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指东周,始于公元前770年、王栋迁都,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这500年的历史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两个时期的划分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案。
第一类放了公元前481年到公元前468年的分界线,主要是根据各种史料对春秋的界定。《杨公春秋》和《谷亮春秋》记载的最后一年是公元前481年,《左氏春秋》记载的是公元前468年。此外,《史记》也有自己的划分方法,以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为两个时代的分界线。周元王没有什么特殊事迹,很有可能史太公也是按《春秋》分的。
有很多春秋
春秋在哪一年结束,哪一年是春秋的最后一年,这种划分是自然的,属于历史学家的主流观点。我们看到的《中国通史》大部分都采用了这种划分。因为孔子编《春秋》,有人甚至把孔子去世前的前479年指定为《春秋》的最后一年。
但是这个划分方案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春秋时代的主题是诸侯争霸,但这一时期并没有涵盖很多争霸战争。比如吴越之战,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成为最后一霸。再加上战国时代的主角是七侠,无法展现魏、赵、汉、齐的崛起过程。
显然,服兵役的故事不应该归到战国时代
第二个方案,分割线定在公元前453年,金、赵、魏、汉三家分治家,标志着战国七雄格局已经形成。以今年为战国之初,抛开完全不能断代的春秋,把目光放在战国身上,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使赵、魏、汉三家的崛起更加清晰,便于战国时期的叙事。而且,作为春秋时代最好代表的志氏家族的覆灭,彻底失去了翻身的希望,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虽然这个计划只关注晋国的变化,但也很有代表性,所以最近市场越来越大。
这种方案避重就轻。春秋史略有赘述,仅侧重于晋国的政治变迁,也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第三个方案出自《资同治鉴》。公元前403年,封韩为诸侯。司马光把这个事件看做战国开始,也不是没有道理。在名分大于一切的文化背景下,只要魏、赵、汉还没有真正分离,春秋时期的晋国代表还在,这还是春秋时期的历史。在注重正统传承的背景下,这个划分有一定的市场,但现在很少有人认同。
这个方案还是以三晋为主,忽略了齐国。战国时期的关键参与者之一齐国天,只是在最初的386年才被确立为正式的诸侯。如果司马光真的看重名分,应该把战国初年放在前386年,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战国时期的魏灭中山、河西之战、李悝变法等标志性事件被转移到春秋时期,显然极不合理。
以上都是关于春秋战国划分的观点。主流观点是根据《春秋》记载的年代来断代,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参照社会性质、军事行动、经济生产、政治活动、文化特征等维度来划分。不同的项目反映不同的重点,人文学科也是如此。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答案,只能说是尽可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1.《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在哪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在哪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541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