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10月13日
陕甘宁边区统战工作的启示
孙丽萍
第一,陕甘宁边区的统一战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应对时局变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实践成果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精神,全党工作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确把握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形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战略,有效地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组织和动员最广泛的抗日联盟,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这是包括陕甘宁边区统一战线工作在内的党的统一战线的一个启示。
第二,陕甘宁边区的统一战线工作模范地坚持了党的领导,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陕甘宁边区的统一战线工作中,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有领导地位,因此,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必须具备优越的素质条件”。李强调:“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应当是在政治上、工作能力上、群众关系上、统一战线作风上优秀的党员。”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或削弱党的领导,这是陕甘宁边区统战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深刻的启示。
第三,陕甘宁边区大力推行民主政治,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实行民主政治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陕甘宁边区在绥德、陇东试行“三三制”,1941年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推行。“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改善了共产党员的民主作风,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在陕甘宁边区,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体现。民主选举为人们参与政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提高了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党和边区政府也在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了精兵简政,并通过各级参议院对政府和公务员进行监督,提高了政府的威信和工作效率。
要维护全国抗日的共同目标,兼顾各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利益,这是边区政府各项工作发展的前提,也是陕甘宁边区统一战线工作的启示。
第四,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心和力量的对比。陕甘宁边区的统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延安时期,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进步势力(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一些地方实力派和其他爱国人士)和顽固势力(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大资产阶级)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各界人士。广泛团结全国各族各界各层次各方面和海内外同胞的一切抗日力量,积极推动和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是陕甘宁边区统一战线工作提供的又一重要启示。(作者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室巡视员、研究员)
中国共产党成功治理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
范鹏·王睿
1.积极发展民主政治,满足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第一次大规模普选产生了乡镇、区县各级民选政府。第二次大选选出民主政府,使陕甘宁边区政权成为抗日民主政权,进一步完善了抗日民主政治制度。元老院和边区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制度规范,既保证了依法行政,保障了人权,又保证了清官清政。
2.大力发展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为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边境地区相继建立了石油、化学、皮革、农具、纺织、造纸、制药、印刷、服装等公营企业。
3.努力建设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党在陕甘宁边区坚持民族科学、大众化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取向,制定了一系列繁荣文化发展的政策。广大知识分子、文化界各方面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通力合作,有效推动了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空之前的发展,在举世瞩目的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四,注重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全社会和谐稳定。边区政府制定了加强社会建设的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边区的和谐稳定。增加人民福祉,培育新的社会风气,引导人民破除迷信。边区政府明令禁止种植、贩卖和吸食鸦片,禁止妇女缠足,改造“二流子”,提倡男女平等,禁止买卖婚姻,重视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
5.全面推进党建工程,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命题。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一书中把党的建设比作一项“伟大工程”。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全面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认识和阶级意识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军民更加团结。(作者是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甘肃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法学博士)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工作与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
刘正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吸收了革命根据地开展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和完善了党的群众路线。
