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必须有一定的格局,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句。这首《泊秦淮》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陕西西安人。杜牧从小就特别关心国家大事,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孙子。

他写过很多议论军政的文章,有一次献计被当时的宰相采用,帮助国家取得了成功。后来,在26岁那年,杜牧考上了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仕途。

诗,有时候就和电影一样,而诗人就像导演。杜牧用极其精炼的两句诗设定了一个具有特色的情景。就像导演玩弄镜头一样:烟、水、月、沙、秦淮(河)、酒家,即有远景又有近景,使观众身临其境。

诗中的两个“笼”字用得极妙,让“眼前”的“环境”动了起来:夜色降临,秦淮河上烟雾缭绕,月色笼罩在水面及岸上。整首诗没有提到船,一个“泊”字,却让观众置身船上。简单的“酒家”二字展现了秦淮河两岸的灯红酒绿,为下文讽刺埋下伏笔。

商女,是指以取悦其他人为生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歌,完全取决于听者,杜牧说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在批评卖唱的歌女,实际上则在批评那些不关心国家大事、一味纵情声色的贵族、官僚和豪绅们。

《后庭花》,全称是《玉树后庭花》,寓意“亡国”。典故是这样的:隋灭陈之战,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陈朝的末代皇帝陈书宝,人称陈后主,在国家危难之际,痴迷酒色,醉生梦死,导致最后亡国,而《玉树后庭花》就是他所作的曲。

他不仅作了曲,还命令千名宫女合唱,声绕江南晓夜闻,不久后就亡国了。杜牧在夜泊秦淮时未必真正听到了《玉树后庭花》这一曲,只是借用陈后主的结局,讽刺当时的贵族、官僚如果再继续不务正事,不久之后的将来,就会跟这位末代皇帝的遭遇一样。

再反过来看,为什么杜牧要选“秦淮河”做这首诗的地点,其中也是有典故的。我们要回看隋是如何、在何地灭陈的。北周隋朝当时有一位名将,叫贺若弼,年少有为,擅长骑射,博闻强识。

他在隋灭陈一战中使用了一招“兵不厌诈”,迷惑了陈后主,令其误判。其过程是这样的:贺若弼买了56艘破船,放在长江小港汊内,故意给陈后主造成隋朝没有水军的错觉,然后却大张旗鼓,势作要进攻的样子。陈军以为隋军立即要进攻了,则慌乱地准备起来。

但隋军却一箭不发,匆忙离去。陈军后来得知是换防,就松懈了下来。不久后,贺若弼又命令他的军队大张旗鼓,陈后主以为隋军又要换防了,不以为意,殊不知这次隋军是来真的,结果顺利把陈给灭了。而秦淮河恰恰与这次隋灭陈的战场仅有一江之隔。因此,杜牧故意说是“隔江犹唱”,仿佛是听到了当年陈战败时的亡国之音。

杜牧在这首诗里用了两次指桑骂槐。第一次是指着商女,骂贵族、官僚;第二次是指着陈后主,同样在骂唐朝当时的统治者。

这种不带脏字地指桑骂槐,达到了提醒、劝谏的作用,又回避了直接冲突的锋芒,在我们以后需要隐晦地提醒别人时,可以借用这种手法,安全且有效。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什么近酒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什么近酒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8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