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过的笔名有: 莪伽、克阿、纳雍、林壁。1932年他在监狱中写下了轰动诗坛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此诗以“艾青”为笔名在《春光》杂志上刊载,成为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
艾青喜欢绘画,1928年考入林风眠任校长的杭州国立西湖艺术绘画系。 1929年春天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艾青怀着浪漫主义的思想到法国去了。艾青在一家工艺美术的小厂工作,一边进行自学,一边到蒙巴那斯一个“自由画室”去学画人体速写。这时的艾青和其他留学的学子一样进行着所谓“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勤工俭学生涯。在巴黎期间艾青也读了大量中文翻译的哲学和文学的书,如法文现代诗歌,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苏维埃十月革命的小说和诗歌,如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有时也到工人区的“列宁厅”看禁演的电影。而艾青最喜欢、受影响最大的是比利时的欧洲现代派大诗人凡尔哈仑的诗,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大都市的无限扩张和广大农村濒于破灭的景象。
1931年,就在艾青沉湎在艺术的迷宫,并渐渐实现着人生转变的时刻,“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本帝国主义轻而易举地占邻我国的东北三省,民族危机日益。“九一八”事变的深重的炮火飞越大洋震响在异国学子的耳边。在法国也同样爆发了各种抗议活动,艾青也同样被“九一八”的炮火所震惊,在梦中他听到了祖国的土地在一双双带血的日本军靴的蹂躏下发出的痛苦呻吟。那个早上,被亡国的耻辱所折磨的他来到郊外一个僻静所在支起了画架,企图用写生来迫使自己安静下来。这时一个醉酒的法国人在他的身后用善意的声音大喊:“中国人,国家快完了,你还在这里画画!”一句话,犹如一记耳光打在艾青的脸上,也同样是那句话使他走出了沉湎许久的艺术迷宫,走出了少年人迷茫的天真,从而以一种反抗者的姿态向着黑暗跨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1932年的1月16日,艾青加入世界反帝大同盟东方支部,艾青在巴黎参加了反帝大同盟的集会,并用革命者的笔调写出了生平的第一首诗歌《会合》。
一天,与艾青同房住的一个诗人在桌子上看到艾青写的这首诗《会合》,是记录反帝大同盟东方支部在巴黎开会的场景的。于是他建议寄到当时有丁玲主编的“左联”的刊物《北斗》里,并自作主张地写了个条子:“编辑先生,寄上诗一首,如不录用,请退回原处”,还同艾青讨论取了个笔名“莪伽”。其实,当时的艾青对此诗歌的发表与否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会合》居然真的发表在了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上。这对艾青是个极大的鼓励,后来艾青回忆说“这件小事,却使我开始从美术向文学移动,最后献身于文学”。
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由于生活时代背景的影响,艾青的第一首诗歌就奠定了他的诗歌的爱国主义的性质和略带忧郁的情感基调。正如牛汉在向艾青遗体告别时所说的“艾青不但会被今日的中国广大读者所崇敬,而且必将为一代一代中国的人民所追怀”。
1.《艾青第一首诗歌的诞生及其名作欣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艾青第一首诗歌的诞生及其名作欣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7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