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在高山上的鲜花”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感遇(十二首选一:丹橘)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命运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桃林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是唐玄宗时期著名宰相,因直言敢谏而遭到奸相李林甫的排挤,罢相而为荆州长史。他又是盛唐时期的文学家,“文章不求富艳”而“超越当时的风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1978年版)诗则“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刘熙载《艺概·诗概))人们誉之为和雅清淡。
张九龄现代雕像
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是他被贬谪以后运用比兴寄托手法写成的抒怀言志之作。这是《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七首,咏丹橘。我们知道,屈原写过《橘颂》,歌颂橘的“纷组宜修”、“独立不迁”、“秉德无私”,比喻人的坚贞品质;《古诗十九首》之一的《橘柚垂华实》,以拟人化手法写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暗示才士渴望得到任用。张九龄这首咏橘诗,又另有境界可观。
橘子树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这四句写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它有耐寒的本性,并不是仅得地气之暖温。丹橘是常年绿的果树,秋冬结果。“岁寒”一词,令人想起《论语》里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警语。其实,受寒而不凋的花树又何止松柏呢?丹橘就是其一嘛。作者以“岁寒心”指丹橘的耐寒本性,比之直说要富于情味。
橘子图
“岂伊”(伊,语中助词)句故意从旁提出问题,引起注意。“自有”句作了否定的回答,而“自有”(即“是有”)又强调了“岁寒心”。诗的开头几句端庄而警醒,摆出了咏丹橘的态势,而其认真情态又令人猜到这大概是另有寓意的。果然,接着四句的咏物味就减少了,而寄托意却渐渐露了出来。
橘林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命运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前两句说,丹橘(果)可以当作珍贵的礼物献给尊贵的宾客,但是无奈道路山重水隔,难以畅通。后两句说:命运的好坏只因遭遇的不同;那其中的道理好像绕着一个环走,始终找不到头绪。这几句显然已经超出纯粹的咏橘,而带进了社会人生的内容。其寄托之义是:怀才之士本可被举荐被重用,但途径却被阻塞了。由于诗人还缺乏洞察此中道理的眼力,无法解释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所以觉得不可理喻。
橘子图
诗的最后呼应了开头的“绿林”。诗人写道: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树桃李”的意思是指《韩诗外传》中所引赵简子的话:“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我们知道,桃李春天开花,夏成荫并结果,而秋冬寒气一来,树叶即凋谢,与丹橘的经冬犹绿恰成对比。所以说:世人空言桃李的好处,其实丹橘除了结出佳果之外,难道就没有树荫吗?显然这也是承上四句的意思,进一步为怀才者的不被世人所了解(从而被举荐和任用)鸣不平的。
桃李林
作者用桃李来作陪衬,却未对桃李作更多的描绘,意犹未尽,而却令人可以领悟,这也是一种作诗的高明笔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张九龄的咏橘古诗比之以前的同类作品来,更为言简意深,诗中有述有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主体、有陪衬,咏物寄意十分明朗。郁郁不平的感情包含在端庄雅淡的描写与议论之中,别有一种韵味。
1.《丹橘是什么字,丹橘是什么植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丹橘是什么字,丹橘是什么植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4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