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问答专区 > 科技

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终于找到答案了南方日报深调研“乡村振兴·梅州行动”| 第一篇章:向改革要动力

把“地票”改为“赞成票”,拆掉旧权力,振兴乡村。

梅州市革新了“指标制”,推进了“三清三拆三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核心提示]

“三清三拆三整”是“三整”、“三拆”、“三整”,包括“危房拆迁、废猪骚乱、露天洗手间茅草屋”。这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最基础的阶段,也是特别重要的阶段。

然而,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不少村民对于补偿机制、土地权属等问题心存顾虑,同时受传承守护传统观念影响,导致参与性不高,而这也是“三清三拆三整治”中最大的难点。

鉴于此,梅州市不断探索,创新推行“地票制”,即对同意拆除的,采用统一丈量,做好每一户的四址指界和登记确认工作,然后统一公示,并发给屋主地票(凭证),以明晰权属。通过推行“地票制”,换来了村民对“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赞成票”,也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

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春雨过后,沿着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松林村滨河栈道慢慢行走,两岸绿树环绕,白鹭翩跹,不远处三五游客正踩着石阶穿过河面。再往里走,由乡贤捐赠新建成的文体公园内,村民们或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或沿着足球场慢跑晨练。

从荒芜之地到美丽乡村,松林村的蝶变得益于“三清三拆三整治”的顺利推进。“通过推行‘地票制’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解决了村庄的用地规划难题,改变了村容村貌,也激发了乡贤、村民的参与热情。”驻松林村第一书记叶劲松说。

这是梅州市全面推行拆旧赋权,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的一个缩影。作为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和农业大市,梅州市在加快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推行“地票制”等举措,调动村民参与,逐步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向深入。如今,随着乡村“颜值”与“气质”的不断提升,乡贤、村民的参与热情也日益高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不断迸发。

模式

以“地票”明晰“三拆”权属

麻坝村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的东北部,离梅县城区70多公里。这里山清水秀,村民们种的沙田柚和蜜柚小有名气。但是,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几年前,村庄的居住环境连村民自己都嫌弃。

2017年,乘着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政策东风,麻坝村党支部书记张胜才跟村两委班子商量之后,决定在新塘村民小组试点,拓宽和硬化进村道路,拆除道路两旁的废旧房屋。在征求村民意见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整治环境是个好事。但也有人担心,怕现在把地方拿出去,以后就不是自己的了。道路两旁的废旧房屋有几十间,涉及40多户,虽然早已不住人,但土地的使用权还是村民的,村民们也希望有个凭证。

这个“凭证”难倒了新塘村民小组组长张发仅。他决定将问题放一放,先对其他废旧房屋进行拆除,平整土地建设休闲小广场,完善绿化,修建公厕,很快项目便完成了建设。但美中不足的是,小广场边上还有4家人的废旧房屋没有拆除,看上去有些“煞风景”。张发仅便将问题反映到了镇里。

经过多次讨论、商量和完善,该镇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行“地票制”,即对同意拆除的,采用统一丈量,做好每一户的四址指界和登记确认工作,然后统一公示,发给屋主地票(凭证),以明晰权属。

“‘地票’上注明了自然村村名、户主姓名、身份证号码,拆除地方类型(房屋、茅房、猪牛栏等)和面积等信息。”桃尧镇党委书记温育泉介绍,“地票”一式三份,户主、村民理事会、村委会各存一份。翻开村民的“地票”,可见上面有户主签名确认、村民理事会盖章、村民小组组长签名、村委会意见公章等内容,同时附上拆除的四址指界图。

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最后几间废旧房子也顺利拆除。几个月后,旅游公司便相中了这块地方,打算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业观光采摘园、露营基地、农家乐、民宿等项目。“原本只是想整治‘脏乱差’,提升人居环境,没想到还引得旅游公司进驻,带动村民增收。”张胜才说,如今村子环境美了,村民钱包鼓了,参与建设的热情也更足了。

推进

腾出空间 助力乡村美丽蝶变

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三清三拆三整治”是基础工作,主要解决农村长期以来的“脏乱差”难题。在此过程中,像麻坝村新塘村民小组遇到的村民要凭证的问题,并不是个案。

“在‘三清三拆’阶段,镇村干部白天干活,中午和晚上或召集村民做宣传工作,或走访村民家庭,以取得村民的支持,那段时间大家都瘦了不少。”兴宁市合水镇党委书记赖建文告诉笔者,为了顺利推进工作,合水镇以村为单位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会,按节点提升计划,对需要开展清拆的地点进行摸排登记,确定危房老屋、废旧杂房的权属,丈量面积后绘制图纸、造册登记,将印有土地类型、面积、权属等信息的图纸进行统一公示,发放给屋主作为凭证。在此基础上,发动村“两委”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及其亲属带头开展“三清三拆”工作,动员村民参与其中。

解决了关键的权属凭证问题,再加上镇村干部的带头示范,“三清三拆”工作在该镇顺利铺开。废旧危房拆除工作完成后,合水镇各村按照地域特色,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罗陂村打造3.2公里长的生态河堤休闲长廊,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溪唇村建设篮球场、足球场、健身步道等为村民锻炼、健身提供便利。同时各村还不断完善村卫生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建设,丰富了村民的生活。

