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那么可怕。因为大脑的运行规律只被现有认知认可,而对没有的认知采取预防措施。

这就好比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是好奇兼害怕的心态,是一样的模式。

当好奇大于害怕时,人们就会主动去探索。当害怕大于好奇时,人们就会不再去行动。

尤其在中国的文化下,人们的普遍属性是保守和中庸。所以往往是害怕大于主动。宁愿无功,但求无过。

那么在恋爱的表现形式中也是这样的一种模式。尤其是女生,当她们的大脑(精神,意识,思想)对于一个陌生人处于无认知的状态时,大脑出于本能的反应,会自我保护起来。所以这个陌生人要想和这个女生产生交流,第一步就要取得信任。第二步多次约会彼此熟悉。第三步彼此了解,习惯,不再防范。第四步两小无猜,亲密无间,无话不谈。

但往往很多人死在了第一步。哪怕进行到第四步,也会常常回转死在第一步。所以“信任”有多难,可想而知。尤其当下的中国,信任危机已经蔓延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当以不信任为前提,为基础的观念去审视人时,怎么看,怎么想,对方都值得怀疑,都可能是骗子。这套观念运行的逻辑是以保护自我为根本本质,以不信任为前提,以别人是坏人为审查对象。进行了整套的运行。

这套程序机制在女性的脑海里已经成为了本能。只要条件一触发就自动运行。自动就往那方向思考,不以人为意志力为转移。

所以有思想,有知识的女性往往越会不容易谈恋爱,陷入思想的死胡同。而那些一根筋的,不想那么多的,都已经结婚生娃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他们不怕受伤?不怕被耍?不怕???等等等。。。

我问过一个很早就结婚有思想的女性这样的问题,她的回答让我目瞪口呆,她说:“不是的,我们也害怕,但我们往往都比较现实,而且我身边的早婚女性回答的也和我一样,“想多了没用。”结果你还是要嫁。都是过日子。而爱情也不是套用固定的定义。因为爱情也是彼此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现成的。更不是别人口中,书上描述的。如果非要给爱情定个义。那就是没有任何定义的爱情就是爱情。全千篇一律了,那爱情还叫爱情嘛?何况如果是人类无法做到的“爱情”,那就不属于人类爱情的范畴。“人的神才对人起作用,神的神还神吗?人可以做到的爱情才对人起作用,做不到的爱情还是爱情吗?”

我听完后无话可说,心里感慨万千。她没读多少书,但是思想却都来源于现实世界中的真知。而非其他书本上的,精神上的幻想观念。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用观念意识,成了有主的人。而不是被观念意识控制,所左右,成为无主的人。这样的女人已经自觉,更已经觉他。觉悟男人。她和她丈夫相处起来就会少很多事。相对少很多烦恼。

这就又让我想起了昨天写的文章,大脑要去主动了解和接触,才能产生真切的认知。而不是通过幻想来了解他人,了解社会,了解世界,了解爱情。就好比“我想要找一个理解我,包容我,爱我的人,共度一生。”重点不在“想”字,而在“找”字。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行动和主动。而且整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你们不要停留在表面思维逻辑,因为“一个理解你,包容你,爱你”的人是需要你去主动了解他,理解他,爱他,才能知道他是不是理解你,包容你,爱你。

【否则你是不会知道他理不理解你,包不包容你,爱不爱你的。】【而且对方也不可能在还没接触,相处,就理解你,包容你,爱你。除非对方是神仙,要么就是你告诉他。】

而且我也一直想为什么我们父母那时候恋爱没有任何担心。难道是现在物质丰富了。答案“不是的,是我们更爱自己了。越来越把自己看的重要了。这没有错,错就错在也要爱别人,更要把别人也要看重。父母那时候就是因为爱自己的同时也爱别人。”

——谜底,2017年5月24日。

1.《为什么爱情这么可怕知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为什么爱情这么可怕知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54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