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写了很多书,但没听过他的名字,就听过他的课《熊逸学园带你走过52部思想经典》。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他的讲座,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我想知道这52本书。这些经典(春秋、左传、杨公传、谷亮传、周易、诗经、尚书、义理、礼记、李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老子、庄子、荀子、管子、官话《六祖坛经》、《心经》、《藏菩萨本愿》、《人间词话》、《红楼梦》、《理想国》、《赫拉克利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希腊罗马名人传》、《论自由》、《论新闻自由》、《耶诞歌》、《寡占铁律》、《玄学》、《政治学》我就是想通过熊逸的讲座快速的读完这52本书。

坦白说,这52部经典到今天还没看完。不是熊逸讲的不好,而是我自己不够重视。听完就忘了前面,总觉得时间不够。但是对熊逸的印象变得很深。从他的讲课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把这些书读透了,读到了一定的高度,读出了精华,占有了高度,梳理了逻辑。一个人要把这么多经典读透,用简单的方式解释,并不容易。所以,他有一些发自内心的敬佩。

去百度搜了一下熊逸,发现关于他的信息很少,甚至有人还在讨论他是男是女。真的是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熊逸也不是他的真名。他经常用不同的假名写作。据说他是个没上过大学的人,不是受过训练的人。反而让我明白了他的思想和见解为什么那么优雅奔放,完全不受约束。真正的高手从来不问背景,就算背景好也不靠背景吃饭。优秀的人,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只是展示自己的实力。我和人交往,如果名片上写了很多头衔,基本都是虚张声势。在百度上搜了一下,发现熊逸确实是一个厉害的人,写了那么多书,跨越了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等多个领域,而且大部分的书可读性都很强。他的视野不仅在国学领域,而且在对其观点的引用和分析上。据说这样一个学得好的人才40岁左右。

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天赋和智慧,还有人格和习惯的力量。性格方面,一个人需要能够静下心来才能学习。据说他很少出门,只为了买生活必需品,在餐厅点一个菜吃。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房子,自己住进去,留个窗户给他送饭就行了。这让我想起屠格涅夫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和一个房东打了个赌,如果他在一个房子里呆了十年,房东的财产就是他的。结果房东同意了。这十年间,这个人每天看小说,看音乐,看历史,看哲学,看宗教,最后什么都不看就进入了冥想状态,成为了一个可以通达世界的资深学者。十年的最后一天,他突然走出房间,放弃了对房东财产的主张。在能力习得方面,熊逸无疑养成了思考和专注的习惯。不喜欢学习,不喜欢思考,就出不了那么多思想性的作品,你的知识面就会那么深刻和广泛。

年初,熊逸又出版了《佛教五十讲》。这个对我来说很有意思。不是我信佛,而是希望对佛法的因果有更客观更好的认识。在我心里,佛教不是一种宗教感情,而是一种实用的人生哲学和态度,至少有一部分是这样的。了解佛教的前因后果,不仅可以清楚地识别出最重要的佛教原则,还可以摆脱围绕佛教几千年的迷雾和宗派纷争,回到一颗面对宗教复杂的平常心,把提升人生高度和幸福的最重要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日常事务中,让自己面对纷繁的纠葛,有一点人生的开悟,就像走夜路,总需要一些星光的指引。熊逸的《佛教五十讲》剥去了佛教的神秘外衣,用心理学等科学分析方法解释了一些现象,实际上使佛教回归了本原,更好地起到了教育修行者回归理性的作用。所以《佛教五十讲》对我来说很开胃,一下子全听完了。

因为“佛教五十讲”,所以用Kindle下载了熊逸的《思辨禅趣》一书。这本书是关于六祖坛经的,对六祖坛经记载的慧能的言行做了概括性的阐述和总结。然而,这本书并没有对《坛经》进行全面的分析,而是一如既往地站在佛教发展史和佛教教义和行为的社会分析的角度,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佛教在《坛经》背景下的前世。虽然也是家族说法,但是让你觉得豁然开朗,太阳升起来了,让你觉得佛教已经不是那么深奥繁琐的宗教了,至少以后进入佛教的道路基本是清晰的。熊逸就像一个引路人,用平静却温暖的姿态告诉你:在这片森林里,你要跟着什么路标走,才不会迷路。

当我终于读完《思辨禅》的时候,正好是在不丹旅游。不丹是佛教国家,拜佛及相关的宗教人物,如莲花生大师,比比皆是。那里的人不在乎不同学校的不同教义。而是将佛教所传授的慈悲、善待他人、淡定、不贪等核心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举动中。宗教据说是麻痹人类的精神鸦片,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因为佛教而变得更宽容,更少功利,更多退让,更少贪婪,世界就会更和平,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1.《熊逸 老俞读书 | 熊逸和他的《佛学50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熊逸 老俞读书 | 熊逸和他的《佛学50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68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