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人出名要趁早,苏轼确实是少年成名。要不是欧阳修误认为苏轼的考卷乃是曾巩所写,早就已经拿到状元。20岁的时候就能够得到如此的荣耀,让范进之流只能望天而叹。这个原本有着无限美好未来的年轻人,不成想此后的仕途如此艰难。
一直到他年迈,依然远离京城,远离故乡。而且他被贬之地,都在今天的两广和海南地区。当时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但是也正是那一块当时还没有得到完全开发的处女地,成了苏轼最后的灵魂的栖息地。
公元1099年,62岁的苏轼被贬到昌化军(属今海南省)。这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直在祖国的南方讨生活,可悲的是距离京城越来越远,官职也越来越低。被贬到昌化军的苏轼原本寄居在一所官屋中,但是后来被朝廷听闻,不得不搬出。为了有一处休息之地,苏轼只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筹建一处住宅,名曰桄榔庵。
而在桄榔庵居住之时,晚年苏轼写下了极为伤感的一首宋诗,10个字写尽无限落寞。且看: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这首宋诗的题目是《倦夜》,写于某一个夜里惊醒的凌晨。晚年的苏轼极尽落寞,虽然时常还会有旷达之语,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那种说不尽的痛楚还都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这首诗歌当中的“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写出了苏轼当时居住环境的荒凉,借以反衬苏轼自身的无限落寞。
开篇两句写苏轼从梦中惊醒,“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人老了,夜里睡觉也没有那么长时间了。苏轼梦中醒了之后,在床上辗转反侧。床边的小窗户,始终还没有看到黎明的影子。凌晨之时,乃是万籁俱寂之时,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这样的氛围当中最容易让人回味这一生,而且也最能够袒露心迹。
接下来两句诗写苏轼居住之地的荒凉偏远。“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远处有狗叫声,更加显出了夜的沉寂。天边的月亮乃是残月,残月的照耀下,有几个人在行走?如此偏远的地方,又有谁知道乃是当今大文豪被贬之地呢?
此情此景,让苏轼想起了自己的境遇。“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如今我已经年迈了,毕竟年过花甲,早已经是两鬓斑白。人老了就会思念故乡,就会琢磨这一生的旅途,更何况今天的我远离故乡。
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最后两句。“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在苏轼所居住的偏远之地当中,荒凉的院子里满是蟋蟀。秋天的季节也是蟋蟀喜欢鸣叫的季节。苏轼以“络纬”自喻,虽然满腹才华,虽然也曾经不断发声,但是不过是空喊而已。而且自己远离故乡这么多年,一直到如此年迈,还是不能够回到故乡,这其中的苦涩和凄凉,又岂能是“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所能表达出的?
苏轼曾经写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也曾经写出“一蓑烟雨任平生”,可是到了晚年,苏轼的诗词当中更多的是人生悲苦的悲情。这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就是最好的明证。
才华横溢但是命途多舛,苏轼的人生是悲剧的;怀才不遇,颠沛流离,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诗词遗产。如今时光已经穿越千年,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他依然是那个5000年来活得最精彩的人。
两年后,64岁的苏轼溘然长逝。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晚年苏轼极为伤感的一首宋诗,10个字写尽无限落寞,2年后长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晚年苏轼极为伤感的一首宋诗,10个字写尽无限落寞,2年后长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8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