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大学生已经不再相信“上大学就轻松了”这句话了。大学开学没几天,很多学生得了开学焦虑症。

从高中进入大学,大家就像进入了一个新赛场,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赛道,却不得不跟随着身边人的脚步为未来冲刺。

只选给分好的“水课”;论文字数成倍地超过要求(要求写5000字,结果写50000字);努力完成各种加分作业(上课疯狂发言);在老师面前“混脸熟”、和助教打好关系;花几万块找求职中介推大厂实习……

大学就是千篇一律地全方位狂“卷”?怎样才能度过一段“不那么焦虑”的大学生活?

为此,我们联合B站采访了五位UP主大学师生,看看他们怎么说。

Part1

网上的“大学内卷”

是真的吗?

新生们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有闲暇的时间,有自由探索的空间,有志同道合的伙伴。有光,读读书;无光,做做梦。

网上的大学生活:边骑自行车,边用电脑跑数据;每天学习、睡觉、吃饭,三点一线;大量的笔记、公式、历年考研真题、模拟题……

别人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师刘阳,教传播学的社会观察员,是同学们口中的“阳仔老师”。

我大学时不是“卷王”,但是个“卷民”。我“随大流”地修了经济学双学位,周末全是课,现在回看,纯粹浪费时间。

大学时的刘阳

清华大学表达课老师刘慧凝,学生眼中“很仙很不世俗”的姐姐,做事的底层逻辑叫“我喜欢”。

我大学时没有“卷”成绩,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社团活动上,演话剧、办脱口秀、主持晚会。

刘慧凝大二时演话剧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奇葩说辩手、演说家……开口就是高考“满分级”作文。

上大学时就想当大学老师,因此没有去“卷”法考和实习,大三开始忙出国申请,考语言考试。

熊浩

保研进清华的“卷王”,因不想再“卷”,从大厂裸辞,主业考保研老师兼职大学生up主。

我只做了两件事——谈恋爱和学习。我本科每天坚持有效学习3小时,拿过3次奖学金,5段实习实践经历,4年参加了50余场学术活动和竞赛,最终并保研进入清华大学。

耐心的钠珀学长

独自去西藏和新疆的洒脱女孩,为了导演梦高考三次,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大一时很“热血”,抢课、考试周熬夜看书。大二时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运动会3000米、辩论赛、大广赛、视频剪辑比赛……

185同学

Part2

考不到高分的课

我还要选吗?

如果说大学是场跑步比赛,选课的重要程度堪比划定起跑线。绩点压力下,很多同学不愿意事倍“分”半,于是纷纷选择给分高、难度小的“水课”。

喜欢但给分低和不喜欢但给分高的课,该怎么选?

我把喜欢放首位。我给学生布置过一次作业,是立春时拍身边的花,这些是生活快乐的源泉,如果只追求“有用”,那得多枯燥啊!

选课建议选给分高的课,但听课一定要听好老师的课。好老师带来的是灵魂的丰盈、人格的反思。好老师都有闪亮的口碑,新同学只要跟学长学姐稍作打听就能知道。

我大学时喜欢在教学楼里溜达,听到有趣的内容就走进教室旁听。与其相信别人的体验,不如自己多去试听不同的课程。

选课还是要看自己的诉求,如果绩点对同学们很重要,建议选给分高的课。

凭兴趣选择蛮重要的。如果是为了绩点去选课,一旦你没有得到好成绩,就会觉得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Part3

填满简历是

大学最要紧的事吗?

绩点之外,大学里的竞争还延伸到了各个领域。当你浏览奖学金候选人或者学生会干部候选人的履历时,会发现:

“优秀”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绩点高、科研强、运动好、才华多、社交广的完美“男神”“女神”。

我需要去“刷简历”吗?

“刷简历”不是目的,能力提升才是。实习、实践能让你与真实的社会碰撞,但“课比天大”,不能本末倒置地翘课。

大学应该宽容,让同学们知道,社会有多元的价值取向,并不是只有“全能学霸”才叫优秀。

刷绩点、保研、实习……做这些事之前问问自己:你想成为什么?只有自己通透,才能不随波逐流。

“刷简历”也是迫不得已,大企业在招聘时几乎都要求有三段及以上的相关实习经历。

我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但我希望同学们做这些事情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被焦虑裹挟下做出的选择。

Part4

大学生可以

不“卷”吗?

