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女王。
他们不仅在位时间长,在位时间也被誉为英国的“光辉时代”。
她们就是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和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前者在位45年,后者在位63年。
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帝国进入了鼎盛时期,它的侵略触角伸向了世界各个角落,但它的基础却是在伊丽莎白时期打下的。
1900年,索耳兹伯里勋爵在歌颂维多利亚女王时说,女王陛下“具有伊丽莎白精神”。
伊丽莎白不愧为影响过历史进程的有作为的统治者。
她不仅有野心,且具有政治、外交和军事才能。
其特点是一心扑在英国皇家的事业上。
她个人的爱情生活充满着罗曼蒂克的情调,经历了漫长的感情与理智的搏斗,爱与恼的选择。
但为了王位,她没有去握爱神伸过来的手,而是让自己的爱情之花日渐枯萎。
在爱情上她一再错过了时机,但没有错过历史赋予她的机遇。
伊丽莎白的父亲亨利八世是英国历史上以推行宗教改革而出名的国王。
他反对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天主教,推行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新教,这在当时是进步的行动。
亨利八世娶过三个妻子,第一个妻子生一个女儿,名玛莉;第二个妻子又生一个女儿,名伊丽莎白。伊丽莎白3岁时,她的母亲被父亲下令处死,因此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便埋下了忧郁、凄凉、奋发、自强的种子。
亨利八世很想有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王位。
得子心切,因此他又娶了第三个妻子。
第三个妻子果然为他生了个儿子,名爱德华。
亨利八世在他去世之前就立下遗嘱,规定了王位继承的顺序:他死后,王位由幼子爱德华继承。
爱德华死后如无子女,王位则由长女玛莉或其子女继承。
玛莉死后,如无子女继承,王位则由小女儿伊丽莎白继承。
从这份遗嘱所规定的王位继承顺序来看,伊丽莎白继承王位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只有她的弟弟和姐姐都死在她的前面,且又都断子绝孙,她才有可能摘取王冠。
这一切似乎只得听任命运的安排了。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
爱德华继承王位,时年仅10岁,是为爱德华六世。
但这个小国王身体很弱,患有肺痨病。
这病在当时是十分可怕的不治之症,因此他16岁时就早逝了。
他尚未成过婚,于是王位由玛莉继承。
玛莉继承王位后反对变革,恢复旧教,打击新教。
这时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看中了玛莉,向她求婚。
菲力普是当时欧洲旧势力的代表人物,他疯狂地打击、迫害新教。
西班牙又是当时的强国,它与法国有深刻的矛盾,菲力普想通过与英国联姻,打击法国。
而玛莉则想依靠菲力普雄厚的天主教势力来打击新教,巩固自己的统治。
因此就同意嫁给西班牙国王。
菲利普是怀着强烈的政治目的来联姻的,实际他并不真爱玛莉女王。
他与玛莉成婚后得意地自称为英王,但英国贵族始终不肯授以权柄。
他在英国住了一阵子后就回西班牙去治理自己的国家去了。
玛莉的闺房空着。
她很想有个子女来继承王位,但落空了。
玛莉的宗教政策很不得人心,屡有推翻她的阴谋发生,加上被丈夫抛在一边,心中甚是郁闷烦恼,因此情绪越来越坏,身体日见衰落。
1558年,玛莉也去世了,没有留有子女,于是伊丽莎白在她
25岁时登上王位,是为伊丽莎白一世。