“仅仅离开了10个月,没想到村庄的变化这么大!”合水镇罗陂村村民袁凤祥说,她原本在深圳工作,为了备孕二胎回到了罗陂。如今村子越来越美,各项设施也逐步齐备,生活越来越方便。“村里还搞起了现代化农业建设,我也决定留在家乡,在家门口工作。”

在“三清三拆三整治”过程中,梅州不断创新机制,通过“地票制”等一系列拆旧赋权措施,区分处理所拆房屋等的土地权属问题,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换来了村民的“赞成票”。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梅州2046个行政村11743个自然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基本铺开,9146个自然村已基本完成“三清三拆”,72.5%以上的自然村基本完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值得一提的是,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岳潭拆旧复垦成为全省第一批且唯一一宗拆旧复垦交易项目,完成复垦农用地43.081亩,获超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该项工作的全面铺开,在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村庄用地规划难题,为乡村建设和产业谋划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效应

凝聚多方力量“乘数效应”逐步扩大

推行“地票”制,创新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让梅州市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凝聚了民心,各项建设加快推进。

“在‘三清三拆’阶段,通过干部、党员的带动,村民们主动砍掉了60多棵柚子树,让出空间修建大路,而且不要任何赔偿。”梅县区桃尧镇松林村党支部书记张平生告诉笔者,“三清三拆三整治”的深入开展,不仅改变了村庄的环境,也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如今,这种“乘数效应”正逐步扩大。

去年国庆期间,该村乡贤张胜杰回乡探亲,惊讶于村子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之余,也感受到了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干劲。他当即决定捐资160万元,在村内建设文体公园。

公园建设之初,需要用地近6000平方米,其中也包含了部分村民的生产用地。“那几十株柚子树是自己家里的经济来源,村里说要砍掉建公园,我一开始是不能接受的。”村民张斯株坦言。

后来,张平生带头捐出自家的十几株柚树和400平方米土地,以实际行动支持公园建设,党员干部们也纷纷响应,并主动到村民家中做工作。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就这样,征地工作顺利开展。

“说到底我们才是村子的主人,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大家都齐心协力,我们也不能当‘绊脚石’。”如今,张斯株也成为了松林村文体公园筹委会的一员,负责公园的绿化工作。

政府主导、乡贤带头、村民参与,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松林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对于这些喜人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也更加懂得珍惜和保护环境。“猪圈拆了,河水清了,蚊子少了,篮球场、足球场、停车场都有了。”村民张姨说,村貌变美了,也改变了村民过去的卫生陋习。

在蕉岭县三圳镇铁西村,新农村建设同样也在如火如荼推进中。为盘活农村旧宅闲置资源,改善墩下村民小组危旧房屋杂乱的状况,铁西村把拆旧与建新工作有机融合,采取“政府主导、乡贤支持、村民自愿参与”的模式,全面拆除了老旧房屋约10000平方米,并统一规划新建24套房屋,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有力促进铁西村新村建设的发展。

“建设过程中,钟铎明、钟庆明、钟其明等乡贤也主动配合,拆除了大面积的老旧房屋,为新农村建设腾出了很大的空间。”铁西村党支部书记钟新雄说,目前项目已完成地基建设,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竣工。

推行拆旧赋权,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了村庄的变化以及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决心,激活了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眼下,梅州市正逐步探索出一条由政府积极主导、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主动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新路。

■记者观察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新路

“三清三拆三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步,在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也将有效解决村庄用地规划难题,为乡村建设和产业谋划腾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梅州“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开展初期,村民们大多持观望态度,究其原因,则是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权属问题没有得以解决。“心里没底,不知道拆掉后这些地方还是不是我们的。”这是大部分村民的心声,也是他们最大的顾虑。如何明晰“三拆”权属成为了推进工作的关键。

在此过程中,梅州各地不断探索创新,逐步找到了破题“秘诀”。如梅县区创新推行“地票制”,兴宁市向村民发放印有土地类型、面积、权属等信息的规划图纸,明确了土地的权属问题,让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参与“三清三拆”,推动工作全面开展,促使村庄的“颜值”不断提升,村民参与热情日益高涨。

更重要的是,村庄的“宜居”将带动“宜业”,而“宜业”又将反哺“宜居”。在这种良性循环中,村民们可以用土地使用权入股具体项目,获得相应的分红。同时,项目的落户也将为村民、贫困户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他们增收,再次激活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新农村的积极性。梅县区桃尧镇麻坝村提升人居环境后,引来资本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最鲜活的案例。

在实践中,梅州市正逐步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新路。但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村庄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避免出现“有人建、无人管”的局面,再次踏上“脏乱差”的老路。

记者认为,在明确工作责任的基础上,可以优先雇用贫困户或村民担任公益性岗位,如保洁员、护水员等。同时,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村民参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的齐抓共管机制,使农村基础设施走上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黄韬炜

