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风险
从数量扩张到高质量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个人保险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这是整个保险市场渠道变革的背后。首先是保费增长模式的转变,即从付费到付费的转变;二是寿险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自2013年以来,保险监管部门的保费收入统计增加了一项新费用,称为“个人保险公司投保人投资基金新支付”。这一指标在2013-2016年也快速增长,带来了一些问题。高结算利率容易造成价差损失的风险,高渠道费容易造成费用差额损失的风险,进而带来持续性的压力。因此,在整个2016年,
转型过程中的风险
2017年,整个寿险行业的净现金流同比大幅下降65.12%。一方面,由于业务收入快速收缩,今年保底投资基金和独立账户增加6362.78亿元,同比下降50.29%。依靠新的单一现金流入来弥补支付缺口的模式难以维持;另一方面,一些寿险公司面临着退保和到期赔付的双重压力。寿险公司退保保费6117.93亿元,同比增长37.25%,退保率6.52%,同比增长0.92个百分点,寿险业务赔付金额4574.89亿元。
寿险发展模式转变的方向
基于理财的产品结构很难体现寿险行业的价值。未来应转型为“基于安全功能,兼顾财富管理”。业务结构以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为主,并有税收递延和税前扣除政策支撑。摆脱与其他金融产品的利润率竞争,建立可持续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成为养老和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数量扩张到高质量发展
主要有三个特点。首先是人数迅速膨胀。从人力规模来看,2012年和2013年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员工数量难以增加,人力规模呈负增长。2015年后取消代理人资格考试。以及行业突然发展等原因,保险业务员人数激增至800多万;增长率方面,2015年为44.79%,2016年为39.55%,2017年放缓至22.77%。
第二,规模人力还是有一定的空增长。2014-2017年平均增长率(当年新增人力/年初规模人力)高于80%,下降率高于60%。相比之下,可以发现规模人力的大幅增加导致了行业规模人力的激增。
与“代理人/总人口”模型相比,2017年中国大陆为0.58%(统计口径:保险公司代理人(人身保险+财产保险)),2016年美国为0.34%(统计口径:人寿保险公司(不含职业健康保险公司)代理人),2016年日本为0.97%(统计口径:2017年中国香港为0.86%,台湾为1.57%)可以发现,中国大陆高于美国,但仍低于日港台。另一方面,虽然人力有限,但中国大陆代理团队的活跃度(月计费人力/总人力)较低(长期低于40%),如何大幅提高活跃度是我们可以探索的重点。
第三个特点是质量隐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人员周转(第13个月/第25个月的留存率)、保单质量(续保率、退保失效率)、人均生产率。
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一是增强“挽留”,加强管理、培训、销售支持,增加团队收入(或活动人均收入),向“加强挽留、培训”的发展模式转型,如平安人寿。2017年,代理人平均月收入6250元,高于城镇单位员工平均工资6193元。第二是技术赋权。保险技术可以让团队实现质的飞跃,为团队配备互联网技术,改善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三是机制赋权,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调动团队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创业精神。让我们来看看国外市场。先看看美国。2017年,独家代理保费占寿险年化保费的38%。大而有实力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独家代理,独立代理(产销分离)保费占51%;再看日本,2016年,全行业寿险公司代理人(个人保险独家代理渠道)数量为23.2万人,减少到1991年的52.3%。为什么会跌,因为从2000年开始,代理渠道(与保险公司)一家签订代销合同的机构;保险代理等销售代表的数量增长迅速,2016年达到100.4万人,正在向规模化、专业化的趋势发展。第四,开放可以促进个人代理制度的改革。改革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错误,回归常识,开放可以避免偏狭。基于国际比较视角重新审视形成有序市场秩序的基本常识,是中国保险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第五,减轻税负,改善发展环境,促进营销团队成长。简而言之,由于保费增长模式和寿险发展模式的转变,个人保险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未来将从数量扩张转向优质发展。
1.《保险业的发展 新形势下保险业未来发展趋势——个险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保险业的发展 新形势下保险业未来发展趋势——个险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29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