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和军事家。他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与他强大的军事领导能力密切相关。什么是领导力?作者认为,首先要有自我领导的能力,要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和执行力;对组织的状态和环境有正确的把握和判断;应有效管理其管辖范围内的组织,使其高效运作;同时要善于认识人,领导别人,凝聚人心。确切地说,领导力是一套技能。
戚继光在军事领导上的表现是:能严格自律,实现自我领导;在战场上,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军事形势,认识自己和自己,充分利用自己的军事条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带领军队以最低成本实现军事目标,提高军队战斗力;让你的复制能力,影响周围的人和下属,形成合力。本文将从戚继光的抗日战争入手,阐述他的军事领导,解读一个深刻立体的将军。
自我领导:严格自律,善于学习
十七岁时,戚继光接替父亲的职务,成为登州卫司令。但他不愿意安逸,不愿意享受祖先带来的恩惠,而是严格自律,积极钻研。首先,他熟悉中国传统艺术书籍,如《孙子兵法》、《伍兹》、《刘涛》、《尉犁子》、《司马法》、《太白静音》等。著名的《侯丰不是我的本意,我希望海波平》这首诗,是戚继光在读兵法的时候写的。其次,他勤于练武,练就了一手好功夫。他的箭术和枪法在明军中首屈一指。
嘉靖二十九年,戚继光赴京参赛,正赶上蒙古土木部首领安达,率军进犯京师。今年取消了吴壮源的选拔。当时戚继光轻描淡写地玩弄了陈寿宇的策略,暂时担任将军旗牌,督办北京九门,积极参与反鲁问题。之后继续学习武术知识,提升自己。随着地位的提升,戚继光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更加注重学习别人的长处,欣赏兵法的精妙之处。
戚继光和俞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互相了解后,向俞学习棍术。当时天下只有犹大的洒家,戚继光虚心向他学习,教他的士兵们练洒家,加强洒家的实战。戚继光也善于创新制造武器。鸳鸯阵中的狼是戚继光根据矿工采矿时使用的长杆改进而来。此外,戚继光在组建水师时,还改进了火炮,装在船上,取名为虎蹲炮。卧虎藏龙炮曾经给过敌人沉重的打击。
戚继光入梅岭
戚继光学习新式武器的精神强于同时代人,为他领导明军走向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戚继光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民族英雄和军事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爱国热情。戚继光年轻的时候写过一些豪情壮志的诗,说“封侯不是我的本意,而是希望海伯平”,表达了他的志向,表现了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的虚怀若谷。
虽然晚年因张的介入而被撤职回国,但戚继光仍然记得自己的军旅生涯和报国志气。在回山东老家的路上,路过梅岭时,戚继光写了一首诗《入梅岭》,最后一句是“我觉得一切都很熟悉,但我把梅关当成了玉关”,让人发自内心地佩服他的爱国主义。定义伊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反映在现实生活中,是它的自我管理能力。
正是因为这种严格自律、不断学习的精神,戚继光赢得了无数战斗,成为明朝的战神。
判断情况:知己知彼,准确判断
戚继光精通《孙子兵法》,但并不局限于《孙子兵法》的内容,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更深的理解。至于双方的战斗力,戚继光在实践中逐渐产生了理性准确的判断。浙江开始抗日的时候,戚继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第一次对敌是在龙山研究所,当时明军四千人,敌军八百人。本来按照戚继光的计划,是以4000人围歼800人,力争彻底消灭敌人,这也符合他“不大举入侵,争取最好,但绝不再犯”的思想。
戚继光创造的武器——郎魁
但当时明军战斗力极差,伏击战变成了追击战,优势变成了劣势。战争结束后,戚继光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总结,认识到明军战斗力弱、倭寇战斗力强的原因,同时也想到了守敌的策略。他多次要求浙江巡抚胡宗宪允许自己选拔和训练士兵,招募和组建新部队,同时改造和创新新武器,以抵消敌人的优势。
敌人有三个优势:第一,他们的主体是武士和浪人,以打杀抢掠为生,有很好的体力和功夫基础。对付这些敌人,一定要选择身体健康,有勇气,有一定功夫基础的人来对抗。第二,敌人用的是日本刀,长而锋利。明军使用的大刀长枪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因此,戚继光创造了一种新的武器——狼,来对付敌人,并改进了长枪来利用武器。第三,日军进攻时使用蝴蝶阵和长蛇阵。打起仗来,吹海螺,挥扇,阵首阵尾功夫最强。
在训练过程中,戚继光改造了唐顺之的鸳鸯阵,并结合自己的兵器舒朗,组成了十二人鸳鸯阵。这种阵列符合江南水网密集的地形。适合与敌小规模巷战,可以换阵,也可以两仪阵,也可以三才阵。其实战斗的核心是多赢少赢。只要一个人面对面作战,这场战争就会形成两三个战的状态,在藤牌、标枪、队友的支持下,严重破坏敌人的有效力量。
正是因为戚继光的知己知彼和理性分析,他才想出了战胜敌人的战术和方法。所以他率领的戚家军一进入战场,就所向披靡,甚至大败敌军。