【实习生】邱珂娜

【通讯员】刘洪桥 黄佑鹏 祝银清

一袋农村垃圾变废为宝的资源化之旅

梅州建立有效城乡垃圾处理体制机制,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走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路

【核心提示】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是农村环境“脏乱差”最直接的表现,也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迫切的工作。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就必须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这个难题。

相比城市而言,受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任务更重、难度更大。2018年,梅州市把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列入2018年市十件民生实事,建立健全“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长效保洁机制,提升设施建设标准,加大收运处理力度,探索出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路子。

天刚亮,50岁的邹伟荣穿着环卫服,骑着电动保洁车穿梭在村头村尾,在村里开始了每天的例行“巡视”。“整个村有70多个垃圾桶,每天都要载两到三车垃圾到中转站。”邹伟荣说着,动作娴熟地将路边一个垃圾桶迅速清理干净。

在梅州乡村,像邹伟荣这样的农村专职保洁员有7300多人。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梅州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减量回收工作,聘请贫困户担任保洁员,定期回收农户垃圾,建立起长效保洁运行机制,破解了“垃圾围村”的难题。目前,梅州实现村庄保洁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5%以上,人居环境实现大改善。

如何破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痛点和难点?梅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一个个难点变成了亮点。

市场化▶▷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引入第三方对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运作

走进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半径村老党员陈振波的家,目光所及,干净整洁,温馨舒适,见不到果皮纸屑等垃圾。望向村口,宽敞的水泥路延伸至每户村民的家门口,河岸边是休闲小公园。当村民茶余饭后在道上漫步时,小道上、房前屋后都见不到垃圾,环境优美,感觉十分舒适。

“能生活在这么干净的环境中,多亏去年底我们村建了垃圾中转站,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陈振波带领笔者来到垃圾中转站,眼前外形如花园别墅般美观的垃圾中转站解决了周边十几个村的垃圾处理问题。

据陈振波和当地村民回忆,还未建中转站前,村民基本都是在房前屋后倒垃圾,长期下来,“垃圾山”一座又一座。特别是遇到猫拖狗刨,大风一刮,塑料袋和包装纸便满村乱飘。

如今的变化让村民心里乐开了花,乡村美不美,住得好不好,从乡村环境就能体现,而乡村环境的绿化美化,重点是要把农村生活垃圾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

为此,五华县自2015年以来,逐步建立起以城带乡、科学有效处理城乡垃圾的体制机制,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五华县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市场化运作新模式,与第三方合作,建成集垃圾分类、垃圾中转、工人办公休息室和公厕‘四位一体’的镇村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目前取得良好的成效。”五华县城市综合管理局副局长丁金浪说,投资约5亿元建设63座镇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站,五华已投入运营26座。

据该第三方相关负责人陈志裕介绍,1个垃圾分类中转站日处理能力可达50吨,减量率可达20%至45%。在运营过程中,先由环卫工人用垃圾收集车从各村收集生活垃圾,然后运至中转站,再由中转站的工作人员对垃圾进行简易人工分拣,达到资源回收利用和垃圾减量化。不可回收的垃圾通过压缩箱压缩,最后由大型的垃圾收集车运往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进行处理,有力保障了镇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至目前,五华已基本建立“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同样以市场之手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还有梅县区,该区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引入第三方在全区16个镇全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运作。

据了解,梅县区的做法是由公司聘请的工作人员每天到各村清扫,将垃圾运到垃圾压缩中转站,通过压缩对垃圾作减量化处理,对污水作无害化处理,然后再统一转运到垃圾处理场。整个收运过程全程密闭,公司配置了智慧生态平台监控系统,对车辆收运情况进行监控。

“目前,我们正在全市推广市场化的方式。通过市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角色就从‘运动员’转换成‘裁判员’,释放更多职能去管理,而第三方作为专业公司,可以更好地处理垃圾,效果更好。”梅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社会化▶▷

推出垃圾兑换超市

村民用垃圾兑换出乡村好环境

“80个塑料袋换一支牙刷,60个饮料瓶换一罐洗洁精,20个农药瓶换一包盐……”这不是吸引眼球的商业广告,而是平远县河头镇向阳村垃圾兑换超市回收项目表的内容。在兑换领取表上,密密麻麻地登记着村民的兑换记录,“我觉得这个很好,调动了我们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现在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更高了。”商店店员王柳华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开的商店还有这个功能,目前兑换也是相当火爆。

在梅县区梅西镇田福村,村民刘叔正前往垃圾兑换超市。他用10个烟盒、40个易拉罐换取了1包食用盐和1个塑料扫把。刘叔告诉笔者,此前他已经来这里兑换过牙刷、酱油等生活用品,现在家里还专门设置了“囤货区”,将以往打算扔掉的废品存起来,到一定数量后便统一到店兑换。“现在大家都很有热情,把垃圾收集起来回收利用,空气和环境都好了很多。”刘叔笑着对笔者说。

拿着瓶瓶罐罐前来兑换的村民一边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边计算着自己能兑换多少生活用品,工作人员则忙着清点和记录村民交来的生活垃圾数量,这已经成为梅州乡村垃圾兑换超市的常态。

