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元夕或灯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元宵节被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就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活。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心想事成,所以民间就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活动了。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习俗有出门赏月、燃放焰花、猜灯谜、吃元宵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有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锣鼓等表演。
正月十五吃汤圆,是一个传统习俗。“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汤圆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也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元宵节这天,最不能少的习俗就是赏灯。赏灯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男女老少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也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元宵节的灯,是节日的主角。灯的种类繁多,按工艺材料分,有布帛灯、纸灯、琉璃灯、白玉灯、麦丝灯、竹灯等;按造型分,有梅花灯、荷花灯、仙鹤灯、长鲸灯、玉兔灯等。花灯不仅制作精美,而且灯上画着著名的神仙人物和历史故事,蕴涵着文化、伦理、审美、价值观念等丰富内容。届时,家家户户悬挂五色彩灯,大街小巷的灯市、灯社、灯谜、灯会大放异彩。
狂欢,是元宵节的一大特点。狂欢就是纵情欢乐,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在古代,十分强调城乡之隔、男女之防、贵贱之等、雅俗之别,强调节俭,反对铺张奢华。然而,这一切在元宵节期间被打破。这一天,女子过节都能结伴出去游玩,元宵节也是浪漫的一天。赏灯正好是一个交友择偶的机会,男女借着赏灯,顺便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节在时间、空间、生活内容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的一系列突破,使古代人们获得了巨大而难得的自由。
元宵节文化内涵的核心是祭祀敬神,祈求光明,迎接春天。正月为万物生机萌动之时,在正月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寄托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盼。
元宵文化源远流长,一大批优秀的诗人、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
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
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
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
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
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
来宵还得尽余欢。
《折桂令·元宵》
--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汤圆凝聚着思念,花灯代表着狂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汤圆凝聚着思念,花灯代表着狂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80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