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名字燕、贾文姬、还有贾文姬、生卒年微商,她父亲是东汉著名的大刘家龙。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当时文坛的领袖,连文武兼资,终成一代霸业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蔡文姬长成后,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她便回到自己娘家。恰在此时,突变的政治局势让她的命运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东汉末年,爆发黄巾大起义,董卓进洛阳,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拜中郎将,封为高阳侯。董卓死后,蔡邕感知遇之恩,“闻卓死,有叹息之音”,因而被廷尉治罪。蔡邕乞求“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们也纷纷为他求情,但当时司徒王允不许,最终惨死狱中。董卓死后,天下大乱,军阀混战局面形成。羌胡匈奴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成为匈奴左贤王的奴隶,最终嫁给了他,这年她23岁。

蔡琰流落到南匈奴,她的身份是被掳的奴隶。在异域草原上,走来走去的都是匈奴人,说的是她听不懂的话,她仿佛是在一个孤岛上生活。肚子饿了,帐房中只有生的牛羊肉嚼食,几乎找不到可以下咽的食物。匈奴左贤王一眼就相中了美丽而聪慧过人的蔡文姬。在匈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统治者左贤王,当然不会从这样身份的人中选择高贵的王后,她只是成为嫔妃中的一个,空有满腹才学,却只能默默忍受野蛮粗鲁浑身羊膻味的左贤王的摆布。脸上强颜欢笑,心里却在滴血。在她的作品五言《悲愤诗》中,忆起自己在胡地十二年的经历,文姬胸中仍充满悲愤:“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人似兽兮食臭腥...”可见她当时在那里虽不缺衣食,但内心至痛已达极致,长泪流满面,感觉如同禽兽为伍。她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活下去。

春去秋来。有人从中原来到了西域,蔡文姬的心里真是高兴。“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家乡,在她心里已变得像梦一样遥远。多少个日日夜夜,家乡和已故去的亲人的脸荡漾在她心头,她想离开西域,随他们回到中原去。站在帐外,无边的枯草从她的长袍下蔓延开来,想起这个念头,她的心激动不已。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她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她感受到了自己身体里奇妙的变化,那是一种痉挛的震动。

蔡文姬悄悄打消了回中原的念头。她站在帐外,任风吹过她的面颊。此时,蔡文姬已是泪流满面。蔡文姬在匈奴十二年,生二子。这十二年她是怎样度过的?《胡笳十八拍》中她作了深入骨髓的倾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竭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俗兮当告谁,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遏我情。在这十二年中,她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她为左贤王生下的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想到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到老师唯一的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决定不惜一切以重金赎文姬回汉。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把蔡文姬放走,但是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让蔡文姬回去。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从此母子天各一方,再未相见。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后的夫妻生活起初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正在大宴宾客,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公卿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有其罪。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两人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

在一次闲谈中,曹操问蔡:“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文姬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蔡琰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琰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女子,命运是如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令人同情。但朱熹老圣人却认为:“蔡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此论我不太赞同,当两汉魏晋时期,人心向古,婚姻还未有三从四德之约束,所以不能以节烈之名羁绊蔡文姬之名节。各位读者如何看待这一说法呢?

1.《司马懿为什么杀蔡文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司马懿为什么杀蔡文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08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