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研究局532号
作者|周天勇
根据世界人口大国和陆地面积大国的经验,我国调水规模远远不够。作为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调水和土壤改良项目的有效发展关系到国内用水、粮食安全、生态平衡、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金融安全等多个方面。同时,随着中国服务业比重达到51.6%,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延长工业化阶段,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无疑需要充足的水资源支撑。基于此,作者认为我国目前的调水改土工程在技术、水源、土地等方面都是迫切而成熟的。要把调水改土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提高就业质量,让人们获得土地等财产性收入,扩大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延长工业化,顺利跨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实现进入高收入国家的目标。
关键词:调水、土壤改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高速增长;深化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换了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换地、耕地、修交通、建城市。东西线南水北调、三峡水库等各流域梯级大中型电站的建成,新疆垦区、北大荒的开发,以及从过去的大庆、鞍山等多产城市到今天的综合经济社会大都市圈、城市带、大中小城镇、农村社区体系的初步水陆空干线、枢纽港,都是我们建设、发展、建设的成果。没有这些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就没有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所以,今天我们还需要发展,大项目,大建设?
首先,水供应的不平衡危及中国未来的安全和发展
现在有学者和政策研究者认为并向中央建议,中国已经发展到现在的水平,水利、交通、城市基本形成,能源和工业生产能力开始过剩,粮食缺口可以靠进口来平衡,投资效率低,浪费和消费高,政府债务杠杆率不低,应该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不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开发和建设。这种观点是有争议的。
表1
印度和美国在世界上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国家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水转移。与他们相比,中国在规模、人均和平均土地面积上有着特别大的差距。从表1可以看出,到2017年底,美国人口还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调水规模300亿立方米,人均调水94立方米;印度人口13.4亿,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调水1386亿立方米,人均调水103立方米,每平方公里调水4.7万立方米;加拿大人口不到3700万,占中国人口的2.6%。输送水量1390亿立方米,人均3757立方米,每平方公里1.4万立方米。而中国的调水只有337亿立方米,人均调水只有24立方米,每立方公里的调水只有3500立方米。事实上,美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埃及、以色列等人口多、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沙漠面积大的国家,都实施了大规模的引水改土、土地开发与扩张空战略。
我们是一个南北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的国家,北部和西北部有大片未利用的土地,重建后可以利用。但从引水改土和拓展开发空来看,是世界上人口和土地最多,开发程度最低,水利薄弱的国家。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网站,王光谦等主编。世界水资源转移项目,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
中国水资源安全形势最为严峻。土地、水和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种最基本的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第三大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估计储量为1145亿吨。中国的石油储量只有60亿吨。虽然世界排名第九,但2017年人均水平很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67.4%,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3%。但未来中国能源安全形势将放缓:世界油气供应多元化,竞争激烈。美国页岩油革命后,逐渐从油气进口国转变为油气出口国,世界油气生产和供应呈现多元化。新能源将取代传统能源。随着太阳能、风能和氢能在我国的发展,成本逐渐降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布式发电的功耗不断扩大,新能源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中国有可观的页岩油储量。根据2004-2006年中国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国内页岩气资源量为7199.4亿吨,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432.4亿吨;页岩油资源476.4亿吨,可采页岩油资源159.7亿吨,可采页岩油资源119.8亿吨,远远超过传统的可采油气资源。能源交通建设已初步完成。
然而,中国当前和未来的水资源安全形势比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得多。
首先,中国水资源极度匮乏,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区域分布不均。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区域分布本来就不安全。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仅为212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美国的1/5,居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分散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只有9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约643立方米,分布极不均匀。