关于这位女王,英国史学家彻尼有这样一段描写:她“学识丰富、精神活泼。其教育基础厚于其他贵族,除擅长英文外,尚知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她亦阅读希腊文,知识广博。她具有幽默感,谈笑风生。其临机应变和对答能力,有似其父;而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皆有条不紊,小心翼翼,有如其祖父亨利七世。其青少年时代是在爱德华和玛莉统治下度过的。她屡遭厄运,幸免于难,从而养成了不轻信于人和谨慎从事的性格”。
伊丽莎白这种小心翼翼、不轻信于人和谨慎从事的性格反映在她对待政治问题上,也反映在对待自己的婚姻问题上。
她在考虑自己的婚姻时,首先考虑的是政治因素。
英国的王公大臣们希望女王尽快择偶完婚,使这个国家得到它所需要的继承人。
女王登基时虽只有25岁,作为女人来说,这个年纪也不算轻了。
但对伊丽莎白来说,选择怎样一个丈夫却是个大难题。
从当时欧洲的政治格局来看,作为英国的君主,无论和哪个国家的皇族联姻,无异就是和该国结盟。
诚如丘吉尔所说的:“国王的婚姻可以是邻国之间的和平纽带,也可以是赢得战争的保证。”
而就当时的欧洲形势来说,避免和任何一个大国结盟是符合英国利益的。
当时在欧洲争夺霸权的是法国和西班牙。
因此,伊丽莎白得小心翼翼地在大国间搞平衡,利用矛盾,削弱两强,并求得自身的强大和发展。
伊丽莎白执政后,首先前来提婚的是她的姐夫、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
菲力普当时正在和法国争斗,他竭力想保持玛莉执政时的西、英结盟关系,以对抗法国,因此在他的前妻死后又想娶新登基的伊丽莎白为妻。
菲力普自恃西班牙国力雄厚,狂妄地要英国女王嫁给他以后改信天主教,并讲明婚后不能长期在英国和女王同床共枕。
要女王改信天主教,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她继承王位后之所以在国内深孚众望,原因之一就是她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需要信奉新教。
另外,与西班牙公开结盟而与法国对抗,也不符合英国利益。
英国当时所需要的是离间西班牙和法国,促使它们互相去争斗。
而英国则超然于法、西之外,埋头发展实力,特别是发展海上力量,在时机成熟时击败西班牙,自已做海上霸主。
伊丽莎白机智地利用自己的爱情、提亲之事去辅助实施这项政策。
菲力普二世向自己求婚,伊丽莎白显得很得意,但她心里想,“菲力普是个强有力的人物,英国必须时刻当心他”。
她以其杰出的外交才能,体面地把菲力普提婚的事挡了回去。
菲力普脸上无光,暗暗怀恨在心。
后来,伊丽莎白又积极支持西班牙属地尼德兰革命,打击和削弱菲力普。
西班牙的海上力量是当时英国的主要威胁,英西一战势在必行,但伊丽莎白有意拉住法国牵制西班牙,尽量把英西决战的时机推迟到有利于英国时进行。
法国王室得知菲力普遭到拒婚后,乘虚而入,上至国王,下到公爵,一个个鱼贯而来,纷纷向伊丽莎白女王求婚。
先是国王查理九世,继而是安珠公爵,再是艾伦逊公爵。
安珠公爵后来继承王位,即法国国王亨利三世。
他们是三兄弟,当时法国实际权力操纵在皇太后凯塞琳。德·美第奇手中。
这位皇太后实在也是个能干的女人,她使用纵横捭阖的手法来驾驭内外。
她明白,英国如再和玛莉女王那样与西班牙联姻,法国就要对付两个强国。
如法国和英国联姻,则西班牙就要对付两个强国。
因此她竭力要向英国攀亲戚,认为让自己的儿子去分享英国王冠的荣誉,无论对儿子个人或对民族国家都是大有好处的。
伊丽莎白不愧是一个狡黠的外交家、精明的统治者。
她是国王,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她爱美,喜欢打扮,又善于打扮。
在宫廷社交场合或舞会上,她总是佼佼者,令人陶醉的女性。
她需要爱情,也渴望养儿育女,但她更爱王冠。
她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王,她要独占鳌头,不愿跟人平分秋色,更不愿屈从于他人之下。
况且,她嫁给天主教的法国人,势必疏远信奉新教的本国臣民,因此她一开始就无意与法国联姻。