引导村民利用垃圾兑换生活用品,推出“垃圾兑换超市”有偿回收新模式,这是梅州市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又一创新举措,有效治理了源头分类的痛点。

“有了这个超市,村民会特别注意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争取变废为宝。它不仅让村民得到实惠,也让村民更主动地投身到垃圾分类、美化环境的行动中,树立了乡村文明新风。如今,垃圾乱丢乱扔现象明显减少,分类收集意识增强,农村人居环境也正逐步改善。”梅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垃圾兑换,换来村里好环境。实际上,这是以奖代补、积极引导的一种方式,其效果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从有了垃圾兑换超市,村里路面干净多了,垃圾少了,生态危害的风险大大降低。垃圾兑换的做法,一方面给废弃物找到了出路,废弃物最终被“分类处理”而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垃圾的减少和有序处理,让保洁工作的负担相对减轻,管理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垃圾兑换除了给垃圾找到出路,还发挥了正面引导、润物无声的作用。若其成为常态并被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中,村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文明素质无疑会显著提升。而当人们的文明习惯一旦形成、保护意识一旦树立,垃圾分类便不再是难题,村民也会主动去做,并且在约束好自我的同时更好地监督别人。

制度化▶

让垃圾处理有法可依

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地方性法规

如今大部分梅州乡村,垃圾没了、异味散了、路面宽了,村容村貌整洁了,农舍、稻田与蜿蜒的村道映衬着远处山林,一幅“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的美景映入眼帘。

农村垃圾乱堆乱放是农村环境“脏乱差”最直接的表现,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难题,梅州市将其列入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保洁机制,开展测评考核。目前,梅州全市111个镇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基本上每个自然村配置了垃圾收集点,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5%以上,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100%。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为了让绿色一直都成为梅州乡村的主打色,梅州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无论是引入第三方进行市场化运作,还是推出“垃圾兑换超市”有偿回收新模式,相关部门都意识到“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梅州”。

实际上,分类是手段,减量才是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水平。”梅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梅州全面启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强调了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建立健全“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长效保洁机制,提升设施建设标准,加大收运处理力度。

如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和长效治理,梅州积极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立法工作,《梅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条例》已列入该市立法计划,将巩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成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自2015年,梅州成为全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之一以来,相关部门便开始着手制定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地方性法规。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抓手。”梅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梅州通过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标准,加大垃圾收运处理管理力度,建立健全长效保洁运行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如经费保障不足、管理不到位等情况,有必要根据上位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清扫、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及监督管理等活动作出更加具体的规定。

据了解,《梅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条例》目前已到人大二审阶段,届时将通过地方立法强化法制保障,规范管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助力梅州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记者观察

农村垃圾处理须接地气 切忌照搬城市模式

伴随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梅州广大乡村已不再是“垃圾乱堆、污水横流、灰头土脸”的形象。记者日前走访一些村庄,乡间小道干净整洁,垃圾桶摆放有序,就连犄角旮旯处也难觅垃圾踪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在梅州乡村已深入人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也正在往长效机制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断在为美丽乡村出一份力。不过,如何进一步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落到实处而非停留在口号层面,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仍是梅州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源头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农村居住分散,交通条件相对较差,若能在源头将可回收、可沤肥等垃圾分拣出来,就能减少垃圾运输、处理的成本。因此,垃圾分类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据了解,广大村民虽有心保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却不知该从何做起。有鉴于此,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理应做到简单易行。梅州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平远县河头镇和梅县区梅西镇、白渡镇、水车镇试点启动“垃圾兑换超市”有偿回收新模式。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让村民一看就会,将垃圾分类和村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

做好农村垃圾分类,还得立足农村实情,多想接地气的妙招,让垃圾分类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业内人士表示,城乡两者之间的生产生活环境不同,垃圾成分构成也不一样,如果照搬城市“有机”和“无机”分类方式,会造成脱离村民实际生活、村民接受度不高的反效果。相比城市,农村的生活垃圾有不少是可以达到资源化的成效,比如蔬菜瓜果皮、剩饭剩菜、家禽粪便等易腐垃圾,恰恰可沤肥再次还田,不仅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还能减少化肥施用量。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汪思婷

【通讯员】张炳锋 刘洪桥

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出一条具有梅州特色的“两权”改革之路

盘活农村“沉睡”资源 金融春水助农增收

【核心提示】

2016年,为缓解“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国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其中,梅州市蕉岭县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五华县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具体来看,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指以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作抵押、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即贷款人)向符合条件的承包方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即借款人)发放的、在约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是指在不改变宅基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以农民住房所有权及所占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农民住房所有人发放的、在约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贷款。

在两年多的试点工作中,梅州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梅州特色的“两权”改革之路,“唤醒”了农村一批“沉睡”资源,也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的梅州,色彩斑斓,充满希望。蕉岭县长潭镇科诚农场里,新农人驾驶着插秧机在田里来回工作,一株株秧苗被均匀地插进泥里;广福镇留畲村的山坡上,翠绿的木蜡树上冒出一簇簇细小的花苞……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近年来,梅州“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成效明显,试点县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作为保障,调动起金融机构、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将农村“沉睡”的资本“唤醒”,激活一池农村金融春水。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31日,蕉岭县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460笔、2.21亿元;截至去年8月末,五华县累计发放农房抵押贷款332笔、金额2.08亿元。

