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们队张吉
2005年由老戏骨李幼彬主演的《亮剑》,与各种情节虚幻的《抗战电影》相比,是迄今为止观众认可的战争电影良心。
而比起该剧演员们精彩的演技,几句话就能叫人燃的热血剧情,该剧最为震撼人心的,却是对抗日战争的真实还原:没有匪夷所思的特效,没有“鲜肉”“三角恋”添乱,没有做美白打发胶的妆容,有的是从演员服装道具到战争剧情,甚至每一个士兵战术动作,都极力追近历史的还原。就连侵华日军高素质的战斗力,都在剧中有生动客观呈现。多少年轻的观众,都因此剧懂得战争的残酷,重新开始正视这场伟大的战争。
但是,这部态度极其认真的电视剧,却也一不留神,出现了一些违背军事常识的剧情。尽管瑕不掩瑜,却依然值得再说一下——不为吹毛求疵,只因这些“失实”剧情背后,却深藏着那一代抗日军人们,多少令人肃然起敬的壮烈历史。
典型的,就是下面这几处剧情细节。
“失实”剧情1:持续火力输出的捷克式轻机枪
《亮剑》里的二战枪械众多,捷克式轻机枪却是最重量级角色。多少场热血战斗里,英勇的八路军战士们,常见红了眼抱着捷克式轻机枪朝前冲,只要一声大吼扣动扳机,就是持续的火力喷涌,瞬间扫倒一大片凶残小鬼子。甚至男主角李云龙身陷日军重围,眼看就要自尽殉国时,一听到战友来增援,顿时就精神一振:“好像是捷克式轻机枪的声音”。八路军抱着捷克式轻机枪突突小日本的场面,俨然成了《亮剑》的“标配”。
那放在真实的抗日战场上,这凶悍的捷克式轻机枪,真能一开火就无限火力输出,杀得如此痛快?——真能这么痛快,抗战就不用耗到1945年了。
捷克式轻机枪,即二战时代的捷克ZB26轻机枪,这款布拉格军械厂的名品,中国抗战爆发后更大放异彩,但凶悍如此的捷克式轻机枪,弹匣也只有20发子弹?像《亮剑》里那样一扣扳机就玩命突突?真做不到。
事实是,在惨烈的正面战场上,捷克式轻机枪的这个弱点,也多次被日军利用——由于子弹很快打光,经验丰富的日军,经常利用中国阵地上捷克式轻机枪换弹匣的时机发起冲锋,甚至迅速用手榴弹和掷弹筒炸掉中国机枪阵地。多少优秀的中国机枪手,就是这样壮烈殉国的。
而放在弹药更匮乏的八路军敌后抗日战场上,捷克式轻机枪当然更是宝贝,谁要敢一扣扳机猛突突,把二十发子弹分分钟打光?那铁定会被骂死。优秀的八路军机枪手,操作捷克式轻机枪,打的都是精确的长短点射,最大效率的杀伤日寇。
甚至,针对日军这种“趁你换弹匣扔手榴弹”的缺德打法,很多优秀的八路军机枪手,也开发出了高水准应对:每次打到剩下三四发子弹时,就突然更换弹匣,这样更换弹匣的频率不同,就让日军摸不准你换弹匣的时间,保持持续的火力打击。到了抗战后期,八路军机枪手操作捷克式轻机枪的水平,已是越发炉火纯青,甚至还缔造了实锤的奇迹:1943年9月,八路军晋察冀部队以两架捷克式轻机枪密切配合,漂亮击落了日军八九式侦察机。
抗战里十分拉风的捷克式轻机枪,缩影的,更是多少在与强敌斗智斗勇里浴血成长,优秀的八路军战士。
“失实”剧情2:美式装备的特工队
《亮剑》里的另一个给力剧情,就是歼灭“山本一木特工队”。剧中这支完全美式装备武装的日军特工队,曾两次试图袭击八路军总部,后来又血洗赵家峪,欠下累累血债。却终被有仇必报的李云龙,以独立团大部队围歼在平安县。全程热血战斗,叫多少咬牙切齿的观众,都看得十分解恨。
