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发夹,发夹
发卡
在中国古代,男女都要留头发,为了梳理发髻,必须用发夹穿透。
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女子成年要行“笄礼”。簪早期称“笄”,“笄,系也。所以系冠,使之不坠也”。汉代以后,簪逐渐成为妇女的主要首饰。古人绾发除了用簪,还用钗。二者虽都是固发之物,但式样不同:发簪为一股,发钗为两股。因为钗由两股制成,情人或夫妻离别时,往往分钗各执一股,作为思念之物。因此,“钗分”即成为情侣分离的代称:“镜断钗分何处续,伤心芳草庭前绿。”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词中有“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表达的就是这种离愁别绪。
簪钗成为定情之物,除因其是女子近身之物,还与古人观念有关。在古人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束发工具是最为私密的物件之一,因此也便有了传递情感的意蕴。
二、玉佩
玉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在古代,是君子淑女的象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代表了君子淑女的高尚品德。玉有温润、悠远(有缘)寓意,所以古代男女从小有戴玉之风,由于家境不同,所佩戴的玉佩质地有所不同罢了。古代有情的君子、淑女,往往定情后将玉佩作为交换信物,方显节制有礼。
三、戒指、手镯
手镯
东汉繁钦《定情诗》曰:“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戒指原名“指环”,又称“约指”“代指”“戒止”等,汉代已成男女定情之物。自晚唐后,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一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早期的手镯不称“镯”,而称“环”“臂钏”;秦末汉初前,男女皆戴;此后,男子戴此物者渐少,手镯进而成为女子的专用饰品。与戒指一样,由于是女子的贴身饰物,因此也成了传情达意的定情信物。
四、香囊、手帕
香囊
香囊,起源较早,古称“香袋”“香包”“香缨”“香球”“荷包”等。繁钦《定情诗》曰:“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宋时,香囊已盛行,明清时,男女佩戴极为普遍。因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作为定情信物赠送或者交换。
手帕也是古代男女常用的定情信物。《红楼梦》中写到,贾宝玉让晴雯作信使,给黛玉送去两条旧手帕,作为表白坚贞爱情的信物。黛玉收到后,“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
五、红豆、花椒
红豆
红豆又称“相思子”“鸳鸯豆”“郎君豆”,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使红豆成为了“相思”的代名词。在中国古代南方,相爱的男女定亲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红豆,以求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佩带用红豆串起的手环或项链,象征男女心心相连、白头偕老;婚后,夫妻枕下各放6枚红豆,为夫妻同心、百年好合之意。如今,红豆已成为稀有之物,若求得唐代诗人王维所赞的红豆古树上的一粒红豆,更成为更为稀有之物。
花椒多子,含“多子”之意,春秋时期的男女常用“花椒”做定情信物,《诗经·陈风东门》中就记录了这一风俗。
六、鞋、衣
鞋、衣作为贴身之物,常常成为男女定情信物。冯梦龙的《山歌·鞋》中记载:“青缎鞋儿绿缎镶,千针万线结成双。买尺白绫来铺底,只要我郎来上帮。心肝莫说短和长。”唐传奇《游仙窟》中诗曰:“双凫乍失伴,两燕还相属。聊以当儿心,竟日承君足。”
1.《什么饰品代表爱情 饰品上925代表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什么饰品代表爱情 饰品上925代表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3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