夯实基础▶▷

“确实权、颁铁证” 让农民吃“定心丸”

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首先要做好确权颁证工作,通过“确实权、颁铁证”,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以前大家都对自己耕作的土地四至不是很清楚,经过确权后,明确了四至,而且都领到了经营权证,根本不用愁土地会流失。”蕉岭县三圳镇招福村的陈姨自信地说。

在农村综合改革中,土地确权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2013年7月,蕉岭正式启动土地确权工作,一年多的时间便完成了全县11万亩水田的确权工作,成为全省首个全县范围内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县。

在确权过程中,蕉岭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一确权、两建立”的举措,积极打造农村产权交易综合体。一确权,即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管理制度;两建立,即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农村产权融资担保平台,形成产权交易、融资担保、社会化服务综合体系。

蕉岭是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单位和广东省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县。该县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率超过99%,走在全省前列,而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努力,也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推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以来,蕉岭县大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八项行动”,全面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全县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工作于2015年12月顺利通过省验收。目前,县级综合征信中心运作顺畅,数据更新及时有效;全县共评定“信用镇”6个、“信用村”71个、“信用户”3.5万户;乡村金融(保险)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在全县85个村中建立了170个乡村助农取款点,构建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

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蕉岭县获得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资格。为切实盘活农村沉睡资本,该县先后出台《蕉岭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蕉岭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办法(暂行)》《蕉岭县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蕉岭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抵押物处置办法(暂行)》等一系列政策,为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支撑条件,逐步完善风险保障体系,让农民实现从“不敢贷”到“勇敢贷”的积极转变。

在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过程中,蕉岭不断探索具体做法,建立起货币政策倾斜制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抵押物处置机制、价值评估保障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五大制度,以制度“护航”试点。

“从总体情况看,全县试点工作推进顺利,贷款笔数和总量每月不断增加,破解了把农村土地这个‘死资产’变成‘活资本’的难题,有效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蕉岭县金融局局长阮东凤说。据统计,至2018年12月31日,全县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460笔、2.21亿元;抵押土地2401亩;贷款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结合既是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又是贫困县的实际,五华县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支持模式,探索“扶贫再贷款+农房抵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叠加助贷模式,既缓解了农户融资担保抵押品缺乏问题,又推动了五华县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还降低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找准痛点▶▷

建立村级基金把好风险防控关

在试点路上,蕉岭摸着石头过河,敢想敢试,进行了许多创新。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资本,所有的抵押贷款均存在风险,倘若农作物收成不好,导致贷款还不上,农户担忧会失去土地,因此,在刚开始推行试点工作时,遇到了农户不了解政策,导致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而作为刚刚起步的信贷业务,金融机构对“两权”抵押贷款尚处探索阶段,在贷款模式和贷款程序上偏向于审慎,手续也相对繁琐,导致农户宁愿选择其他贷款方式。

不论是对于农户还是金融机构而言,均关注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风险问题。“我认为,蕉岭在推行试点过程中,找准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考虑到了各方诉求,建立新的乡村金融体系。”华南农业大学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教授刘义强说。

“我们建立了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阮东凤介绍,目前蕉岭全县97个行政村均设有由县财政出资和村自筹资金组成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简称“村级基金”),为农户涉农贷款提供担保和风险补偿、对金融机构贷款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为试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有力支持。

蕉岭实行“承包经营权抵押+村级基金担保”模式,使农户和金融机构大大地放心了。“如果农户因多种原因无法还款,出现不良贷款的情况,村级基金会按照一定的比例优先归还银行贷款,银行和村委会会继续对其进行催收,待收回贷款后将会退回基金池里,这样对我们三方都好,明确履行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中国农业银行蕉岭县支行副行长郭再生说。

据了解,村级基金的筹集鼓励镇村自筹为主,县财政按镇村自筹实际到账额等额出资,每个行政村由县财政出资部分不超过10万元,目前基本上每个村的基金达到20万元。

“农户有了这个基金作为担保,贷款的积极性更高了,我们也在积极开展这类业务。”蕉岭农商银行行长张明表示,农商行把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作为业务创新和促进业务发展的重要契机,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据统计,至2018年末,该行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351户,金额20014.5万元。

此外,蕉岭县还建立了抵押物处置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借款人在贷款到期后,确实无力偿还的,采取流转交易、村级处置、中介处置、协商收购、仲裁诉讼等办法,处置已抵押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由于没有专业化土地评估机构,土地评估标准难以确定,导致土地经营权的实际价值难以评定,给后期贷款工作带来了难题。为破解这一问题,蕉岭县引进广东加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和合生创盈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中介公司,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开展农村土地价值评估和抵押担保及其配套业务的全面合作。