戚继光改良元阳阵
领导业务:如果命令是固定的,做出正确的决定
戚继光作为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在战场上可以说是指挥有方,对战斗节奏的掌握高超而精准。戚继光在浙江战场上节节胜利,使敌人不敢在浙江、江苏劫掠,反而扑向福建,使福建抗日形势严峻。福建巡抚尤真被批准向嘉靖皇帝借戚继光,于是戚继光来到福建前线抗倭。他打的第一场硬仗是攻击敌人的巢穴——于恒岛。
于恒岛是一个离陆地只有五英里的岛屿。涨潮时与陆地隔海相望,退潮时与陆地被一片泥泞的沙滩隔开,只需一个半小时,易守难攻。福建明军几次进攻失利。有人认为戚继光应该把福建首战放在其他地方,但戚继光认为贼先捉到王,要打就打最凶猛的敌人。所以戚继光对操作步骤做了周密的安排。就这样,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戚家军凭借巨大的力量,彻底击败了盘踞在岛上的敌人,斩了二千六百多人,救了四千多人。
如果战场上的指挥是坚决的,胜利的,那得益于平时严格的训练和严格的纪律。在练兵方面,戚继光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体现了一个优秀军事家在练兵方面的领导能力。比如在体能训练中,戚继光要求“每个士兵都要学会跑步,一次跑一英里,不能气喘”;军事技能方面,士兵使用的每一件武器都有技术考核和要求。即使是集体军训,戚继光的要求也和其他将领不同。
别人的野战演习是集体演习,喊口号,戚继光要求士兵练习站姿,向前走,拿东西不动等。,而且需要很长时间。这不仅锻炼了士兵的耐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从而导致了齐家军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据《明史》记载,戚继光守蓟镇时,要求从戚家军带三千人到长城一线防守,为边防部队树立榜样。“浙江兵三千到陈郊外。雨下得很大,从早上一直停到天亮。边军大骇,自然知道军令如山”。
戚家军的执行力、忍耐力、军令的严肃性,极大地动摇了边防部队,意味着戚家军纪律严明,戚继光的军事领导高超。
领导别人:选兵训练,爱兵如子
军事家戚继光也擅长领导别人,争取别人的支持。要领导别人,首先要认识人,戚继光在组建戚家军的时候确实花了一些时间思考。他在义乌选兵的时候提出了一些选兵条件,可以概括为“四用七用”:选兵的不可用,花枪花刀的不可用,四十多岁的不可用,有偏见固执的不可用,所以对有高见的不可用,白胆小的不可用,耍了多年把戏的不可用;只能在膂力壮,肉实厚,眼灵,外形简约,身体方便,手脚舒服,畏政,有一点福报,年龄三十岁以下的情况下使用。
即便如此,戚继光在训练中也不敢大意。他在野外锻炼、武术、体能、技能、法律等方面也是如此,并进行高强度训练。最后,他培养了著名的戚家军。就军事领导而言,戚继光在训练上与众不同的是做思想工作。戚继光擅长讲学和与士兵交谈,他的艺术著作《纪晓舒心》记录了许多演讲。为什么要做思想工作?因为他想解决军人思想中的两个疑惑: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了谁。
无敌的齐家军
在《记小舒心》中,他多次提到,抗日是为了“保护活着的人,保卫大陆”,即保卫国家,保卫和平。这让士兵明白战争的正义,可以激发他们的战斗精神和保卫国家的勇气。当第一个问题解决后,第二个问题将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为受苦受难的黎巴嫩人民,为我们周围的人,为我们自己而战。随着意识形态的提高,戚家军士兵在战场上杀敌时有激情,有动力,有理性,戚家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自然强。
戚继光在训练中纪律很严,可谓严苛。但平时带兵的时候,他像个孩子一样热爱军人,与军人同甘共苦。他认为将军和士兵是一个整体,就像身体一样,“丈夫会,心会;兵,兄弟姐妹也”。因此,他的武将和士兵都非常敬佩和爱戴他,愿意在他的领导下进行抗日行动。他珍惜战士们的生命,只要求他们在战前好好练习,精心安排,免得错过什么。他要求士兵在战场上杀死敌人的同时确保他们的生存。
戚继光在台州打了九个胜仗,打了九个胜仗,整个台州战役持续了一个月,打死日军近六千人,而戚家军只付出了二十人死亡的代价。这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戚继光领导他人的独特人格魅力,选兵训兵的严格要求,管兵爱兵如子,都体现了他强大的军事领导力。戚继光在台州大获全胜后,胡宗宪大为惊讶,亲自写了一份公文,向朝廷展示戚继光的伟大功绩,可以作为戚继光军事领导的集中体现。
戚继光雕像
总结起来,戚继光的军事领导主要体现在:在自我领导方面,严格自律,善于学习,有益于世界价值观和执行力;在判断形势上,对当时的环境和战争走向有着精准的把握和判断,对自己和自己都有所认识;在领导业务方面,要有效管理齐家军,指挥定了就做出正确决策,让其超级有效,战无不胜;在领导别人、选兵练兵中,善于识人用人,能凝聚人心,带动人才发展。由此可见,戚继光不愧为中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杰出的军事家。
网络图形共享
1.《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戚继光究竟有何独特的军事才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戚继光究竟有何独特的军事才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608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