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诺设计事务所是在研究和实际项目的基础上成立的,每期6-12人,为期5-10周。在设计办公室讲师的带领下,从零开始,以线上教学为基础,打破地域限制,以工作室教学为基础,回归设计专业本质,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方案,主题涵盖建筑、景观、城市、艺术、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等领域。

这是凯诺的第79个设计工作室

被抛弃的想象力——浪费想象力

导师简介

李风启

2018.09年至今

伦斯勒技术学院,建筑生态学,博士生,研究助理

2017.09-2018.09

库珀科学与艺术促进联盟,建筑,第二建筑硕士,研究援助

2013.06-2016.05

锡拉丘兹大学建筑学硕士助教

黄哲

2018年4月至今

佩里·克拉克·佩里建筑师,纽约

2015.08-2017.12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建筑硕士

2008.09-2013.07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学士

课程详情

这个设计工作室是面向研究的。前期通过对城市垃圾的研究,从垃圾客观存在现象、垃圾材料应用、垃圾转化过程、垃圾运输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垃圾的结构性和探索性的认识和结论,并重点阐述了后期如何将垃圾转化为与城市密切相关的设计问题,从而系统地改善城市垃圾的现状。这个设计工作室的所在地是纽约。根据自己提出的垃圾切入点,可以设计不同的尺度,从结构到城市设计尺度。重点是通过设计系统地改善城市垃圾问题。

第一阶段:“垃圾”的定义

一般可以统称各种废弃物,也可以代之以毫无价值的产品。

“垃圾”在这里是一个开放的话题,可以是对垃圾的直观研究,也可以是对垃圾定义的广泛探索。

图1。《横截面》是一个回应垃圾填埋场的雕塑体,是乔纳森·梅瑟在2008年创作的另一系列雕塑。

第二阶段:垃圾的规模

根据对垃圾的定义和理解,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可以是垃圾回收的材料研究,也可以是城市垃圾系统的建设,选择合理的规模,然后确定研究对象。

第三阶段:垃圾研究对象分析

在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和尺度后,我们试图建立垃圾与不同尺度元素之间的联系,构建解构分析、类型分析和过程分析,得到系统的分析结果,并转化为图形语言,传达设计前期的概念。

图2。格雷厄姆·凯恩在科林·莫斯拉夫特的《建筑设计》中的“循环利用”一节中提到的生态住宅(1972年7月)。[1]

[1]出自莉迪亚·卡尔利普利蒂,“从大便到食物:伦敦南部的生态住宅(1972-1975)”,载于《建筑与景观》,第19卷,第1期,2012年春,(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第87-106页。由格雷厄姆·凯恩和彼得·克伦普提供。

第四阶段:概念转变

根据垃圾研究分析的结果,确定垃圾在城市或建筑中的设计切入点,优化或颠覆垃圾在原有关系网络中的作用。这个过程的重点是准确地将精炼的概念转化为与建筑学科相关的设计思想。

图3。2018年李风启纽约市的数字展示

图4。城市信息转型过程,李风启2018

第五阶段:深化项目

为转化后的概念选择合适的建筑表达,注意对整个概念的分析和推导,有完整的叙事逻辑和流程,进而得到与建筑相关的方案,从空之间的布局和形式角度进行深化,鼓励创意表达。

图5。Hy-Fi,纽约皇后区(2014),http://danilnagy.com/hy-fi

最佳设计奖:马昊天

"

感谢设计工作室的两位导师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的不断建议和指导。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从面向对象本体的角度思考设计。结果大部分时间都在几乎误入歧途的路上研究、阅读、学习新知识。也许最终的设计结果并不完美,但这段时间的学习体验是非常充实和精彩的。

"

纵观我们的日常生活,垃圾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在这个设计室里,我尝试用新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这个存在。我首先观察到的是太平洋逐渐形成的泛太平洋垃圾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当它第一次引起人类的注意时,我们快速发展的消费生活使得越来越多的垃圾堆积在这个地区,而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塑料垃圾,这种垃圾在自然界中极难分解。这让我想到,一个现象背后一定有复杂的原因,在这个设计室里,研究和分析都围绕着这个主题。

我尝试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观察这种现象——垃圾是人类定义的概念。我们改造和利用世界上的存在来满足我们的需求,不能满足我们需求的物质就是我们口中的垃圾。世界上的事情显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云中的水蒸气在气压、阳光和重力的作用下落到地面,落在地面的雨水逐渐汇入溪流,冲刷岩石,滋养生物...仔细看这个世界,一切都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人类世界中的“垃圾”概念无疑表明,我们认为自己在这个复杂的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

这是来自康德带来的认知革命的一个思想。康德认为,我们只能用主观意识去理解世界上的存在。也就是说,康德的思想遮蔽了存在与存在的关系,把人推向了关系的中心。这就隐含了一个思想,就是人与万物相连,而事物之间没有联系,不与人相连的事物就不存在。简而言之,我们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想过我们扔进下水道和垃圾桶的垃圾最终会去哪里,这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当垃圾脱离了我们的意识,我们就已经认为它们不存在了。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它们以如此奇特的方式在太平洋上“复活”时,我们会如此惊讶——一些被摧毁的东西实际上又回到了世界上,它们看起来张牙舞爪,丑陋不堪,发誓要摧毁整个生态系统,残忍地为人类报仇,于是人类也迅速发展出科技武器,利用科学的力量与它们“战斗到死”。在本体论的严密审视下,我们已经可以发现,这场战争本质上是现代人类意识形态诱发的必然冲突。

所以这个设计的主题就确定了。在这个设计中,我想唤起人类重新思考自己的存在方式,试图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束缚,从更广阔的角度思考事物的存在。在设计中,我详细观察了塑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被人类转化和利用的各个阶段,探讨了人类对事物认知的现有方式。然后观察脱离人类视角的塑料制品是如何继续存在的。令人惊讶的是,人类丢弃的塑料垃圾由于自然界的复杂因素而被重塑为新的形式。在夏威夷群岛,塑料被发现与珊瑚、打火机、鸟骨、木头、岩石等混合在一起。,在人类随意的篝火加热下被改造成“塑料石头”。这些自然产生的“塑料石头”,无疑是我们重新审视存在与意识之间复杂关系的最佳方式。

最后,我的设计从这些“塑料石头”出发,观察它们的形态,用数字工具输入随机值,模拟它们不为人定义的不可预测状态,意图在没有人类控制和改造的情况下再现它们的自然存在方式。最后,给出了本设计的结果。它的形式和内容都与人类无关,它自然经历了与万物相联系的不可预知的进化,这是它自己的存在方式。人类可以从任何人类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它,但它的存在方式并没有被任何人类的观察所改变。

这一切就像回到了人类最初居住的山洞。从洞口望去,海洋潮起潮落,草木萌动,云在天空中缓缓移动,阳光漂浮在空的空中。我们站在洞口,好奇地欣赏它们,给它们惊喜,小心翼翼地避免打扰它们。站在这个巨大的未知中,我们不再站在中心,我们也是其中之一,海浪不断在我们耳边回响,在它们激起的迷雾中,我们都陷入了梦境,我们不再是它们的上帝,也许我们不需要。

1.《设计室 设计室优秀作品赏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设计室 设计室优秀作品赏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59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