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例。这是北京市连续56天新增病例“零增长”后出现的首例病例。目前,确诊病例的2名家庭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其中1人为西城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该名学生所在班级其他33名学生及与该班有过接触的15名教职员工全部居家观察。
6月11日00:00-24:00,北京报告新确诊本地病例。这是北京连续56天新增病例“零增长”后的首例。目前确诊病例中两个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其中一人是西城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班上其他33名学生和15名与该班有过接触的教职员工都被观察到在家。
全文如下:
2020年6月11日,唐某某确诊为新冠肺炎肺炎,孩子是我校四年级学生。区教委和我校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安排了唐班上的其他33名学生和15名与该班有过接触的教职工在家观察。班主任给学生心理上的安慰,老师进行在线教学,保证学生正常学习。学校立即将学生从与唐某某所在班级同层的两个班调至备用教室。同时,教室、厕所等公共区域和换乘路线涉及的区域应彻底消毒。6月11日上午,对唐的子女进行了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到现在孩子体温正常,没有其他不适。
传染源在哪里?有两种可能性
根据公布的信息,患者报告最近2周内无外出北京史或与外国人有密切接触史。那么这种情况下有哪些感染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元力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流行病学调查未必真实反映客观完整的情况,患者主观记忆和客观调查存在误差;第二,被无症状人群感染的概率小。
“‘患者自报在过去两周内没有离开北京的历史,也没有与外人密切接触的历史’可能需要得到证实和核实。”刘元利院长解释说,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当事人自身的记忆,通常是主观记忆存在记忆偏差,可能造成真实信息的偏差或不准确;其次,在诊断前对密切接触者的调查中,会用到动作轨迹大数据,通常是通过手机定位来实现的。如果随身携带手机,可以在后台捕捉到动作轨迹,但是如果没有手机,动作轨迹大数据检测系统很难捕捉到。如果患者自述最近2周无外出北京史,无与外人密切接触史被证明属实,则不能排除确诊病例可能接触过无症状感染者。
相关新闻:
北京市西城区新增确诊病例具体情况
6月11日下午,北京召开第112次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苗介绍说,北京市西城区报告了一例COVID-19肺炎。详情如下:
唐某某,男,52岁,北京人,住西城区月坛街西便门东街,因间歇性发热于6月10日下午到辖区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出现寒战和疲劳等症状,但没有咳嗽、喉咙痛或胸闷。患者报告最近2周无外出北京史,无与外人密切接触史。样本核酸检测呈阳性,经专家确诊为COVID-19肺炎确诊病例。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佩戴口罩,单独乘车到医院进行检查和隔离治疗。
目前,患者已被转移到地坛医院,对其家人的两个密切接触者进行了集中观察。目前,北京市西城区正在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溯源,继控检,全检,做好密切接触人员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社区管控,对所在社区进行封闭管理,恢复测温等措施,对其活动场所进行跟踪、监测、采样和消毒。
下一步,北京市西城区将继续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社区管控工作,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环境采样;继续做好社区控制,加强周边公共场所管理;充分发挥医院发热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哨点监测作用,提高预警和监测能力;做好居民健康随访、健康教育和防护知识。后续信息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1.《个例不影响北京风险等级 感染源在哪?存在两种可能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个例不影响北京风险等级 感染源在哪?存在两种可能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96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