图2
其次,未来工业化与日益城市化之间,以及对生活用水的需求与水资源供给能力之间,会出现严重的失衡,水资源供给与可持续发展之间会出现供给不安全。根据张培利等学者的总结,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oBen Fogel 认为,中国未来有充分的潜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但必须解决缺水的约束。BWCHINES中文网也发文指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头号问题。量子基金创始人吉姆·罗杰在谈到2012年中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时,将水资源列为唯一令人担忧的问题。根据Consonery的说法,中国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工业化和城市化将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陈佳琪分别预测了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到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到10148亿立方米。张培利根据7%的经济增长率和《国家水资源综合规划》确立的万元GDP用水目标,认为2030年我国总需水量将达到10780亿立方米。2017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刚刚超过41%,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为58%,平均50%,落后日本、韩国、台湾省22个百分点。按照正常的市民化城市化水平,2035年至少要达到80%。根据水利部《水资源公报》多年数据,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相差135。到那时,城市人口将比现在多4.5亿左右,仅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就将增加220亿立方米。
第三,粮食不安全的重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和地区分布不均。根据海关公布的数据,2017年和2018年,中国分别进口了13062亿吨谷物和10849亿吨大豆。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2017年和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分别为6.1791亿吨和6.5789亿吨,进口分别占当年产量的21.1%和16.5%。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一些欧洲国家的大规模生产方式的现代农业中,只有几百万到几十万劳动者从事大规模农业,平均劳动量在几百亩到一千亩之间,而我国仍有2亿劳动者从事平均劳动量在9亩以上的农业,形成了压倒性的成本竞争。城市化的滞后使得农业人口迁移和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城乡收入差距绝对值越来越大,农业对国家补贴的要求越来越强。中国农业受到种子安全、农业竞争安全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极大威胁。
第四,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生态脆弱和不安全的根本原因在于水资源供给不足和分布不均。有学者认为不适合干旱地区大规模引水和土壤改良,会破坏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需要认识到的是,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导致西北内陆地区蒸发和降水升降,部分湖泊衰退干涸,部分冰川河流流量减少断流,部分地区因植物生存困难而成为沙漠;没有水就没有生物的生存环境,只有动植物生长的水。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是水资源短缺;人类在其中的生存、生产和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与自然生态争夺水源,使生态更加脆弱和受损。因此,只有通过调水增加供应,才能形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的平衡组合,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比如在古代,四川虽然有嘉陵江、岷江、大渡河、长江等水系,但成都平原的很多农田仍然是因为河流而无法灌溉的旱地。公元前256年,舒勤的守护者李冰设计建造了都江堰,这是一个位于平原西部岷江干流上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保证了四川盆地水资源、农产品和淡水供应、粮果生产、渠荫、柳树等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繁荣。古今对比,向西北和华北调水调土是近代中国确保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五,西北水土转移,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吸引产业,建设城市,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人口流动和迁移,是中国民族融合、边境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当务之急。新疆虽然面积162万平方公里,但2017年有2445万人,其中97%拥挤在只有8.9%水的绿洲,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达165人,比全国每平方公里145人的人口密度高出20人。这说明如果不调水改良土壤,扩大开发周期,从区域自然和经济承载能力来看,增加人口规模,实现新疆民族融合是不可行的。鼓励当地汉族生育和增加人口,发展新疆经济,特别是南疆调水改良土壤,是吸收流动人口、加强民族融合、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关键。在新疆,只有水资源安全,边疆才有和平繁荣,民族才有团结。
