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引用词语

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处于极其关键的位置,多年来一直被视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改革开放40年前开始的时候,占当时GDP 60% ~ 65%,就业总量30%的非农产业,基本上都是“独霸全国”的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包含很多内容,但其核心是国有制改革,即改革国家投入国有资本直接开办和经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不用说,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临的根本挑战是国有制能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这是80年代以来困扰中国改革的“历史问题”。在国外,90年代华盛顿共识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国有企业不能改革。在中国,市场经济和华盛顿共识的反对者在理论上是完全一致的,他们也认为国家所有制和市场经济只能选其一,不能两者兼而有之。

1992年,中国正式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根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含义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同时改革而不是放弃公有制。具体而言,通过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可以改革为真正意义上的对经营决策负责、独立承担风险的企业,从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和发展”。同时,国家当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平等对待各种企业”。

党的十四大的选择,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模式定下了方向。在此基础上,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为“基本经济制度”,正式接纳了非公有制经济,赋予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此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都重申了同样的原则。

相对而言,质疑或否定中国选择这样一条道路的现实可行性,要比论证容易,因为传统的公有制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冲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将二者有效结合的先例。但今天回想起来,应该说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选择的道路是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从国有企业主导非农产业的经济结构开始,实现了4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考虑到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国有企业改革不成功,过去40年的发展奇迹将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大改革大重组,加快了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融合的步伐,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质量和效率。从1998年到2007年,国有企业绩效连续10年提高,与非国有企业的差距大幅缩小。国家金融和金融体系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处置了巨额不良贷款,保持了稳定健康的发展,为释放21世纪前10年的增长潜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重要的是,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为民营企业的崛起和成长开辟了空期,使整个经济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所有制各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经济增长和民营企业的崛起创造了就业机会,降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成本,使国家在国有企业劳动力减少一半、约3000万人下岗分流的情况下保持社会稳定成为可能。在企业层面,由于国有企业的多种所有制,越来越多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始形成,国有企业自身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国企和90年代完全不一样。从全球来看,很难找到比中国90年代改革更成功的国企改革案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企改革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必须清楚地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由于国有制不断改革释放出的经济活力,而不是其存在本身。如何把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历史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在我国,随着非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合理界定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角色,保证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已成为日益紧迫的挑战。同时,由于国内市场的开放和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参与度大大提高。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以国家所有制为主的模式与全球市场经济秩序之间的摩擦和冲突累积多年,然后随着2018年中美经贸关系的紧张而变得集中。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改革面临新的挑战,必须从新的起点出发。

另一方面,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以及以“放水养鱼”为初衷的不分红政策,使国家在国有企业中积累了巨额国有资本。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非金融类国有企业总数已达17.4万家,投入其中的国有资产或国有股权资本总额从1998年的4.8万亿元增加到41.6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国有资本投资总额没有相应的公开统计数据。根据笔者对27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年报数据的分析,2016年底,财政部、中央汇金、社保基金、五通书在这些机构持有的股权价值为6.7万亿元,其他国有机构法人和地方政府持有1万亿元,合计7.7万亿元。根据这一估计,国家对非金融和金融类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投资总额至少为50万亿元,超过2012年GDP和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随着国有资本的巨额投入,国有企业在金融、能源、交通、通信等战略性产业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即使在一般行业,国有企业在总资产中的份额仍占近40%。国有资本的总规模和国有企业在重要行业中的地位,意味着国有企业改革能否进一步成功推进,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继续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根据变化的经济环境确定目标和思路。在过去的40年里,特别是在早期,“搞好”搞活国有企业一直是一个主要目标,因为在过去的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利润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整个经济效率的提高。然而,今天国有企业改革所处的经济环境却大不相同。国企亏损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国企对经济增长可能做出的贡献远远超出了自身的利润。本文试图提出的观点是,除了继续提高国有企业的自我效能外,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围绕四个任务进行:

马来西亚PNB是一家管理单位信托基金的国有公司,成立于1978年。建立PNB的最初目的是重新分配财富。根据当时的“新经济政策”,政府从私人公司购买一些股份,分配给马来人。然而,政府不希望看到这些股份最终集中在少数富有和强大的马来人手中,也不希望看到获得股份的马来人将其股份出售给非马来人。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政府设计了一个全国和平运动。要点是,几个单位信托基金负责持有政府从私人公司购买的股份并获取利润,并为作为受益人的马来人开立账户并将利润分配给他们。该单位信托计划的管理结构包括三个部分:亚雅桑·帕拉布兰·布米普特拉;⑵Permodalan national Berhad;⑶阿马纳·萨汉姆·国民阵线。YPB是PNB的投资规划和决策机构,由总理领导。而管理该股信托基金的ASNB是PNB的全资子公司。然而,ASNB管理的11个单位信托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不再是政府分配给马来人的公司股份,而是他们自己的储蓄。PNB已经成为帮助马来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增加储蓄的重要机构。PNB的投资包括少数股权和控股权。此外,PNB还开放了单位信托以外的其他业务。

方框图1单位信托计划的基本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PNB公司简介及以下文件:Horii,第281-313页;萨勒和梅亚南;PNB,20 .

0 6

结束语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走上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即在不放弃国有制的情况下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其核心是将传统国有企业改造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商业实体,同时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虽然国企改革与其他改革相比还远不尽如人意,但考虑到国企所起的重要作用,应该说中国已经成功选择了这样一条国企改革之路。40年来的实践表明,国家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是可以改革的,它们的改革可以释放经济活力;但前提是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而不是扭曲市场机制。

今天,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一个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在国内外市场上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是一项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特别是,如何实现中国经济模式与全球市场经济秩序的兼容,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挑战。在今天的全球经济中,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中国过去的发展尤其受益于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改革公有制和国有企业,使之适应全球市场的市场经济要求,符合中国的发展利益。中国的发展战略不是与国际市场脱钩或开始自己的小圈子。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使国家积累了超过50万亿元的巨额国有资本。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放弃国有资本所有权不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

因此,正确的方向只能是继续坚持90年代初确定的改革道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公有制和国有企业,在更深层次上实行基本经济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政府进一步退出企业层面的微观经济决策,将其留给竞争的市场参与者,包括非国有企业、管理国有资本的专业投资机构和经营国有企业的企业家;政府以更加超然的立场,着眼于确保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以国有资本收益改善民生、调节收入差距,为国有资本原所有者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这样,不仅有助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有助于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这篇文章最初包含“比较97”

林文编辑

1.《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再出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再出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695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