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祖先们的生活。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回大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习俗有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游神赛会、祈福、庙会等。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耍龙灯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等,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习俗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
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土地公公的生日,习俗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上巳(sì)节(三月初三)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用芬芳植物、草药、颜料等混合制成的类似今天沐浴液一样的东西涂在身上,然后再用河水洗净。举行“祓除畔浴”(fú chú pàn yù)活动,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qū shuǐ liú shāng)、郊外游春等内容。
寒食节(清明节前1~2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古人认为,每年不能用同一个火种,火用久了就要熄灭,需要重新取火。在换火仪式中,新火与旧火不能相见,要先熄灭旧火,再迎接新火。
清明节,公历(阳历)4月5日前后,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放纸龙,挂艾草、浸龙舟水、洗草药水、拴五色彩线等,节庆食品主要有粽子、五黄等。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是道教名称,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寒衣节(阴历十月初一),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是流行于北方的节日。
冬至(12月22日左右)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87-88]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除夕(十二月廿九或三十)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习俗主要有贴年红、年夜饭、压岁钱、辞岁、守岁等习俗。
1.《12月22日是什么日子专题之闲谈中国传统节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2月22日是什么日子专题之闲谈中国传统节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95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