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犯我,我不犯犯人。如果人犯了我,我一定会抓住犯人。”这是毛主席曾经说过的话,后来被很多人奉为有道理的名言。

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内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军队选择站在了南朝鲜的一边,率领精良部队堂而皇之地越过三八线,不仅如此,他们还任意妄为,公然派飞机轰炸我国鸭绿江畔,真可谓无法无天,目中无人。

于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毛主席立即下令,派遣志愿军入朝,支援北朝鲜,对抗联合军,最终,正义的一方取得了胜利!

近年来,有很多反映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例如《金刚川》、《长津湖》等,勾起了人们对英雄的尊敬和缅怀,以及对那场战争的探索之心。

观看影视剧时,人们总会听到战士们喊“冲啊”、“杀啊”之类的话语来鼓舞士气,然而,抗美援朝时,一位志愿军副连长牺牲前留下遗言,向美军阵地冲锋时,千万不能喊“杀”,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冲锋前喊口号:艺术化加工

其实,冲锋前喊口号并不是只存在于现当代军事片中,在很多古代战争片中也屡见不鲜。几千年前,当两国军队对峙于阵前时,总有一人会主动站出来,手中高举着军旗,奋力地边跑边喊:“杀啊!”

话音一落地,他身后的士兵就像是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同样英勇地冲上前去,对抗敌军。所以,这样的电视剧看多了,人们的心中就会形成一个固有概念:开战前,士兵喊口号是一种正常表现。

虽然人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归根究底,艺术与生活并不是粘贴复制的关系,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要想变成艺术作品,必须经过艺术化的处理。

就拿战争片中喊口号的情节来说,它确实有存在的必要性。其实,要想获得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总指挥的战术安排,士兵们的军事本领,还取决于士气的高涨与否。所谓士气,就是军队的战斗意志和斗争精神。

打仗是一件集体性任务,大家只有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才有机会打败敌人。

反之,如果一支军队没有团队精神,战士们不组队列,而是各打各的,追求“个人英雄主义”,那么他们就像是一盘散沙,即使各个身怀绝技,作战本领高强,也基本上会败在敌人脚下。

所以,在凝聚士气的时候,喊口号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到阵前,很多士兵或许还有犹豫、害怕、退缩的负面情绪。但是,当有人喊出“冲啊”、“杀啊”之类简短但激励人心的话语,相信他们会重新振作起来。

所以说,在影视作品中,边喊口号边冲锋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这样不仅能鼓舞战士们的士气,还能将整支队伍的精神意志凝聚起来,以达到对付敌人的目的。

副连长遗言:千万别喊“杀”

但是,抗美援朝时,志愿军中一位副连长牺牲前的一句话,点醒了战友们:冲锋时千万别喊“杀”!否则会出现大问题!

原来,在抗美援朝中的某次战争中,这位副连长带领志愿军战士与美军一支王牌部队展开了激战。开战前,身处隐蔽处的志愿军仔细研究了作战方案,决定在凌晨,也就是美军陷入熟睡时发起总攻,打他个措手不及。

然而,在正式行动时,一位士兵出于鼓励战友的目的,竟然大喊了一声“杀!”这一嗓子是否激励了志愿军战士不得而知,但一定惊醒了睡梦中的美国大兵。原本是一次胜券在握的黑夜突袭行动,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场艰难的殊死搏斗。

美军一醒来,立刻进入了战斗模式,纷纷拿起重型机关枪、喷火枪等先进武器,向志愿军开火。后来,因为敌我力量悬殊过大,这种志愿军队逐渐变得被动,不仅兵力损伤大半,就连枪支弹药也所剩无几了。于是,他们决定突围。

十几个小时以后,这支军队终于突围成功,可是副连长却因身受重伤而奄奄一息了。弥留之际,他对战士们艰难地开口:

“往后,再向美军阵地冲锋时,记住,千万别喊“杀”,因为美军会根据声音确认我们的地标。一旦确认,他们就会调动兵力,重点袭击那片区域。这次我们的任务之所以失败,就是吃了这个亏啊!”说完这句话,这位副连长壮烈牺牲。

冲锋号:敌人耳中的“魔笛之音”

所以,后来与美军的对战中,很多部队都吸取了这次教训,向敌军阵地冲锋时,禁止高声喊口号,而是采用伏击作战方式。

打仗就是这样,没有一个人,没有一支军队能永远是“常胜将军”、“常胜部队”,他们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但是犯错后,只要及时改正,吸取有用经验,就能有效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但是话说回来,战士们在打仗时,总要有一个信号提醒他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暂停?什么时候撤退?毕竟一支军队那么多人,光靠“嘴贴耳”式的声音接龙,是不可取的。

于是,司号制度就得到了有效推广。战斗时,只有听到司号员吹起冲锋号,士兵们才能冲出去与敌人交战,否则不能擅自行动。

这种军号声是中国军队特有,所以敌人听到时,并不会立刻做出应战反应,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号声是哪里来的。只有当中国战士拿着武器,真正对准他时,他才能明白过来:中国军队杀过来了!

后来,担任抗美援朝战争远东美军总司令的李奇微曾这样评价志愿军的冲锋号:“那是一种铜制乐器发出的声音,它非常刺耳,彷佛能穿透人耳的鼓膜,到达人的大脑皮层。在战场上,它就像非洲女巫吹出的魔笛之音一样。”

他还说,“每次冲锋号一响起,中国军人就奋不顾身地冲向我们,仿佛2号声给予了他们巨大的能量,真是不可思议!”由此可见,在战争中,司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冲锋前喊“杀”,只是影视剧中一个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桥段。即使真实的战场上存在这一行为,那它也是非常不可取的。那位副连长的牺牲,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比起喊“杀”,冲锋号才真正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不仅如此,它一响起,还能有效地挫败敌军的士气,增大我军的胜利概率。

所以,用冲锋号代替阵前喊口号,何乐而不为呢?

1.《为什么不能杀中国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为什么不能杀中国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05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