农民将住房进行抵押贷款,也要严把风险关,五华县出台了《五华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由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农户及涉农小微企业等以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发放的农业生产经营贷款本金净损失的补偿。还出台了《五华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借款人投保国寿安心贷意外保险实施方案》,由县财政按1.8‰的年保费率统一为五华全辖农房抵押贷款人办理人身意外保险。

成效明显▶▷

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资金活水

王锦阳是土生土长的蕉岭人,给人淳朴老实、勤奋能干的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从梅州市农业学校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创业,初期以红心蜜柚、沙田柚种植和肉鸡养殖为主,经过19年的苦心经营,于2013年4月注册成立了“蕉岭县南北兴家庭农场”。“随着种养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小额贷款已无法满足我的融资需求,我又无法提供城区的房产作抵押担保。”在事业的上升期,王锦阳遇到了融资难题。

恰逢2013年蕉岭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创改革示范试点单位”,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蕉岭县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村产权可抵押贷款,王锦阳得知这一大利好消息非常兴奋。

“农信社(现农商行)的信贷人员实地走访了我的家庭农场,了解情况以后表示我可以用承包的土地做抵押担保。”王锦阳说,2013年12月20日农信社将首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30万元打到他的账户,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在蕉岭农商银行多年来的信贷资金支持下,王锦阳不断扩大种养规模,目前已形成集农、禽、果、鱼开发与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家庭农场。仅红心蜜柚这一项的年产值就达到400多万元。同时,他还解决了25名村民劳动就业问题,带动村民创业致富。

在蕉岭,还有许多像王锦阳这样的家庭农场主、农业大户等获得农业金融贷款的“敲门砖”,对当地普通的农民也是有益的。在蕉岭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记者了解到,由于发展生产需要办理抵押贷款的群众有不少。

“一般是农户向银行申请贷款业务,银行的工作人员来我们这里办理相关手续,我们这边可以出具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和蕉岭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他项权利证,用以保障金融机构和农户的权益。”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徐永霞说。

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有效释放集体资产、资源要素活力,带动产业旺、农民富”。

在广福镇有一家专门种植和加工木蜡树的公司——蕉岭县福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了2000多亩木蜡树,在日常管护中需要施肥和喷洒农药,“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于是我用80亩的承包土地抵押,在蕉岭县农业银行贷了35万元,缓解了我的资金问题。”该公司董事长钟帆说。

在蕉岭,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局面已现雏形,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为

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资金活水。

■记者观察

敢破善立 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活力

以往农村家家户户种田,农村土地的承包者和经营者是合二为一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有的农民将承包的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土地的承包者和经营者已然不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应运而生。

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土地制度改革,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一方面要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稳定承包权;另一方面要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放活经营权。在蕉岭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中,记者看到该县做到了这两点,由此收获的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了一条新路。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事关农民的衣食所依,抵押贷款又涉及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相关改革必须慎之又慎,风险防范势在必行。

记者观察发现,蕉岭县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优先解决农民抵押的风险防控,同步解决金融机构放贷的风险防控。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抵押物处置办法,积极为试点的不良贷款处置探路。

同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试点目的是盘活农民土地财产、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破解农村金融缺血、农民贷款难问题。这就要求试点地区大胆创新,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贷款模式。

在现行法律政策框架下,蕉岭县敢破善立,从当地实际出发,以农民发展需要和利益诉求为导向,勇于探索,主动作为,在试点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创新,为农业农村发展积聚了力量,创造了活力,切实发挥出了改革先行军的作用。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陈萍

【通讯员】祝银清

探索“三变+”模式 村集体携村民富起来

梅州向改革要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核心提示】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已成为全国各地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梅州市在探索“三变”改革的路上,一边通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一边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形成富有本地特色的“村集体股份合作经济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公司”的“三变+”模式,实现村集体、村民和企业共同发展。

近期,在梅州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黑木耳产业园,举行了一场亲子采摘黑木耳的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前去体验。这两年,广育村发展黑木耳种植,以村集体+合作社的形式带领村民致富,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以前,村里土地撂荒,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而今,村里有了农旅产业园,村民纷纷回到村里,在家门口务工的同时,也可入股产业园收获分红,村民生活大为改观。

这样的变化出现在梅州各乡村里。近年来,梅州市以乡村全面振兴为总揽,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为突破口,以“三变”改革为引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通过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不同实现形式,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构建“三变+”模式,即推动土地变股权、村民变从业人员、农房变民宿、村庄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等,盘活农村资源,让村集体“腰包”鼓起来,实现村集体、村民和企业共同发展。

打基础▶▷

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今年1月4日,对于广育村村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这天,该村84名村民代表共同见证了广育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成立。这是梅州市首家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标志着蕉岭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通过成立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我们摸索股权量化的模式该如何走。”广育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理事会理事长黄忠铎说,经济联合社成立后,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每一个股民都能够增加收入。

破解农村经济发展难题,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蕉岭县在2017年12月被广东省农业厅、省委农办确定为广东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在2018年6月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借着这股东风,蕉岭县专门成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陈伟明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彩波任常务副组长。

