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王安石,外号“拗相公”。一生坚持己见,极力在北宋王朝推行其“变法主张”。结果不但生前遭到朝中“保守派”打压,死后也被文人蓄意撰文抹黑。

王安石为了变法两度被罢相,中途家人还遭到了陷害,可是他仍矢志不渝。他写过一首咏梅诗,我们小时候都背诵、默写过。不过,这首诗并非他原创,而是“洗稿”《古乐府》中一首五言诗作成。

诗句大意和叙事的顺序都非常相似,但原诗经“动词作者”王安石妙笔一改,顿时化腐朽为神奇,被人传诵至今。被模仿的那首诗,倒没有几个人知道了。

下面我把这两首诗都摘录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或者我们可以通过王安石的创作思路,悟出创作中“推陈出新”的正确方式。

一、《梅花》赏析

《梅花》——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的意思非常简单:墙角有几枝梅花,迎着严寒独自盛放。远远地看过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可是因为它的盛放,空气中暗香浮动,人就被这梅花的“暗香”吸引过来了。

为什么要说是“遥知不是雪”呢?卢梅坡《雪梅》诗中说:梅须逊雪三分白。因为它明显没有雪那么白。

这些梅花,其实是王安石的自喻。在它们的身上,我们可以见到王安石本人和梅花一样,凌寒自放的傲骨。

他一生坚持自己的理想,主持熙宁变法,不管遭遇多少反对、打击,甚至是自己的亲弟弟遭到对手陷害,都没有变改过主张。

熙宁变法触动了贵族上层的利益,就连把他视为恩师的宋神宗,中途也几次动摇。因为变法给北宋国家和社会带来的“阵痛”,让他的形象看上去并不那么高大。

文人一直在编写段子抹黑他。比如说他常年不洗澡,比如说他造作,当着皇帝的面吃鱼饵等等。同时,民间更有各种上不得台面的八卦消息流传。

王安石自问做不到像雪一般的洁白,但是他自信他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他的心是散发着芳香的,他也希望有人能发现到他内在的芬芳。

王安石这一首咏梅诗,精准地突出了梅花的孤傲与内秀。它之所以能在众多咏梅诗中脱颖而出,主要是避开了咏梅必说“洁白”的窠臼。

但是南宋李壁在《王荆文公诗笺注》里介绍,王安石这首诗其实脱胎于《古乐府》中一首五言:

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李壁认为这王安石的《梅花》和上面这一首诗非常相似,很可能只是巧合。其实,这两首诗讲的内容和顺序基本一致,但是情绪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乐府诗的作者是偶然发现庭前有梅树开花了,再出来寻找。而且他是先看到了“花似雪”,然后才发现花还很香的。王安石则不同,他其实是先嗅到了梅花的“暗香”,故意寻梅而来。

“寒多未觉开”,花开的时机让诗人有点意外,可是诗中歌颂寒梅的意图不明显;“凌寒独自开”则是直接讴歌寒梅的气节。

王安石笔下的梅花和寻花人都是“主动”的,梅花故意在严寒中开放,并且是“独自开”,说明它根本不在乎有没有人关注到自身。王安石笔下的看花人也很“识货”,他根本不在乎梅花白不白,他看中的是梅花的“内在美”。

而“遥知不是雪”,既可以是指诗人自己早就明白它不是雪,也可以是指一切欣赏梅花的人,早知它不是雪。在这里,还可能是指王安石最好的学生宋神宗,早知道他不是雪。

所以,尽管两首诗看着高度相似,但是王安石这一首明显更加富有哲理,同时也更能启发读者的联想。于是自从王安石这一首歌问世后,另一首就被人遗忘了。

二、“踏雪寻梅”的知音人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他自小生长在一个官宦人家。他的父亲王益是一个才子,曾经当过大理寺丞,又有多年在地方上当官的经验。

王益为官清廉,品性纯良,对王安石影响非常大。王安石终身以父亲为榜样来做人。王安石的外祖母和母亲也不是普通人,他们都是知书达理的才女,他的母亲吴氏还通“阴阳术数”。

王安石青年时代文章就写得很好,后来他从政之后,宋神宗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在他请求辞职的时候,宋神宗就说:“卿,朕师臣也。”意思是说,你是我的臣子,也是我的老师。

在他第一次罢相之前,宋神宗可以说是对他言听计从。北宋到了宋神宗那个时代,距离开国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由于政策上的积弊太深,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沿。但是要推行新政,就会触动权贵利益,所以困难重重。

王安石不是北宋第一个提出改革的人,当年范仲淹也搞过“庆历新政”,最后也失败了。但是没人骂范仲淹,因为范的新政持续的时间短,也不如王安石来得彻底。

在第一次罢相之前,全国上下对王安石的反对呼声一直非常高。不光大批文官反对,最后连宋神宗生母、宋英宗的皇后,全都出来反对他。推行了新法,刚好赶上了天灾,也有人借口是新法惹怒了老天,非要废除。

特别是在熙宁四年“庆州兵变”之后,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有所动摇。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依然执拗地不肯改变主张,就难怪会得一个“拗相公”的外号了。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事后,得知政敌迫害他的亲弟弟,不想让他重返朝堂,宋神宗马上在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再度拜他为相。

结合王安石生平,再来看这首一《梅花》。王安石在诗中自喻为“凌寒独自开”的梅花,而宋神宗无疑就是那一位,闻香而来、踏雪寻梅的知音人。

小结

王安石其实不是第一次“借鉴”别人的诗稿来创作了,比如之前我们提到过,他的《登飞来峰》可能借鉴过王之涣《登鹳雀楼》,他这首诗借鉴了一首《古乐府》诗。他另有一首《红梅》,同样借鉴了晏殊的《红梅》。

但是每一次,他总是能够从自己的理智与感情出发,推陈出新。《梅花》启发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并欣赏事物的“内在美”。

这首诗兼具理智与情感,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所以尽管神宋宗与王安石那一段亦师亦臣的友谊,已经过去了近千年,但是这一首小诗却能摆脱它原有的语境,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永久流传,成为背诵并默写的名篇。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89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