但是,她又要利用法国来牵制西班牙,因此她没有简单拒绝,而是故作姿态,装出一副乐于谈论自己婚事的热情。
她虽然先后婉转地拒绝了查理九世、安珠公爵的求婚,但法国皇太后依然被伊丽莎白的热情所迷惑,依然派使臣去英国为她的小儿子艾伦逊说媒。
伊丽莎白装出一副十分乐意谈论这件亲事的热情,邀请他来英王宫做客,并且故意卖弄风姿,像似一个年轻的姑娘。
艾伦逊被女王的行为弄得春心荡漾。
为了赢得女王的欢心,他随带两名随从秘密访英,在格林威治王宫叩见女王。但这位法国王子其貌不扬,长得既矮小又丑陋,一个蒜头鼻子,又加一脸麻子,人称“青蛙王子”。从年龄上讲,伊丽莎白又可做他的母亲。但英国女王依然热情接待了这头“怪物”,谈笑风生,亲昵地和他手拉着手在御花园里散步,显出一副含情脉脉的样子。她要弄这个“青蛙王子”长达一二年之久。实际她是在对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要弄政治花招,因为她竭力促使法国不去和西班牙结盟。一个法国王室成员即将成为英国女王的丈夫,法国怎么可能去与西班牙结盟反对英国呢?
由于伊丽莎白成功地推行欧洲大陆的大国平衡政策,赢得了30年的和平时间。
当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来犯时,英国实力已非昔比,它一举击溃了“无敌舰队”,使英国从此登上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英国取胜的原因很多,但与伊丽莎白女王玩弄自己的婚姻计划不无关系。
除西班牙、法国以外,先后向伊丽莎白女王求婚的还有瑞典国王艾利克、奥地利大公爵查理、萨伏依王室的腓力伯特以及苏格兰阿兰子爵等等。
伊丽莎白对他们也都逢场作戏一番。
在这众多的高贵的求婚者之中,不乏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但都鉴于国家之间的利害关系而未能使女王与之结成金玉良缘。
其间,除政治因素以外,使女王对自己的终身大事一直犹豫不决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个人感情上的事。
原来她一直深深地爱着一个叫莱斯特伯爵的美男子,且卷入了一场三角恋爱。
莱斯特伯爵原名罗伯特·杜德利,是女王的御马总监。
他身材魁梧,头发浓密黝黑,两眼充满生气,谈吐优雅,有着一种卓然独具的潇洒风度,使女性见了觉得在他身上隐藏着一种销魂的气质和魅力。
伊丽莎白为罗伯特英俊的容貌、健美的身材、出众的才华所倾倒。
罗伯特对女王也报之以一往深情,小心翼翼地侍奉在女王身边。
女王对罗伯特缠绵悱恻,亲热到伯爵可以随便亲吻女王的手背,随时可进入女王寝宫的地步。
她警惕着别的女人把罗伯特夺走。
然而有趣的是,伊丽莎白的一个表亲莱蒂斯也同时爱上了罗伯特。
莱蒂斯是一个有夫之妇,但她具有贵族妇女所特有的变态心理。
她自知在世俗权势上比不上女王,但在情场角斗中她雄心勃勃地决心要使自己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
她的志趣是要使任何高贵的美男子取悦于她,她决心也要使女王所爱的美男子感到她是不可抗拒的。
她的武器和资本是自己绝顶的美貌和令人叹服的调情本领。
罗伯特则脚踩两头船。
他为伊丽莎白女王的娴雅多姿、风流倜傥、雍容华贵和女王所特有的诱人魅力着了迷。
他被女王的青睐弄得心荡神移,他热烈地向女王表示自己的爱情。
但当时朝廷上下的人都清楚,罗伯特的真正“第一爱人”是女王头上的那顶闪闪发光的王冠。
罗伯特同时又是个好色之徒,在他频频向女王送秋波的同时,他又垂涎莱蒂斯的美貌。
这恰好正中莱蒂斯的下怀。
他们暗中不断的眉目传情,不断的幽会。
莱蒂斯把罗伯特盯得牢牢的。
当然,开头们俩是背着女王往来的。
在对待爱情上,伊丽莎白女王也表现出一种变态心理。
她喜欢美男子围着她转,喜欢众人在她的面前不断地谈论她的婚事,她要独占罗伯特的感情,让他公开做自己的情人。
如有较长的时间见不到罗伯特,她会显得郁郁寡欢、神魂颠倒。
罗伯特生病,她亲自去探望,甚至亲自服侍。
她亲热地称呼他为“甜心萝卜”。
