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毛泽东诗词鉴赏#
1.【毛泽东诗词赏析】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读】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处在十分严峻的关头了。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至1932年侵占东北三省后,并未止步,又于1935年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日军从关外杀进了关内。
就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在中国政治格局将发生大变动的前夜,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冬天(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了扩大会议,会上制定出了在全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瓦窑堡会议结束后,为了宣传党中央关于全民抗日的政治主张,以实际行动推进全国抗战高潮,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河北抗日前线。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茫茫北方的大雪,一口气写成这首气吞河山的壮丽诗篇。
毛主席这首《沁园春·雪》从其诞生、发表直到现在一直被各界人士及广大人民共推为他最好之诗,也被认为是他最大气魄之诗。但这首诗引起震动神州的局面是在1945年10月,一首诗能掀起如此大的轰动的确是古今罕见的蔚然奇观。
这一年10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从延安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就在谈判期间,毛主席见到他的老朋友柳亚子,分外高兴,随后就手书《沁园春·雪》于一页印有“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相赠于柳亚子。
柳亚子读后,内心大为激荡,即唱和一首《沁园春》“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不能尽如原意也。”在柳词《沁园春》之后,他又写了一首自跋在诗后,在此不妨抄录于下,让我们看一代名词人柳亚子是怎样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余识润之,在1926年5月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会议席上,时润之方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也。及1945年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胜陵谷沧桑之感。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
后来,柳亚子忍痛割爱,又将《沁园春·雪》毛主席的墨迹转赠不断向他索取的著名画家尹瘦石,并又作跋文一篇,连同自己和作,一并送之。
在给尹瘦石的这篇跋文中,柳亚子继续写道:“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接着柳亚子又将毛主席此词及自己的和作抄送《新华日报》(中共中央当时设在重庆陪都的报社),报社负责人认为发表此诗应向毛主席本人请示,而那时毛主席已签署了“双十协定”后返回延安,请示需费时日。后决定先刊发柳亚子的和词。柳词一出立即引起普遍的关注,因人们已从他词的题序中知道了毛主席写有一首《沁园春·雪》的词。一时报人及文化人多方奔走,四处寻找,于是出现了一些手抄本在私下流传。而抢先一步首发于报纸上的是吴祖光,他当时在重庆一家民营报纸《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当编辑。他从三处(或好几处)抄得此诗的不完全稿,拼合完整,于11月14日在该报第二版副刊上刊出,并加有按语:“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诗一出,若平地一声春雷在重庆造成大震荡,一夜之间人民奔走相告,相互议论,成为持续了很长时间的重大新闻;从青年到老者,从办公室到茶馆,评论赞叹之声不绝于耳。同时又若一石激起的千层波浪,一圈又一圈水波向外扩,一直扩到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国民党一时慌了手脚,蒋介石亲自责令国民党中宣部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围攻策略。昼夜之间,国民党反动派控制的各个报纸刊登大量的与毛主席针锋相对的《沁园春》,而且还著文攻击毛泽东有“帝王思想”云云。
重庆文化界进步人士对国民党当局的恶劣行为也给予了反击。郭沫若率先在《新民报晚刊》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首和词《沁园春》,接着又与聂绀弩和作一首发表于《客观》杂志上。王若飞舅父黄齐生老先生也作《沁园春》反击,一时间两派“沁园春”(革命派的沁园春与反动派的沁园春)在重庆上空与大地搏斗飞舞,“沁园春”也成了成千上万市民的口头禅。就在这万众瞩目,激烈论战的当口,重庆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开饭馆的老板当即决定以“沁园春”为店名,而且在店堂内悬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以此招徕顾客,顿时生意火爆,日进斗金不在话下。
那么对于敌人的指责,此诗有“帝王思想”,毛主席怎么对付的呢?后来,即1958年12月21日,毛主席正式为这首诗作了批注并点明了主题。
再来赏读该诗本身的艺术魅力。犹如前面所引柳亚子所说,毛主席这首诗可谓千古绝唱,而且技艺、胸襟之高超也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连东坡、稼轩均屈居其下。
咏雪之作,自古以来,文人骚客无不多有咏叹,而且佳作迭出。但毛主席这首咏雪诗脱尽前人窠臼,词出新意,思想出新意,同时也依循古格,非大手笔不能出之。的确是“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大气包举祖国万里江山及悠久中华历史。