以刘志丹、谢子长、xi中勋为代表的陕甘边区共产党员,经过多次武装斗争和军事运动失败,逐渐认识到动员和依靠群众的重要性,并积极付诸实践和探索。在陕甘边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他们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工作。陕甘边区的群众工作与井冈山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长征时期的群众工作一脉相承,体现了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为延安时期的群众工作提供了直接的借鉴,有力地推动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一是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情怀,进一步推动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提出和确立。陕甘边区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干部,在延安时期仍然充分发扬了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中训,马,,,李等人成为开展群众工作的模范,受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二是充分体现了宣传组织群众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群众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陕甘边区共产党人坚持从“小森林”的实际出发,建军“三色”论和基地建设“三洞狡猾兔”论是群众工作的现实创新和精髓。第三,充分论证了中国革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陕甘边境的共产党人与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Xi中勋在陕甘宁边区也多次强调,要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根据地党群关系良好,为陕甘宁边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第四,充分论证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指出了群众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陕甘宁边区政策纲领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都借鉴了苏联政府在陕甘宁边区的做法。
陕甘边区群众工作的生动探索和宝贵经验,对今天群众路线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解决实践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在思想上引起群众共鸣。第二,要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人民群众继续获得利益,切实解决实践群众路线的路径和渠道问题,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保人民群众愿意和人民群众一道努力。第三,一定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跳下来深入群众,解决群众路线实践的方式方法问题,真正做到向人民群众请教,求政治,求需要。第四,要始终坚持为人民不懈奋斗,勇于承担责任,不怕困难,解决实践群众路线的精神状态问题,振奋党员干部精神,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新甘肃贡献智慧和力量。(作者是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双支援工作,加强了党的领导
高中华
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和丰富的生产斗争经验,党中央对党政军民关系的认识不断提高。中共中央为了团结边区党政军民抗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顺势而为,发动了双扶运动,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
一、问题的根源
在党政军民关系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的关键。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强党性,实行党的统一领导的决定。
首先,毛泽东和其他人一再呼吁党内团结。他指出,“目前,任何破坏党内团结和统一的行动对敌人帮助最大。”他强调,要加强干部和党的团结。"在困难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和干部保持正确的关系."随着困难的增加,要强调“生死与共,共患难”的精神。毛泽东要求八路军留守部队学习古田会议的决议,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错误倾向。毛泽东、朱德要求加强上下级、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以及全体工作人员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其次,针对党、政、军、民之间的问题,毛泽东要求统一抗日根据地的党的领导。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和调整组织关系的决定》,强调加强党政军民团结,“要求统一各根据地的领导”。
第二,实行双重支持,加强党的领导
根据中共中央在九五计划中确定的统一领导思想,1942年10月1日,毛泽东提出各根据地普遍开展扶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并要求“公开的群众自我批评”。中共中央提出实行党的“统一”领导,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各方力量,有利于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
首先,军队响应党的统一领导,发动了拥护政府、热爱人民的运动。12月9日,边区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陕甘宁边区调整军政民关系和维护革命秩序暂行办法》,体现了党、政、民之间的相互尊重,即“三个尊重”。地方党政人民尊重抗日军人的权利,军队尊重地方党政人员和人民的权利。
其次,边区开展了支持政府、爱人民、支持军队的运动。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了《支援军队的决定》,颁布了林、、、萧等签署的一系列法令,维护军人权益,解决了军政问题和军民关系问题。
第三,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开展了应对经济危机的大生产运动,开展了整顿“三风”的整风运动,开展了双拥运动,缓和了党、政、军之间的矛盾,为实行大一统,加强党在各方面的领导铺平了道路。抗日根据地调整了所辖地区的党政军民组织体系,实现了党对各方面工作的统一领导。通过调整中央机构,“权责更加统一集中”。
三、中国共产党实施一系列政策的主要因素
首先,革命和战争是影响一切政策和战略的重要前提。毛泽东指出,“首先,它基于革命和战争的两个基本特点,其次,它基于边区的其他特点(土地辽阔、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等)。)".
其次,中国共产党正确考虑了军队和地方的关系。
第三,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军队的政治工作,一再强调“抗日战争要独立”,同时也不能“忽视国民党军队的传统和做法对我们的恶劣影响”。
此后,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逐步正规化、制度化,使“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密切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作者是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陕甘宁边区盐池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饶延久
盐池县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盐池县是典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盐池县委、县政府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按照“三分制”原则实行民主政治建设,使县、区、乡三级政权真正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调动了全县人民的抗日热情。
2.盐池县是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支柱
盐池县积极响应党中央、毛泽东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主任,县长为主席的“群众生产委员会”和“抗日促进会”,带领全县军民开荒、发展农牧业生产、办合作社、办盐业、运盐,发展纺织工业和手工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生产运动。盐池人的经济建设缓解了边区的经济困难。曾说:“丁(边)盐(池)是边区的经济中心”。
3.盐池县是抗日前哨
盐池县是陕甘宁边区的西门,也是抗摩的前哨。盐池地方自卫队积极协助主力部队清剿土匪、打击强奸和预防特殊犯罪、逮捕敌特、送情报、抬担架、送军粮、运送武器、守卫哨所,为抗日战争和地方安全做出了贡献。
4.盐池县是党在宁夏民族控制区开展工作的前沿基地
1940年以前,盐池是党的地下工作者的联络站和中转站。1940年后,它是党在宁夏开展工作的主要基地,先后安置了大批逃离宁夏控制地区的移民和难民,为党在宁夏开展工作奠定了群众基础。抗战后期,宁夏党的领导机关,如多利工委、河东工作组等都设在盐池县。盐池县委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宁夏党委的工作,为宁夏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5.盐池县是陕甘宁边区的对外窗口
