诞生。
矿产资源的开采一定会影响生态环境吗?绿色矿业的发展会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这家报纸发表评论文章,以引起理性讨论。请注意。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形象地把矿产资源称为工业的“粮食”和“血液”。
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矿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延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进。”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切废物都在等待繁荣。面对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封锁,正是因为国家高度重视地质勘探和矿业开发,在石油、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大力支持下,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
01
绿色矿山建设取得成效
近十年来,中国矿业逐渐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2005年,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原国土资源部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旨在控制“小散”,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矿山企业数量,在优化矿山发展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和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矿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矿产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通过这次矿产资源整合,很多地方达到了“明显减少矿山数量,大幅增加产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2007年,原国土资源部提前规划,积极实践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并倡导发展绿色矿业。随后几年,原国土资源部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四批批准661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探索形成了生态矿山地质环境、绿色矿业、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和谐矿山土地、智慧矿山等多种绿色发展新模式。中国绿色矿山建设实现了从理念到理念到共识和行动的飞跃,矿业正在向绿色和生态方向发展。
正是由于绿色矿山的建设和绿色矿业的发展,中国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并重、矿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矿业发展新路子,为当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重要支撑,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矿业的经济贡献占全国GDP的30%以上。2017年,规模以上矿山企业和规模以上矿业相关工业企业的企业数量、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24.9%、44.4%、35.7%、34.1%和26.7%。同时,采矿及相关行业也有大量员工,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在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通过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收小增大、弃旧促新,促进了矿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矿业整体形象,为新时期矿业优质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同等重要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内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部署了一系列基础性、先导性、长期性工作。中国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正在经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资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矿业责任重大,既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又要保障资源安全,为经济社会优质发展提供支撑。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建立在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存。虽然生态文明突出了生态的重要性,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但它与以往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有着相同的点,即倡导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显然,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矛盾。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绿色优质发展,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使青山绿水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
事实上,党中央已经就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出了明确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的关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要的是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的是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和资源配置效率支持的发展。
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持。无论是到2021年把中国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先进、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还是建国30年、100年后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需要通过高质量的发展来实现,还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来保障。
但需要指出的是,一些部门和地方对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甚至严重反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他们认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正在破坏生态环境,即破坏生态文明建设,关闭辖区内所有矿山。
例如,目前的砂石骨料矿。由于是露天开采,在开采过程中必然会剥离覆盖层,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许多地方的环境风暴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砂石骨料矿山首先被关闭。砂石骨料是区域性大宗产品,辐射和服务半径有限。盲目封闭的直接结果是砂石骨料严重短缺,价格飞涨,阻碍了各项工程的施工进度,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目前很多地方的砂石骨料已经成为稀缺商品,有的地方价格已经超过200元/吨,正在成为扰乱市场的“杀手”。有些地方单纯为了环保,不顾当地发展需要,盲目“一刀切”,随意关闭砂石骨料矿山,进一步加剧砂石骨料供应紧张。
铁矿也是如此。作为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一直因在铁矿石领域缺乏发言权而受到批评。本来中国铁矿石资源不足,对外依存度高。自2018年12月以来,随着国内铁矿石产量的大幅下降和国际铁矿石进口的增加,国际铁矿石价格飙升。到8月底,铁矿石价格上涨了100%,达到五年来的最高点。这种暴涨虽然与全球几大铁矿石巨头产量下降有关,但也与国内铁矿石供应严重不足密切相关。
针对环境保护监管过程中,将矿业开发简单等同于破坏生态环境、矿山企业随意关闭的现象,生态环境部多次强调,要严格防止“一刀切”,将“一刀切”列为监管范围。但在环境问责的压力下,“一刀切”的现象在很多地方依然屡禁不止。2018年6月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建筑石材供应保障问题作出指示。各地要深刻认识保障建筑石材供应对服务全省优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省建筑石材市场的供应保障。近日,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发文指出,各地要结合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和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支持和帮助合法有效的停产矿山尽快恢复生产。
可以说,一个资源随处可见,已经不能再普通的小砂岩,在一些地方一夜之间飙升到每吨200-300元,成为经济优质发展的绊脚石,引起了省领导的重视。原因值得反思。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安全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禀赋条件不好,人均占有矿产资源也不足。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矿产品对国外的依存度很高。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矿产品的供应缺口多年来一直靠进口维持。其中,石油、铜、铁矿石、钽、银、硼、铝、钛、锡、铌、镍、铬、锂、锰、铀、铂族元素的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部分矿产已超过70%。2018年,中国矿产品进口总额达到3万亿元。如果国际矿产品价格继续上涨,2019年中国矿产品进口总额可能超过4万亿元,将达到中国GDP的4%以上。中国能否持续、稳定、及时、充分、经济地获得所需的矿产资源,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否顺利实施。
手里有饭吃,不要慌。只有牢牢把握住矿产资源安全这个饭碗,才能立足国内,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资源安全。
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资源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坚持整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之路,并明确指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核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其中,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提高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随后的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就石油开发问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今后几年根据国内情况,大力加强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提高国家政治、经济和外交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复兴。国内资源储备是中国资源安全的“敲门砖”。为了在中国立足,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通过组织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国矿产资源“以粮为生”的局面刚刚得到缓解。然而,近年来,在环境风暴的影响下,许多勘探项目因生态和环境原因而中断。一些以前设置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相继被撤销,一些正在开发的矿山(油井)因处于自然保护区或生态红线内而被迫退出,导致近年来新发现的探明储量下降。本来,
“目前,中国的矿业形势仍然相当严峻。自2013年以来,国内地质勘探投资持续下降。2018年,国家地质勘查投入174亿元,同比下降12.4%。自2014年以来,对有色金属矿山的投资逐年下降。2018年,在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停止下降并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矿山投资仍比上年有所下降。”8月28日,在第二届全国矿山资源-环境-生态修复大会暨中国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勋建议,加大勘探和储备力度,确保国家资源。安全;实现资源集约开发,着力建设绿色矿山。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对地质勘探的投资逐年下降。除了矿业权出让收入征收制度的影响,最重要的原因是受到各种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的限制。近年来,许多地方和有关部门将生态文明等同于生态保护,简单地将生态保护理解为划定更多的生态保护红线,设立更多的保护区,禁止包括矿产勘探开发在内的一切活动。但是很多矿产资源基地与生态红线和各种保护区重叠,看起来是大量的空白地,但是地勘单位没有土地可勘探,矿业企业无法开发。
矿产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严格控制各类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不应盲目求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玉川建议,目前的绿色勘查开发技术完全可以满足生态保护的需要,在生态保护红线和各种保护区也可以开展必要的公益性矿产勘查活动,特别是国家紧缺急需的战略矿产,可以由国家出资先行勘查,寻找资源。必要时可以进行科学开采。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在生态保护红线上发现了问题。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发文,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评估。自然资源部规划司空和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保护司随后下发了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材料评估的函。按照保护优先、重点识别、实事求是、纠正优化的总体要求,科学评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合理有序调整,确保红线的权威性、科学性和正确性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矿业在优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许多新能源、新兴产业、生态建设和民生保障等原材料和产品来自矿产品。对资源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打造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时期中国矿业发展升级版。”有关人士建议,在做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勘查力度,进一步优化调整结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矿业优质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和内在动力。
1.《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0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