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木刻,一般读者并不熟悉,其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艺术形式。它是水印木刻制作的基本元素和工艺,即将要印刷的画镜像刻在木板上,然后在印版上涂上水性颜料,再用纸覆盖,用工具擦拭得到图像。这个工作原理从古代的雕版复制版画延续到现代的原始水印木刻。
近日,中国画报出版社发布了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国家馆参展者陈奇教授的新作《中国水印木刻的概念与技术》。这本书从多个角度呈现了水印木刻的发展过程,包括历史沿革、制作过程、历代名作图片和实际操作步骤。许多珍贵的资料首次向公众展示。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在新书发布会上评论说:“水印木刻技术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文化自信、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遗产项目的同时,这本书具有填补中国水印木刻理论与技术之白空”的意义。
水印木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历史价值与中国雕版印刷的发明密切相关。雕版印刷作为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独特印刷技术,从隋唐佛像木刻原画到明清彩色套印画,在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中,始终承载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形式和审美理念,丰富的古代社会图像资源和多元的审美时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奇教授致力于水印木刻创作已有30多年。1988年至1990年,以家具、椅子、扇子、碗、灯等中国古代器物为题材,创作了15个“明式”系列水印木刻作品。“在创作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洗礼。它把我的文化根源深深扎根在我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给了我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陈奇惊叹于中国古代精美的木版画。中国是版画的发明者。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版画是9世纪《金刚经》扉页的插画。中国传统彩色水印版画的杰出代表是17世纪的《石柱斋画谱》和《石柱斋简谱》,以及大量具有不同地域审美特征的古籍珍本插图和民间木版年画。这些以中国画图式和审美观念为标准,以纸基水性颜料为媒介,以版画为主要印刷技术的水印版画,形成了历史悠久、技术完备、成就辉煌的视觉文化生产传播体系,对17世纪的日本浮世绘木版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世界版画图集中,主要有两大板块:以铜版、石版画、油印木刻为主的西方版画语言风格和以中国木刻水印为代表的东方版画语言风格。
19世纪,西方照相制版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传统的木刻水印技术在短短几十年内被淘汰,使其从华丽走向枯竭。幸运的是,20世纪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打开了中国现代版画的大门。他引进了大量西方现实主义版画,促进了中国版画的发展。当时的进步青年艺术家,用刀和代笔创作了大量黑白木刻作品,标榜弊端,宣传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版画全面发展,不仅进入专业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体系,而且版画作品也从简单的黑白木刻发展到版本齐全、风格多样的绘画形式。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副院长方利民教授曾与国外进行课程交流,发现水印版画的优势。“它可以代表我们中国艺术的特点,很容易被其他国家接受。更重要的是,它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它在艺术上看起来是一个很小的范畴,但它实际上包含着非常浓厚的中国文化基因,它的形式,它的语言和它的处理,它对材料的使用,包括中国哲学中很深的东西。”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也表示,宣纸、木板和水性颜料巧妙地融合在平方英寸之间,给人一种美丽的视觉享受,而水印木雕的材料和工艺呈现刀、木、水和印刷,体现了中国的工匠精神。从绘图、选料、印刷、雕刻、印刷、装裱,甚至印刷版和印刷纸的存放方式,都非常讲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水印木刻已经失去了雕版印刷的工业基础,许多技能丧失殆尽。多元化、新颖的机械影像复制技术也吸引了大众的审美潮流。因此,从其与书籍的“互文”关系以及作为独立绘画存在的角度来看,一度鼎盛的水印木刻有了些微的趋势,几乎成为了一个绝对的艺术流派。
学绝学的方法有很多。《中国水印木刻的概念与技术》记录了当代艺术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在卷起的时候,我们对水印木刻的凤凰涅槃重生充满信心。只要知识的传承继续下去,中国的水印木刻艺术将永无止境,代代相传。
1.《水印木刻 水印木刻曾盛极一时,今近成艺术绝学,制作需哪些基本要素流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水印木刻 水印木刻曾盛极一时,今近成艺术绝学,制作需哪些基本要素流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1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