抗日战争时期,盐池县各级党组织自觉实践党的群众路线,认真开展整风运动。干部廉洁,政治清明,党风政风好,党群干群军民关系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外界了解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窗口。(作者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陕甘宁边区国际友人活动的历史考察
朱健
陕甘宁边区曾是“中国抗日民主模范区”,许多国际友人曾在此参观、考察、工作。国际友人在陕甘宁边区的活动和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我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进行了深入和坦率的交谈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在边境地区同来访的国际友人交谈过几十次。第一次正式宣传中共对即将到来的中日战争未来的远见卓识,第一次提出持久战的主张;第一次积极讨论中共与共产国际、苏联的关系,郑重肯定中共的独立地位;第一次完整地描述了中国红军的发展和农村革命根据地10年来的有关情况;它第一次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决心和诚意,打开了中国共产党“公共外交”的大门。
第二,对边境地区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调查和了解
国际友人从边境地区各方面进行了广泛而微妙的调查和了解。经过调查,他们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尊重民主和自由,愿意与西方国家合作。即使地处偏远,物质资源贫乏,中共领导人依然胸怀坦荡,根据地军民依然乐观向上。
第三,积极参与中国抗日战争和边疆建设
在陕甘宁边区,国际友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在参与一线救援和建立医疗体系、参与工业和科技建设、参与边境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有力地推动了边境地区的各项建设。
第四,广泛的宣传增强了社会对边区的认识和援助
国际友人在采访考察边区后,撰写了大量的报告、通讯、专著,如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威尔斯的《继续西游》、史沫特莱的《中国军人的想法》、卡尔森的《中国的双星》、斯特朗的《中国的黎明明》等。受国际友人宣传的影响,海外各种捐赠不断。许多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都在这里不厌其烦地投资创业。(作者是原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家庭政策改革探讨
周雷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中共在陕甘宁交界处建立的根据地位于中国最贫困的农村地区,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宗法传统与“非正统”草原游牧习俗相互混杂。五四运动和二十年代风起云涌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对它影响不大。刘志丹等人开展的早期革命运动,重点是打土豪分田,颠覆农村社会的政权结构,很少触及家庭问题。直到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扩大和稳定了陕甘宁边区政权,家庭改革才有了可能。
为了稳定边区的政权建设,解决家庭问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探索和调整了改革政策。在农村社会个体小农家庭分散的基础上,不要打破原有结构,转变家庭关系,动员农村妇女参与生产。边区政府还利用报刊杂志宣传新的婚姻家庭观念,批判传统婚姻家庭对人性的压制,并在《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大众周刊》等刊物上发表《张文》,揭露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身心的摧残,倡导平等民主的新家庭。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家庭改革和政策调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推动的复杂的社会革命和农村社会冲突以及不断融合的过程。家庭改革在革命领域的实践无疑是一个复杂的实验,对它的认识也要有历史的眼光。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农村家庭关系和妇女解放,调整和处理家庭与公共生活关系中的家庭问题,达到改革家庭的目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家庭改革也培养了群众“民主”、“合作”的政治意识,成为陕甘宁边区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中国共产党及时对政策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并结合中国农村的传统和现实,创建了“中国式家庭改革模式”。(作者是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论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
张桂山
首先,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民主选举实践是中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开端
边区政府运用马克思主义选举思想,确立了科学的选举理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民主选举制度。选举中引用了选举制度,各选举党派和组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选举纲领,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边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创新选举方式,根据选民分布情况将选举分为定点选举和流动选举,并根据选民受教育程度实行投票制和不投票制。
边区民主选举最大的特点是选举与监督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动员群众检查政府工作,为选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权建设为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典型范例
在实践中,边区参议会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经验。
“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雏形。其确立的原则和指导方针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实践基础,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边区政府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有64种,多达数千种,初步形成了新的民主法制。“其基本原则也成为建国后我国各项法律和立法的指导思想”(《法律文献选编》第一卷),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监督制衡机制为我国反腐败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思想政治建设是边疆反腐倡廉的精神防线。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廉政思想教育,从思想上消除不良影响,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反腐倡廉能力。
完善的制度是边疆反腐倡廉的根本保证。边区政府成立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边区政府惩治腐败提供了法律依据,有效震慑了腐败分子。
民主监督是边境地区反腐倡廉的强大动力。边区的民主监督发挥了很大作用,特别是民主选举和“三三制”,加强了党对政权的监督和对党外人士的监督,筑起了反腐倡廉的坚固防线。(作者是中共庆阳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
1.《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边区统战工作的几点启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边区统战工作的几点启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7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