蕉岭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两个亮点,一个是产权清晰,另外一个是成员身份清晰。村民的认同感增加,能进一步推动土地、资金、产业、劳务四个合作。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我们分三个步骤进行,分别是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和股份量化、确权到户。”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经管股股长陈建光介绍,目前,该县清产核资工作已全面完成,全县共完成清产核资单位1600个,其中村级97个,组级1503个,全县共界定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7.1739万人。“‘股份量化、确权到户’试点工作已经展开,已挑选集体经营性资产收入较高、资源性资产较多等不同类型的9个村作为股权量化的试点。”

广育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的成立,就是蕉岭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份量化、确权到户”的典型案例。黄忠铎说,广育村为谋划改革做了大量工作,村干部全部到村小组开会、宣传,确保群众充分了解“股份量化、确权到户”是怎么回事。“村集体收入有了保障,我们就能更好地开展村里的各项公共事业,更多地为村民办实事。”黄忠铎说。

黄福城是广育村村民,成立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后,他一口气向联合社租下30亩地发展木耳种植。“把闲置的土地拿出来入股,一举两得。我这30亩地,涉及几十户人家,现在不用一一去谈,找村里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就行。”他说,相比之前在外务工,现在在家干事业更自在。

蕉岭县是梅州市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底,梅州市累计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77万本,颁证率93%;累计完成实测面积224万亩,实测率95%,为推行“三变”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梅州市在推进‘三变’改革过程中,走的是‘内生型’经济发展道路,即将集体经济(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引入到农业产业项目的投资中,使之起到平台作用和‘船锚’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玉认为,梅州市以“内生型”方式推动“三变”改革,能有效激发农村的内生动力,使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促发展▶▷

以项目为中心实现村集体及村民增收

2018年12月,广东汉光超顺蔬菜产业园(梅州五华安流基地)举行开园仪式。该产业园集大型蔬菜生产基地、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亲自采摘、餐饮美食、实践拓展为一体。第一期集约了安流镇700多亩土地,农民和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到该项目,并招募了安流镇长江村6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建设。

实际上,安流基地是广东汉光超顺股份有限公司继蕉华农业基地、五华黄龙农旅基地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三个基地。

“2017年开园的黄龙农旅基地,目前各项生产经营取得成效,全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营业收入近千万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分红’。”广东汉光超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超说,黄龙农旅基地投资5000万元,转水镇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资金1500万元和产业扶贫资金1250万元,共3750万元入股项目。共有517户1989位贫困户获得保底分红。

除此之外,五华县还在新丰寨、贵澳农业、天庄农业等现代产业园推行农村土地或者扶贫资金入股到项目,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扶贫帮扶。

“三变”改革的关键要素之一是选择适合本地、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的产业项目,在经济收益方面有“造血”能力,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带动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双增加。

在兴宁市径南镇东升村,一块20多亩的土地上,推土机来回穿梭,农民们正忙碌地平整土地。“这里土地平整好后,将用来种植荷花,做田园综合体。”该村村委书记温志彬介绍,这片土地以每年800元一亩的价格向村民租赁。“原来这一片都是丢荒的水田,已被闲置多年。村里将招商引资,推进村集体及村民增收。”

同样以项目带动村庄发展的还有径南镇官亭村。径南镇自古有种植茶叶的传统,种茶历史可上溯至宋代。过去,径南镇的茶叶“小散乱”特点明显,所产的茶叶产品比较“粗放”,以每市斤50至100元的低价被外来商贩成批成批买走,“老百姓种茶是在帮别人赚钱。”径南镇镇长曾秋勇说。

2014年,官亭村引进富荣百果园项目,通过荒山入股公司、山地量化折股入股公司等,让村民变股东,每年每亩获得保底股金收入25元,每十年递增10%。同时,该公司为当地群众提供了25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5个贫困村、86户贫困户精准脱贫,务工农户人均月收入达到2000元。

“富荣百果园的茶叶定位比较高,经过有机认证,我们采购的制茶机器也要300多万元,我们把机器共享出来,让周边更多茶农受益。”兴宁市富荣百果园董事长张展文介绍,富荣公司提供机器和技术给茶农制茶,收取12元一斤(5斤茶青可加工成一斤茶叶成品)的加工成本,通过“来料加工”提升品质,帮助茶农致富。

依据区域特色,引进项目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是梅州市推进“三变”改革的主要方式。“通过产业项目融入,使集体经济的价值增值,有了落脚点,发展有路可走,并由此带动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张玉说。

拓内涵▶▷

“三变+”力促三产深度融合

“三变”改革的内涵是“股”,关键是“变”,重点是产业。产业要想实现“质变”,就必须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将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梅州市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过程中,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三变+”的形式,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盘活农村未利用起来的资源、资金,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产业的专业化、社会化。

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原是一个荒芜落后的小山村。1995年,长教村挖掘和利用资源禀赋,与宝丽华集团达成协议,联手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建设雁南飞景区。2000年,长教村以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政策为导向,将全村1.5万亩山林和600多亩农田旱地,全部租赁给宝丽华集团,支持雁南飞景区做强做大。

