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写长江最好的作品,应该是在黄州赤壁所 作的诗赋与词。前《赤壁赋》中的哲学思考,《念奴娇》 词中的情感诉说,都是对诗意长江这个主题的深刻阐释。”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学科资深教授莫砺锋,主研古代文 学,是一名优秀的学者,亦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工作者,在 治学上以低调、严谨、勤奋著称。他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文 学博士,当年博士答辩的时候还被《新闻联播》报道。近 年来,他用近一半的时间走出书斋,化身为唐诗宋词的导 游,为他爱的诗词、诗人写普及性文章、作演讲,参加群 众读书活动;也三次走上《百家讲坛》节目,向大众讲述 “诗歌唐朝”“白居易”“杜甫草堂”。

莫砺锋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一一为人们解读了苏东坡笔 下的诗意长江。

最前面是岷江。岷江是苏东坡的家乡所在地,苏东坡 把它称为“玻璃江”,所谓“玻璃江”就是非常清澈,江 流很平稳。但流到上游、流到中游和三峡的地方,就像之 前两位嘉宾都提到的杜甫的这首诗,是“高江急峡雷霆斗, 翠木苍藤日月昏”,气势雄伟。再来看下面的江汉平原, 正如李白在庐山顶上所看到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 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很多支 流,非常宽广,流到下游就非常平稳了。

再往下就流到了莫砺锋所生活的南京那一带,江面 更加开阔,水流更平稳,南朝诗人谢朓用非常优美的句 子把它说成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条长 江对古人的思考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中国古人非常重 视水,看看春秋时候,战国以前的几位诗人的论述:老 子说“上善若水”,世界上最具备善这一品格的就是水; 孔子说过“水哉水哉”,就是在赞叹它。孔子最有名的 一句话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滔滔不绝的河 水向东流去,一去不复返,用来比喻时间。与此同时, 长江流域是发生了很多兴亡故事的地方,有很多英雄人 物在这里上演了非常威武雄壮的文字活剧,有深厚的历 史积淀。

当诗人来到长江边上,孔子说的那种哲理的思考 和整个历史积淀形成的历史意识交织在一起,就会形 成一种内在的写诗的冲动和灵感。因此,很多好诗是 孕育于长江流域,刘勰评价屈原为什么写得这么好, “江山之助乎”南方诗人陆游来到归州江边感叹说: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滔滔不绝的 江水跟整个历史的变迁是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万里

长江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也是中华民族伟大 诗人的母亲河。

古代的一流诗人都咏叹过长江,苏东坡笔下的长江也 极富诗意。苏东坡一生漂泊江湖,但说到他和长江的关系, 就发生得稍微晚一点。他 24 岁那年和他的父亲、弟弟一 起坐着船离开眉山,到了宜宾再往下,沿着长江东下。走 到湖北江陵就登岸,然后走陆路到汴京去,所以只走了半 条长江。而且那个时候的苏东坡 24 岁,虽然天才初露, 但清人评论他说“火候未足”。苏东坡在宜宾写过两首诗, 一首就是《戎州》,还有一首题为《过宜宾见夷中乱山》。 可惜正如清人纪昀所评:“火候未足时,虽东坡天才,不 能强造也。”这些诗对宜宾而 当然很宝贵,却还不是东 坡的代表作,也不是吟咏长江的名篇,但是它对宜宾来说 是很重要的文献。

苏东坡第二次和长江发生比较密切的关系,应该是在 他 31 岁的时候。31 岁的时候他父亲在汴京去世,他和弟 弟两个人服父丧还蜀,从扬州、真州进入长江,然后一路 走到眉州,此行走了大半条长江。可惜古人有一个习惯, 父母死了之后“临丧不文”,就是说父丧时不能写诗。苏 东坡守父丧时一连 27 个月一首诗都没写,因此苏东坡写 得最好的长江诗是他 36 岁那年所作。那年他到了江苏的 镇江,当时叫润州,镇江当时有一个小岛,在长江上游, 现在已经江流改道到了南岸,岛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庙叫金 山寺,他写了《游金山寺》,这是苏东坡的第一首好诗, 也是苏东坡第一首和长江有关的好诗。他说:“我家江水 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意思是自己的家乡就在长江 的源头,因为做官出来宦游,根据古代相传,镇江附近就 是一个海门山,就是长江的入海口,所以这首诗非常贴切, 两句话就把平身经历身世都交代清楚了。后来登上金山寺 以后,因为那时他在京城里受到排挤和陷害,所以虽然才 36 岁,心情却郁闷,有归隐之念,就向西眺望家乡,“试 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登上山顶往家乡看, 看到江南江北都是青山。为什么又会看到江南又看到江北 呢?因为他是往上游看,往西边看,他非常想念家乡。这 首诗最后还说自己就想早点归隐,通篇都和长江有关系, 这是第一首东坡笔下关于长江的好诗。

但是苏东坡真正和长江发生关系最好的诗应该是要等 到他到黄州。他 45 岁那年,朝廷把他贬到黄州去,那一 年的正月,苏东坡在两个御史台的押解下作为政治犯被押 到黄州去了,一住五年。黄州五年是苏东坡历史上第一个 低潮时期,但却是他生平文学写作的第一个高潮时期,这 时出现了很多的好作品,特别是 47 岁那年,出现了很多 和黄州赤壁有关的好作品。

先看前《赤壁赋》,前《赤壁赋》最主要的内容是 一段对话,就是苏东坡和与他一起同游的四川武都山 道士杨世昌的一段交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 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 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 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万事万物从变 化的角度来看,天地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但如果从 不变的角度来看,万事万物都是永恒的。因为这个时 候东坡在黄州一直不能实现儒家报国安宁的雄心壮志, 所以他用庄子的相对论思想来安慰自己,人和物的关 系就是这样子的。

如果说《赤壁赋》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智的思考, 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就要是诉诸人们的情感。 和《赤壁赋》联系起来看,曹操是文武双全,而《念 奴娇赤壁怀古》写的周瑜,史书中没有记载说他会写诗, 但说他精通音乐,苏东坡也特别强调他和小乔的美满 婚姻,“小乔初嫁了”。为什么这样写?他强调这 个人物有风流儒雅的一面,即要用古代英雄人物的威 武事件以及他们的风流儒雅来说明他对历史人物的憧 憬和敬仰。

莫砺锋认为黄州五年对于东坡非常重要,在黄州五年, 东坡在长江边上徘徊思考了整整五年,已经参透了长江和 人生。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东坡说“逝者 如斯,而未尝往也”。这句话包括《赤壁赋》是苏东坡对 孔子这句哲 的深刻认识和推广。苏东坡在黄州的长江边 真正领悟了人生,也参透了长江。因此莫砺锋觉得就长江 和诗歌这个主题之间的联系来说,也许苏东坡的表现和作 品是一个典范的阐释。

1.《莫砺锋东坡笔下的诗意长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莫砺锋东坡笔下的诗意长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82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