《沁园春雪》是一首北国风光的赞歌,它也表达了作者崇高的革命气概和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雄视百代的千古豪情。
上阕主要写景咏物,歌颂北国风光的壮丽奇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三句,起笔就大气磅礴,有包揽宇内之势。千里、万里、冰封、雪飘,工仗整齐,上天入地,向八面展开,在此诗人内心之激情已一举盖了“北国风光”。
然后又以方位地理写长城内外、黄河上下之大象,将一腔豪气再贯四行,笔力千钧包括了东、南、西、北。
接着乘未竟的大豪气,稍稍一顿,进入细部描绘,山之旋舞如银蛇,雪原驰骋如白象,比喻神来,当以妙化入境,信手拈来,不费半点力气。这山、这雪想与老天一决高下吗?诗人在此也借此景暗示了自己欲与天地搏斗的壮烈情怀。
情再随景起,情引领风景,诗人在幻美,等待阳光朗照,晴天丽日之时,那洁白的雪原上艳阳天普照河山大地,万紫千红犹如一群群红装素裹的少女,绚丽妩媚,光采射人,在此作为上阕收尾,意气是风发的,从茫茫大雪中脱颖而出,江山出现了红色的新姿,太阳也必将升起。精中之精蕴渐出,预示了一个崭新的中华将诞生于祖国大地。
下阕着重追古抒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在章法上称为“过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句用深情的赞美承“分外妖娆”,第二句紧接首句意脉而又大开思路以启下,把上下两阕连缀得天衣无缝。自然过片一完,以一个“惜”为统领,连下七句臧否历史人物,共举五个著名中国皇帝作总体评价,给予了严肃深刻的评说,臧否人物,言辞含蓄委婉,分寸得宜。以“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作者语)千秋功罪一笔带过,势如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
最后,“俱往矣”一句总括过去千百年历史中的许多英雄人物,引出今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全词中最具伟力的诗语,作者雄视百代,超越千古,充分表达了无产阶级肩负历史使命的自豪与完成历史使命的自信。
2.【毛泽东诗词赏析】狮子眼鼓鼓
狮子眼鼓鼓 毛泽东
狮子眼鼓鼓
毛泽东
狮子眼鼓鼓,
擦菜子,
煮豆腐,
酒放热些烧,
肉放烂些煮。
【赏读】
毛泽东的故乡是一个山水秀丽、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相传舜帝南巡至此,被雄山秀水所吸引,令臣僚奏韶乐,引来百凤朝仪,留下“乐成九韶,音召凤至”的千古佳话。从此,这里名曰“韶山”,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览歌咏的胜地。故乡的人文景观、神话传说,赋予毛泽东浪漫多情、想象丰富的诗人气质,使他在少儿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诗词天赋。
毛泽东是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出生的,到1901年春节,他才八岁。这一年春节,就像往年一样,他跟母亲到外婆家拜年,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一群耍狮子的队伍进村来了。毛泽东兴高采烈地跟随大人去看耍狮。按照当地习俗,狮子耍到谁的身边,谁就要赞几句吉利话以讨个口彩。那些吉利话通常都是整齐押韵而富有诗意的顺口溜。当狮子活蹦乱跳地耍到毛泽东身边时,小小年纪的他灵机一动,便脱口而出地唱出了这首诗。
这首诗其实是一首活泼有趣的顺口溜,他从一个儿童的视角,生动地描写了狮子的可爱形象和烧酒煮肉的热闹农村气氛。他的朴素语言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童年毛泽东很聪明,记性好,学唱快,唱得也比较多一些,正是这些源自于湖南农村中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陶冶,“润物细无声”地开启了毛泽东童年时期的诗境性灵,这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能够见到的毛泽东最早的口头创作。
【毛泽东诗词赏析】咏指甲花
咏指甲花 毛泽东
咏指甲花
毛泽东
百花皆竞放,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
万草披日出,惟婢傲火天。
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赏读】毛泽东作此诗时,年仅十四岁。这一年的夏天,毛泽东到外婆家附近的保安寺玩耍。他看到寺院四周盛开着色彩斑斓的凤仙花。这是一种不择土壤、随处生长的小花,因花瓣可用来染指甲,故俗称指甲花。望着顽强生长、傲暑盛开的指甲花,少年毛泽东不禁萌生写诗欲望,并联想起古人各得其趣的咏花诗文:陶渊明归隐田园,独爱菊花;周敦颐生性清高,独爱莲花。此时的毛泽东却偏爱枝叶弱小、意志坚强的指甲花。
从保安寺归来,毛泽东吟成了这首五言诗。这首诗以浅近、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指甲花的生长特性和笑傲炎夏的坚强性格,结尾点明题旨,寄托了少年毛泽东高尚的理想和情操。此诗前八句写凤仙花春季生叶、夏季开花、叶小枝弱、种类颇多等特点。少年毛泽东认为,凤仙花最大的特点是在“百花皆竞放”的时节,它不与百花争芳斗艳,“独静眠”于百花之中。另一特点则是“惟婢傲火天”。“婢”字,贴切地比喻凤仙花的弱小;而这样弱小的花,竟在炎热的盛夏傲然开放!这句为诗境的开创作了有力的铺垫。末四句,从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与“我”独爱指甲花的类比中,点出“取其志更坚”的诗旨。
这首古风在写作技巧上已相当纯熟,表明少年毛泽东诗词创作已有较深厚的文字功底。
1.《天地一什么古诗,古诗什么天地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地一什么古诗,古诗什么天地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41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