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李晓军
□我们的记者于一博
民间有个笑话,说谁也拦不住懂武术的流氓。现实中有一种人更可怕,那就是“知识产权流氓”——他们披着知识产权的合法外衣,专业地做碰瓷的非法经营活动,为的就是敲诈勒索。
典型的例子就是“恶意商标”。调查显示,2016年,超过81%的商家曾遭受“恶意商标”投诉;这些“恶意商标”其实可以投诉近6000万件商品,涉及900万商家。
针对“恶意商标”现象日益猖獗,近日,包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在内的三家学术机构联合发布了《非重大商标无效宣告报告》。许多专家、学者和法律专业人士呼吁加强对此类商标的审查,参考行业和研究机构在商标审查阶段提供的数据,建立黑名单,重点监控已经形成商业模式的恶意注册人的商标申请,开辟宣布商标无效的绿色通道,及时发现和宣布此类“恶意商标”无效。
“洞”和“呼啦圈”被注册为商标
在商标领域,有一个词叫做“恶意抢注”,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商标、域名或商号的权利的行为。
如果把“恶意抢注”比作有针对性的抢劫,那么“恶意商标”就是更糟糕的私人路障和明目张胆的抢劫。
所谓“恶意商标”,是指将各行业的常用词、描述性词语注册为商标,滥用“通知-删除”原则发动侵权投诉,以此要挟商家支付私房钱,逐步形成黑色产业链。
据阿里巴巴近期披露,洞、呼啦圈、踏板、仓鼠等描述性词语被部分知识产权流氓注册为“恶意商标”。注册这些商标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找到碰瓷的对象,对整个行业电商发起恶意投诉,以此来要挟商家“私付”,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产业化经营。统计显示,这些“恶意商标”直接影响到平台上900万商家的正常生计。
张女士是受害者之一。2016年3月,淘宝店三款休闲女鞋被投诉“恶意商标”。据了解,当时这三款鞋约占店内销售额的60%,日销量近1000双。为了避免损失,张女士在私下和解前支付了8000元的授权费。“他们完全是在敲诈,全行业‘一脚蹬’的关键词产品都被这些人投诉了。”
在她看来,行业属性词是不能用的。淘宝平台出现以来,业内就出现了描述商品的属性词,消费者要经常搜索这些。有些人虽然注册了商标,但是先用。平台不应该接受这些商标的投诉,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某天猫家装加盟店店主建议商家以不侵犯对方权益为目的,使用与“恶意商标”相关的文字,但对“恶意商标”的投诉造成敲诈勒索,商家应警惕,将此信息反馈给平台。
超过80%的电子商务公司遇到过关于“恶意商标”的投诉
“请求平台抵制这种投诉行为”,“行业属性词不能用,被迫害商家太多!”3月28日,某网站的调查问卷显示,2016年,81%以上的商家被投诉“恶意商标”,18%的商家一年被投诉5次以上。
据阿里巴巴平台管理部统计,截至2017年3月,淘宝天猫平台上各行业注册通用、描述性等属性词的“恶意商标”共有83个,针对1.5万多家商家的11万件产品进行恶意投诉,商家损失估计在几百万元。但这些“恶意商标”其实可以投诉近6000万件商品,涉及900万商家。
鉴于“恶意商标”猖獗,严重影响了数百万商家的正常生计,平台最终介入。
今年2月,媒体曝光的一起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2月7日,阿里巴巴向杭州网守科技有限公司发出“禁止令”,成为阿里巴巴向“知识产权流氓”宣战后的首个禁止令对象。
2月14日,阿里巴巴向北京市东城区法院提起诉讼,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向杭州网守索赔110万元,并要求其公开道歉。法院随后正式立案。
数据显示,这家成立于2013年10月的公司,成立三年多来,已经在整个平台上向成千上万的卖家投诉。阿里巴巴平台管理部大数据显示,以某体育品牌为例,杭州网守作为其代理的整体投诉不准确性高达24.72%,而另一家正规知识产权代理的投诉不准确性仅为2.39%。杭州网卫代理投诉假货的不准确性高达17.81%,另一家代理高达0%。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Webguard向数千家商户投诉,这些商户投诉后,公司主动撤回投诉,主动撤回投诉率超过60%。
宣告商标无效,开启绿色通道
虽然是非曲直一目了然,但对商家来说,这些“恶意商标”终究都披上了法律的外衣。如果要从法律层面反击,需要通过商标委员会启动商标无效程序,需要半年多才能完成,很多商家根本没有能力启动程序,只能私底下交钱。
对此,同济大学副教授、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中心副主任张涛略认为,一旦所有制度都设计好了,运行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寻租问题。当这样的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就形成了一种对现有制度有害且有影响的局面。如何处理是系统设计人员面临的问题。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说:“信誉好的企业尤其关心他们的产品是否会被投诉或下架。如果删除,损失会非常大,对于传统店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即使通过投诉追回货物,如果没有交易记录,也会有间接损失。这是在电商平台上观察到的新生态,无法避免。”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杜英指出:“商标权的行使不应造成符号垄断,这不符合商标法的立法初衷。因此,平台应增加与商标管理机关的交流,建立“恶意商标”发现和无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消除和进一步防止其对正常市场运行秩序的影响。”
学术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家主管当局的注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评委六处主任孙鸥表示,目前商标注册申请呈爆炸式增长,需要各方面认真研究相应对策。关于专家组提出的快速处置机制,孙鸥认为,过去商标评审委员会在处理商标抢注时有绿色通道,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质证程序无法避免;对于恶意商标问题,商标评审委员会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快审理。
事实上,这类问题已经引起了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重视。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张茂明确指出:“有些注册商标没有产品,是对市场秩序的干扰。是为了盈利,在考试过程中被发现后,我们不会注册这个恶意注册。已经登记的,依法宣布无效。我们必须加大努力,使商标保护更加有力,让每个人都感到更加放心。”
1.《900万电商成为“恶意商标”勒索目标 专家吁设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900万电商成为“恶意商标”勒索目标 专家吁设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72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