但同时她又决不让他们的爱情越过她所规定的高度。
她和罗伯特只能保持亲密的情人关系,而始终不愿表示她愿嫁给他。
女王也明白,罗伯特所要的是王冠,而她却是绝不容许别人去分享她的王冠的。
时间一久,罗伯特也有些心灰意懒。
当他感到女王对自己情淡如水的时候,女王又去加温,封他为莱斯特伯爵,以此表明给了他爱情的保证。
当她得知罗伯特背着她在拈花惹草时,她又妒火中烧,并露出她性格中残忍专横的一面。
她训斥说,“你是我提拔起来的臣仆。我可以把你提拔起来,也可以把你打下去”。
她有时也真的把罗伯特撵出宫去。
但过后不久,她又会温情地把他召回到自己的身边。
她内心长期充满着此种爱与恼的痛苦折磨。
罗伯特当然也是个聪明人。
他明白,女王虽然在自己面前显得神魂颠倒,但她是无意和自己结婚的。
因此他给自己摘取王冠的希望敲了丧钟。
没能实现爬上王位的野心,他决心从情场上得到某些补偿。
他决心冒失宠的风险要娶莱蒂斯为妻了。
这当然也是莱蒂斯梦寐以求的。
据说他们合伙参与谋杀了莱蒂斯的丈夫,最后结了婚。
伊丽莎白眼看自己的心上人被表亲夺走,忌恨异常。
但她确实无意嫁他。
要做十足的女王,因此也甘愿做十足的处女。
走了罗伯特,她又召来新的美男子在自己的周围侍候。
先后当她的宠臣和情人的有华尔特·罗利和埃塞克斯伯爵等。
她依旧蹉跎她的岁月。
但日月无情,年华易逝,女王很快过了中年到了暮年。
个人爱情上的不幸,使她在暮年时性格变得异常多疑、怪僻。
她不与四周人接近,精神萎靡,政治上也没有当年开明了,变得独断专横。
女王的身体也急剧衰弱下去。
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以老处女终其一生,享年70岁,在位45年。
伊丽莎白无嗣,英国都铎王朝结束。
英国大臣和国会领袖协议,迎立与英国君主有血缘关系的玛丽女王的儿子、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为英国国王,是为英国的詹姆士一世。
从此开创了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并打下了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的基础。
为了王位,伊丽莎白抛弃了爱情。
但她死后英国王冠却落到了自己的政敌玛丽女王的儿子头上。
这是和她原来的意志背道而驰的。
但这无意间却为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合并提供了一个偶然的机缘。
这也是伊丽莎白万万没有料到的。
当然,伊丽莎白生前的所作所为,对英国历史还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的。
莎士比亚、培根等伟人都在伊丽莎白时代开始崭露头角。
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反映过、歌颂过伊丽莎白时代。
英国的贵族对她更是念念不忘。
索耳兹伯里勋爵说,“英国以有伊丽莎白而引以自豪”。
有关伊丽莎白女王为何终身不嫁的问题,历来也有不同的议论。
有的认为她生理功能不健全,可能是个两性人。
有的认为,女王的父亲亨利八世三次杀妻、六娶王后,惨痛的教训使她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觉得伴君如伴虎,因此拒绝为人妻子,不容他人来分享王冠。
前一种看法纯属猜测,没有历史根据。
后一种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1.《[英式爱情是什么意思啊]2223爱情是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英式爱情是什么意思啊]2223爱情是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3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