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诗歌从大唐开始繁荣,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中国古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来自唐朝。其他的著名诗人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却极少有一首诗,题目叫做“中秋”,绝大部分描写中秋的诗,名字都叫“八月十五夜”,或者“十五夜”。
例如: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再有: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还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笔者遍览唐诗数千,极少见过“中秋“二字,多是用“八月十五夜”。这个原因,在前面的文章中分析过,是由于中秋节没有普及的缘故。当时大家还不怎么过中秋节,中秋只是皇室祭祀的节日。但凡事也有例外,唐初诗人李峤,就曾写过《中秋月》: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这个李峤写中秋月,也不是有意识的去写。这里有两个层次的原因:
第一,中秋节设于唐太宗。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时,将八月十五定名为中秋节。但范围比较小,主要限皇室和高官,皇家祭祀,高官献礼。民间过中秋节还不成气候。但李峤不一样,李峤曾在武则天时期担任宰相,参与中秋节庆活动。而武则天对中秋节也是十分重视。有一副名画,叫做《唐后行从图》,描绘的就是武则天中秋出巡的盛况。作为宰相,随行出巡,发发感慨,采用“中秋“这样的皇家名称,就显得比较上道了。
第二,以诗状物是李峤的拿手好戏。李峤最著名的一首诗,叫做《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非常贴切而又很有意境。李峤特别爱写这一类的诗,其他的还有:《云》、《月》、《龙》、《松》、《露》、《兰》、《雁》、《鹊》、《鹰》、《马》等等,非常多。因此,在中秋这个重要的日子,描写一下月亮,对李峤来说是很正常的,而这也恰恰填补了唐诗的一个空白。
(图片来自网络)
1.《(李峤为什么要作《中秋月二首》)《中秋月二首》 唐 李峤》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峤为什么要作《中秋月二首》)《中秋月二首》 唐 李峤》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4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