第六,调水改良土地,增加可利用土地的财富,形成以土地为基础的高效农业、新型制造业、住宅和城市,是中国未来货币发行和吸收的资产基础,使中国能够发展经济,稳定货币、汇率和金融,保障中国的金融安全。有人认为,像2009年那样,大规模开发土地和水,投资和开发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此外,由于近年来整个国民经济的杠杆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会造成债务风险、货币过度和金融体系不稳定。在人口相对收缩时期,货币发行的基础是什么,内向发展模式下的黄金还是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的美元?我觉得应该是价值低不容易贬值的土地财富。在产权清晰、市场可交易的体制下,在开放的制度经济中,当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国内消费型转变,当人口相对萎缩老龄化、需求追求经济繁荣时,土地财富的增加,包括土地型创业、土地型建设、土地型住房,应该是国内货币发行的基础。在我看来,选好方案、统筹储蓄、控制预算、审计监督、长期国债、社会投资、土地改革、市场运作、国企民企、平等准入、集聚人口、发展产业,可以形成强调成本效益、增加良性资产、寻求投资回报、获得经营收益的调水和土地改良实施机制。它不是简单的计划和行政调水,而是市场经济模式的全面发展,这是保证资产和收入的债务和投资的关键。否则要么是人口增长乏力,结构老化,货币发行放缓,流动性萎缩,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乏力;要么货币硬通货发行,没有财富扩大吸收,导致较少资产价格快速上涨,要么全面严重通货膨胀。
第七,引水改土和扩大发展空是推进城镇化、转移农业劳动力、扩大创业和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有承受能力的国内消费需求、延长工业化、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健康增长发展的关键战略。过去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业化的推进、外需的利用和外向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然而,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想走中国的成功发展道路。他们比中国有更便宜的成本优势。他们复制了中国过去的一些经济做法,从中国这个最大的制造基地吸引资本、企业和产业,然后出口到发达国家,这无疑与中国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和国际市场竞争。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振兴制造业,利用减税吸引外资、跨国公司和制造业,特别是在中国;以提高就业率、消除收入差距和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为重点的政策又回到了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也出现了贸易冲突。2006年,中国出口总规模占当年GDP的35.36%,现在已降至2018年当年GDP的19.58%,下降15.7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与2006年相比,中国的出口需求减少了125,872亿元。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前有障碍,后有追赶。他们不愿意从中国向他们的国家出口更多的产品。相反,他们希望更多地争夺中国的出口市场,向中国销售更多的产品。但是中国自己的工业化还没有结束,60%的居民工业消费品不满意,或者说不完全满意。在这样的国内外未来形势下,中国确实需要从过去的外向型工业化战略转变为以扩大消费需求为主导的经济发展,从而顺利完成工业化,在人口特别老龄化之前实现繁荣,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实施调水改土扩大开发空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而实施调水改土扩大开发空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策略。改变水资源分布,适当调整人口和劳动力的区域结构,接受东部制造业在中国的转移,增加其创业就业机会,扩大增量国内消费需求,形成新规模的国内消费需求,疏通中国北方的经济流动和流通,包括经济流动方面的一带一路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对外开放新格局下继续推进中国工业化。调水和土地改良,通过土地产权和配置制度的改革,将更多的土地使用产权,也就是土地财富和资产,更加平均地给予居民。总量扩大到26亿亩至28亿亩耕地,新增建设用地6000万亩至8000万亩。在耕地和建设用地供给宽松的情况下,取消耕地红线和建设用地指标控制。一般城市、县城、建制镇可以由地方政府独立规划管理。只要符合土地利用空空间和功能规划,农民、城市居民、用地企业和开发商可以单独合作。新开发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交易、出租、投资、抵押和继承。一方面,人们可以拥有土地财富,放开自己的庭院和别墅,鼓励合作建房,生活方式多样化,降低房价,避免地方政府分配过多的土地财富收入,或者土地集中后开发商卖给居民的高价,将居民原本用于消费的那部分收入转移出去,使国内经济消费萎靡不振,生育乏力,失去活力。另一方面,居民可以建立小型加油站、客栈、酒店、小型加工厂、农场、林场、果园、观光和娱乐景点等。,从而激发人们拥有财富和利用本地资源发展业务的热情。扩大以土地为基础和内容为基础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增加土地相关居民的收入,扩大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应对压缩中国出口的激烈国际竞争。
第八,人均水平低,水资源分布不均,是中国未来现代化的短板。水不强,中国就不强;实现中国在21世纪的复兴,前提是把自己建设成一个水力大国。如前所述,在能源供应方面,中国国内煤炭储量可观,开采和加工能力规模最大。除了自产外,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石油天然气供应市场已经形成,页岩油等国内储量潜力巨大。煤球水力发电能力大,光伏、风力发电发展迅速,输电网基本形成。此外,超高压技术和设施领先世界,分布式发电也在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已形成纵横网络,与世界接轨,初步实现现代化,如远洋和内河航运、公路、铁路和高铁、火车和汽车、航空空飞机、车站、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化方面,大都市区、城市带、大中小城市、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上至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为世界现代大都市;下到偏远地区的县城,从老旧的土路和两旁低矮房屋的小街道,变成了柏油路、两旁绿化、筑林、路灯明亮、街巷众多的小城市。中国除了在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外,工业规模最大,门类最全。可制造高铁复兴机车、火核液压马达、重型挖掘机、海洋石油钻井生产平台等。它有能力建造大跨度桥梁和长距离隧道,是汽车、家用电器和移动终端的最大生产商。