有人指责现在的大学生急功近利,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学生们认为自己只是在努力寻求“安全感”。

刷绩点、修双学位、搞科研、大厂实习……这些对未来有没有帮助?不确定,但“万一能用上呢?”

“卷”字现在被泛化了,这是错误的。努力永远是一个了不起的品质,我们需要避免的是没有意义、没有效能的努力。

如今的“内卷”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脱卷”很难。但我们要对自己宽容,允许自己适度地“虚度光阴”,允许自己犯错。

现在的媒介太发达了,人们每天接受大量同质化的内容。这种情况下,你需要保持定力,去判断哪些东西是值得“卷”的,不要被外界裹挟。

我们需要功利性学习和非功利性学习结合,学习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如果一味追求功利,生活是非常枯燥的。

现在节奏太快了,做什么都有攻略,但人生是需要有一段迷茫期去自我探索,去弄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Part5

焦虑怎么破?

高校中,“卷赢”和“躺平”的人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处于“卷不赢,躺不平”的内卷焦虑中。

“焦虑是因为不清醒,在‘既要又要还要’中纠结,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何在大学里找到自我、成为自我呢?

进大学后,首先去找图书馆的位置。书籍提供了另类生命的想象,你会发现人生是多元的;远离喧嚣时,你才能够平静地审视自己的内心。

由内而外设定目标,而不是由外而内规训自我。要管理“意义”,成为你真正热爱和向往的自己。

成为自己的前提是找到自己,如何做?去实习、去实践,跟真实的世界去真实地碰撞,而不是假想一个世界。

找到自己的超级长板,学历只能决定你的人生下限,而真正决定你人生上限的,是你的长板。

不管遇到什么机会,多去尝试。在实践中,我们才会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才会倒逼我们审视自我。

当人生的火车终于驶过“高考”这道狭窄的隧道,到达大学的站台时,新生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以及无数种可能性。

五花八门的课程、复杂的考评体系、多元的人际关系与生活选择……与之并至的,还有深深的茫然。

因为不清醒,大家习惯性地去找标准答案,而不是自己的答案,渴望有一个万无一失的,已经被验证有效的“大学公式”来复制、模仿。

高中强应试的学习模式延续到了大学,选水课、刷绩点、刷实习、考保研、进大厂……我们一路被外在力量催促着前进,走向一个既定的目标,越发失去了对自己独立而清晰的判断。

同质化的竞争让大学越来越“卷”,同学们投入巨大而回报微小,焦虑情绪日益蔓延。

尽管我们无法改变竞争激烈的事实,但可以缓解自身的焦虑,突破“内卷”困境的可能性在于自我。

大学并不是有着固定选项的选择题,而是一个“自定义”答案的问答题。

十八岁的青春注定要和一个更大的世界去碰撞,翻再多的经验帖,终须自己在与现实的碰撞中找到自我,将人生的主导权握在自己手中。

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教育,就是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

读书、实习、科研、求职……不仅仅是为了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手段,更是我们发现兴趣禀赋、探索自我的途径。

只有真正地成为自我,才能跳出别人的评价体系,以自我为中心来定义“何为优秀”。

清华大学的特等奖学金是本科生的最高荣誉,每年的竞争都是“神仙打架”。好玩的是,清华学生自发发起了一个“特普通奖学金”与之对照,用来鼓励沉默的大多数,反对标准化的“优秀”。

“特普通奖学金”获奖者没有亮眼的科研、学工、实习和奖项,但却安于自己的道路,平和地接受自己是平常人的现实,并对生活依旧保持一份好奇、一份体验、一份热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奖。”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穿越丛林的旅行,我们拿什么去抵抗野兽的攻击?其实就是充盈的自我,这是一生力量的来源。”

采访内容:B站UP主@传播学刘阳,@熊浩bearhow,@西西表达课,@耐心的钠珀学长,@185同学

来源: 央视网

1.《没能力要什么爱情英语作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没能力要什么爱情英语作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2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