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病床长前无孝子”。这句话有意义吗?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刘晶说,这句话其实有些道理。“从病人的角度,或者从照顾病人的孩子或者家人的角度来说,‘病床前无孝子’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爷子瘫痪后变“苛刻”了陶先生的家庭原本平静,但两年前的突发事件改变了他两个小家庭的生活节奏。
两年前的一天,陶先生的父亲坐电梯下楼,从电梯门出来的时候踩到一滩水,滑倒了。这个秋天有点奇怪。陶先生倒在地上,全身向前冲去。他的头撞到了墙上。当时他摔得很重,动弹不得。很快,陶先生被送到医院治疗。虽然得到了精心及时的治疗,但老人仍然瘫痪,高位截瘫。也就是说,老人除了头几乎不能动。
“一只蚊子落在我脸上。我想摆脱它,但我没有力气举手。”陶先生突然受了这么大的打击,身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儿一女觉得家里的生活突然变了,父亲特别可怜。他们每天来医院看望老人,女儿请假半个月照顾老人。手术急性期过后,陶先生进入了漫长的康复期。医生说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是以毫米计算的,也就是说,恢复不仅非常缓慢,而且预后与家属或患者本人的预期也有很大不同。陶先生的孩子渐渐接受了现状,但陶先生不肯相信自己能长期站起来。他的心情开始烦躁,后来,他逐渐开始挑剔孩子和妻子。他觉得病人在医院的饭不好吃,就让儿子每天给他带饭。
所以,不管儿子每天有多忙,都要按时下班回家给父母做饭,然后送他们去医院。就是这样。儿子坚持了两年,风雨无阻。甚至有亲戚朋友觉得老人要求太高,但陶先生坚持不改主意。有时候,陶先生太累了,想让妹妹给父亲做一顿饭,陶先生却果断拒绝她做饭。类似的困难很多,儿子女儿都经历过。时间长了,女儿和儿子也私下抱怨,因为要按照父亲规定的时间做饭送饭。他们也放弃了很多时间,甚至没有周末陪伴年幼的孩子。“周末爸爸让我们去医院陪他!”
儿子和女儿商量一起出钱让老人住进更好的养老机构,既能减轻负担,又能让70多岁的母亲不用每天跑去照顾父亲,但陶先生拒绝了。儿子女儿叹了口气后,继续照顾老人,但两个孩子的伙伴偶尔会有悄悄话。“这要是追到我们老人家又生病了,我们小家庭就要尴尬了?”
根据刘晶的分析,老年人的社会功能衰退,心理也处于倒退状态。他们的自我评价可能会降低,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他们自卑自责,无法接受自己患病的现实。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生病的老人可能会表现出敏感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脆弱的内心,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有些老人可能会想,“我年轻的时候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是孩子眼中的权威。我生病的时候,孩子会像以前一样尊重我,关心我吗?”孩子会觉得我是家里的负担和负担吗?“在这种背景下,生病的老人变了。
有一次,一个病人告诉刘晶,“我发现,每个周末当我的孩子来看我时,他们买完食物回家,进屋时换拖鞋,然后做饭、吃饭、洗碗、拖地,然后换拖鞋离开。这期间他们很少和我交流。告诉我,他在乎我吗?他是不是想照顾我,给我看看?”后来,刘晶得知病人的孩子觉得他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变化,但老人变得敏感而体贴,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这些变化都可能是因为老人生病后心理状态的变化。
照顾痴呆妈妈5年“快疯了”吕霄的母亲不幸在退休后患上了严重的老年痴呆症,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老年痴呆症。和蔼、勤劳、善良的母亲就像变了一个人。随着病情的加重,她逐渐显得敏感多疑,甚至出现被杀的妄想。她经常怀疑有陌生人来她家,有时还会拿起一把刀去杀“坏人”。困惑的时候,她会叫女儿妈妈,儿子爸爸。在母亲的这种状态下,卢晓很苦恼,她一直尽力照顾母亲。一年两年,路径感觉还可以忍受。然而,在母亲病了5年后,她突然感到特别虚弱。“我不知道这一天是什么时候的头……”
在安定医院,经常有家属陪同患者服药,他们愁眉苦脸地走进刘晶所在的心理诊所,要求心理咨询和治疗。“医生,家里这么多年一直有个精神病人,感觉快要崩溃了。”刘晶说,事实上,“长病床前无孝子”也反映了患者家庭的状态。在疾病的早期,孩子可能能够理解和接受老人。孩子们倾向于全心全意地照顾老人。我希望所有的孩子每天都围着老人转,不要付出人力物力的代价。老人也会感受到被照顾的温暖和支持。但是,如果老人不幸患有慢性病,特别是治愈希望渺茫的疾病,如痴呆症或严重的精神疾病,无论他们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们的孩子都看不到疾病的缓解和病人的进步。长此以往,孩子看不到希望和改变,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许多前来咨询的儿童对刘晶表达了强烈的无助、无能为力和绝望感。有些孩子长期照顾患痴呆症的父母。疾病晚期,老人不能自理,甚至不能与人交流,孩子感觉精疲力尽。有的孩子甚至失眠、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长期照顾慢性病老人,孩子也会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他们真的很难一直保持热情和耐心。孝顺的孩子可能会有身心疲惫和倦怠的一天。许多家庭成员别无选择,只能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一旦这一天出现,别人会认为孩子不孝顺,但他没有考虑到自己承受的巨大身心压力。
家属最好轮流照顾久病老人病床前有个孝子很久了。其实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
刘晶说,老年人生病后,特别是患有长期难以治愈、需要他人护理的慢性病时,他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社交圈明显变小,生活质量下降。他们必须进行自我调整,冷静看待人在暮年难免生病的规律,接受生病的现实,努力在现实条件下使自己的状态变得更好。对于孩子来说,在照顾老人的同时,要照顾好自己,及时清除自己的负面情绪。家属和患者之间多沟通,有不开心的地方及时解决“小疙瘩”。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尽量让家人轮流照顾老人,不要让一个人一周7天24小时照顾病人。“没人买得起。”。刘晶建议,如果条件不允许,一个人需要长期照顾老人,那么最好给照顾者一个适当的假期,比如每周休息一两天,在这两天里改变环境,清理自己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购物,和朋友聊天,或者在公园散步来调节情绪。
1.《老人性格大变是快死 老人瘫痪性格大变“刁难”儿女成习惯 久病床前如何做孝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老人性格大变是快死 老人瘫痪性格大变“刁难”儿女成习惯 久病床前如何做孝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3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