但与美国、印度、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在可利用的土地和水资源方面是一个弱国,平均耕地水平比日本、韩国等国家低1/3半。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分布不均,人均耕地和建设用地过低,降低了国内能源和交通系统的利用率,抑制了我国进一步的城市化、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制造业的国内转移、外流资金的吸收和滞留,缩小了我国经济对外竞争后的国内回旋余地, 因此,化水为土,扩大发展空不是一件应该做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未来民族运动的一件大事。
第二,调水和改良土壤:21世纪中国复兴的最大工程
除了现代化的交通、城市、工农业,骨干水利工程、丰富合理分布的水资源、优质的土地和高比例的可利用土地,即水利和土地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和竞争力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水利和土地,就没有现代化的国家。从古代到现代,再从现代到现代,传统水利工程发展成为现代水利系统。中国古代,人类村落和农田防洪受阻,大禹改为疏。古时候,人们挖井提水做饭、洗衣、饮水;发明了水车和沿河水车,用来灌溉和研磨田间的谷物;筑坝蓄水;秦朝时,李冰父子在成都平原修建都江堰灌溉。始于春秋时期,为吴国伐齐所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隋朝大规模扩建并延伸至都城洛阳,与郡相连,在元代整修时废弃洛阳至北京,主要用于南北物资运输。
在现代,防洪、蓄水、灌溉和发电的功能已经建立。中国已建成三峡大坝和长江、黄河主要支流的梯级水库电站;中东线南水北调工程启动了规范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工程。
今天,中国已经进入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阶段。即从传统的小规模、平面、单块土地、局部防洪、蓄水、灌溉、发电、航运、调水的水利系统,到大规模、立体、海陆双向调水、调水与土壤改良相结合、功能全面、基本满足土地开发利用对水资源更均衡分配的需求,与交通、城市、农业、工业等经济系统相匹配的现代工程、人工智能水利网络系统。
中国应该进入水利现代化时代。如上所述,新时期水利现代化的任务是:增加中国北方经济带的水资源供给,开发利用和深度利用北方广大未利用和未充分利用的土地;提高人均耕地水平,确保粮食安全;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居民、企业和国家土地及相关房地产的财富和资产,丰富居民,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改变耕地和建设用地资源的紧张约束,解除耕地红线,取消建设用地指标,使土地要素配置由市场决定,建立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调水改良土壤,扩大发展空,促进城镇化,人口搬迁,就业增加,收入增加,工业化延长,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将顺利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首先,在337亿立方米输水能力的基础上,建设和形成750亿立方米的输水能力,使中国未来的总输水能力达到1100亿立方米左右。这个目标和世界上一些人口多、土地大的大国相比并不高。人均调水水平比美国低21立方米,总规模分别比印度和加拿大低286亿立方米和290亿立方米。
从用水结构来看,北部新经济带东部主要靠海水淡化向西输送,中部来自南水北调西线空中供水和调水,西部使用空中供水、西线西藏调水、伊水量援吐。需要克服的技术、工程和其他项目有:
4.邓宏图、徐保亮、邹杨。中国工业化的经济逻辑:从重工业优先到比较优势战略。《经济研究》,2018,53。
5.、胡、。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基于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双重属性的视角。城市发展研究,2018,25:61-67。
6.任保平。新时期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解读与实践取向。《学术月刊》,2018,50。
7.侯梦阳,姚顺波。空之间的溢出效应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的门槛特征。资源科学,2018,40。
8.陈子芳。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省级特色及战略路径。区域经济评论,2019
9.刘宏远,陈一男。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农村经济,2018:22-27。
10.冯雷、李江、郑文波。农民认知、农地确认与农地制度变迁——基于中国5省758名农民调查的实证分析。公共管理杂志,2019,16
11.、张、、欧阳如彬。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安全:成就、问题与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18。
12.张培利,,连:中国水资源能否支撑中高速经济增长。《经济学趋势》,2015,
网易研究局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金融专业智库。它整合了网易独创的金融多媒体矩阵,依托国内外数百位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对经济学中的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和解读,以一种姿态打造前沿的金融智库。
移动微信公众号,看看这里看不到什么
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
1.《周天勇 周天勇:这才是中国21世纪复兴最伟大的工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周天勇 周天勇:这才是中国21世纪复兴最伟大的工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66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