此后,雁南飞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招聘长教村民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实现荒山变茶园、林区变景区、古村落变旅游区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产业。长教村集体和村民则从中收取租金,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数据统计,从1994年到2017年,长教村集体收入增长375倍,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19倍。

“以前全家人的温饱都指望着这一亩三分地,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日子,什么都不用干就有租金领,真是太幸福了。”谈起十多年来的变化,村民叶伯露出了笑容。

“没有‘三变’改革,农村还是以老办法去发展,释放不出这样的活力。”梅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梅县区从乡村实际出发,突出产业特色、资源整合和品牌建设,在“三变改革”的基础上,推进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验等融合,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公园。

走进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会被村庄里各式各样的客家特色古民居震撼。这里被誉为客家古民居建筑的天然博物馆,被命名为“中国古村落”。全村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有116座,其中较大型和保存良好的围龙屋38座。

这个建村500多年的村庄不仅特色古民居密集,还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如何盘活资源,让资源优势变成村里经济腾飞的资产优势,一直是侨乡村苦苦思考的问题。

2018年初,侨乡村成立由全体村民参与的合作社,统一管理古民居开发。合作社以户为单位,每户可入股1股,1股股金为2000元,全村60%以上的户已经前期入股,共筹集100多万元流动资金,以租赁的方式获得特色古民居经营权,再招商引资,整体开发特色古民居。

通过整体盘活资源,村里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如打造滨河景观、搭建亲水平台、建造农田景观,种植五色稻等美化村庄环境,同时优化交通系统,对停车场、自行车道、行人道进行了专项修缮。经过一系列的基础建设与整改,侨乡村的特色古民居资源逐渐展露吸引投资的魅力。

目前,侨乡村合作社已和香港丁丁旅游联合成立了侨乡文旅公司,与北京寒舍签订合作开展民宿投资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通过拓展提升“三变”改革内涵,“三变+”旅游、文化、康养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新路,正逐步成为梅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梅州市的‘三变+’模式,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先导,围绕提质增收目标,面向市场抓产业,通过查阅项目方案、各方签订的合同协议,走出了一条‘村集体股份合作经济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公司’的模式。”张玉说。

■记者观察

集体经济引入项目建设 让“三变”改革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的状况较为突出,难以适应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需要,而“三变”改革恰恰抓住了这些症结,通过股权纽带,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各类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农民增收的渠道多起来,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三变”改革就是要实现“三个激活”,即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从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梅州“三变”改革发挥了企业在产品、市场销路和管理上的优势,挖掘了村集体的土地资源,投入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以及农民现成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弥补了村集体和农民在市场销路和经营管理的天生不足,携手共谋发展。

激活市场,就是要通过清产核资等基础性工作把集体的产权明晰化,赋予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梅州以蕉岭县为代表的县域,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明晰了产权,增进了村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认同,为再生产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与其它地区相比,梅州市“三变”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将集体经济引入到项目中,通过融入到产业项目,使集体经济有了落脚点,使“三变”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梅州“三变”改革的推进还存在部分项目不可延续等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政府在“三变”改革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让农民和企业成为主体,让农民和企业成为改革中的获益者,能形成长期稳固的关系。同时,“三变”改革要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法合规经营,通过制定具体可行的改革政策,让政策发挥效应,促进项目持续增收。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张柳青

【通讯员】黄佑鹏 钟思婷 刘洪桥 张炳锋

【统筹】唐林珍

【策划】严亮 汤凯锋 辜昀玥

梅州市委农办、梅州市扶贫工作局、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联合出品

【作者】 黄韬炜;汪思婷;陈萍;张柳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1.《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终于找到答案了南方日报深调研“乡村振兴·梅州行动”| 第一篇章:向改革要动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终于找到答案了南方日报深调研“乡村振兴·梅州行动”| 第一篇章:向改革要动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87241.html

上一篇

联想打印机怎么打印页数?我来告诉你答案评测——全方位解读联想小新打印机,无线打印不是说说而已

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终于找到答案了梅州蕉岭:用好改革力量,依托产权改革助跑乡村振兴

  • 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终于找到答案了梅州蕉岭:用好改革力量,依托产权改革助跑乡村振兴
  • 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终于找到答案了梅州蕉岭:用好改革力量,依托产权改革助跑乡村振兴
  • 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终于找到答案了梅州蕉岭:用好改革力量,依托产权改革助跑乡村振兴

关于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你需要知道这些条码打印机盘点,总有一款适合你!

  • 关于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你需要知道这些条码打印机盘点,总有一款适合你!
  • 关于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你需要知道这些条码打印机盘点,总有一款适合你!
  • 关于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你需要知道这些条码打印机盘点,总有一款适合你!
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看这里!湖南郴州一城管怒殴情敌致其轻伤

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看这里!湖南郴州一城管怒殴情敌致其轻伤

科诚打印机怎么打印标签相关介绍,肖爱斌受伤鉴定书 [中国网-媒体经济]湖南消息15日,一位网民发送实名申报单,控告泉州市城市行政管理法局杨成平在警车上施暴,造成轻伤、十级残疾。 至今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多次威胁当事人。接到投诉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