但真实抗战战场上,这支怀有特殊使命的特工队,真能大摇大摆穿特殊军装,堂而皇之的在晋西北行进?要知道在那个敌我顽犬牙交错的年代里,各方都高度重视情报工作,且不论山本一木特工队的美式枪械手雷,放在当时根本不现实。就说这支特工队如此高调的装扮与行动方式,恐怕到不了目的地,就要陷入“围殴”里。
而在艰难的抗战相持阶段,这“山本特工队”的原型,就是一支更加可怕的日本特种部队:益子挺进队。
益子挺进队,是1942年日本第一军司令岩松义雄组建的特种部队。这支部队由益子重雄中尉率领,精选103名日军战斗骨干,外加18名带路的汉奸翻译,装备掷弹筒重机枪等凶悍火力。而与“山本一木特工队”最不同的是,他们全部身穿八路军军服,形象几乎与我军无二,目标也十分明确——摧毁八路军总部,杀掉八路军高级首长。
而在实际行动里,他们更是比《亮剑》里的“山本特工队”更可怕:他们携带有信鸽电台,行军地图也十分精确,每天只在夜间行进,且不走大路村庄,只爬悬崖峭壁。在1942年的日军“大扫荡”里,他们多次如幽灵一样接近八路军总部,给各支部队带来惨重伤亡。终于令八路军总部下定了决心:打掉益子挺进队,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
于是,比起亮剑里“独立团大战特工队”的热血剧情,这场由八路军总部机关策划的“歼灭挺进队”行动,却是悄然展开。1942年腊月,八路军情报部门锁定关键情报:30名“益子挺进队”士兵正在山西祁县休整。1943年春节,八路军“前总”参谋处刘满河,率领一支小分队乔装进入祁县。大年三十晚上六点,小分队进入“益子挺进队”居住的大德兴饭庄,当晚十点行动开始,快速出手的八路军小分队,将这群禽兽全数杀死,然后将头颅尽数割下后,才在日伪慌乱的追捕中安然撤退。
一天以后,祁县长治甚至太原等地,都出现了挂着“益子挺进队”队员头颅的木笼。三十个日本脑袋,就以这血淋淋的方式,给了日军一个“春节大礼”。组建“益子挺进队”的岩松义雄?慌忙下令解散“益子挺进队”。日军精心策划的“特种战”,就这样在慌乱里破产。
3“失实”3:李家坡战斗
《亮剑》里李云龙独立团的成名之战,就是李家坡之战:误入根据地的山崎大队,在李家坡坚守待援,多次击退八路军进攻。临危受命的李云龙,以独创土工作业方式掘进五十米,再以手榴弹发起冲锋,一口气冲破山崎大队阵地,杀得骄横山崎大队全军覆没。但在真实抗战战场上?这种打法管用不?
这事儿,李家坡之战的“原型”,1940年关家垴之战就最有发言权。
1940年10月30日,日军冈崎大队500人,也是误打误撞进入关家垴,随后八路军铁壁合围,调集八个团上万人参战,誓要吃掉这股顽敌。但盘踞关家垴的日军,如《亮剑》里一样,也是迅速构筑好了环形火力工事,多次击退八路军强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也曾发起奇袭,摸到关家垴山顶发起进攻,谁知顺利解决外围哨兵后,立刻遭到日军火力打击——日军将关家垴所有窑洞挖通,构成互相呼应的交叉火力网,根本攻不动。
所以,《亮剑》里的独立团,即使突破山崎大队外围防线,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立体火力网。
而在历史上这场真实的战斗里,八个团的八路军苦战两天,付出巨大的伤亡,终于靠769团冒死在关家垴斜坡上挖暗道,成功打开突破口,陆续啃下日军主要阵地。但日军残敌仍然固守在两处阵地上顽抗。10月31日下午,因为日军增援部队已逼近,八路军不得不忍痛撤离阵地。以关家垴之战一位日本老兵的回忆说:“正当我军(日军)无力反击,最后时刻将要来临时,共军(八路军)开始了全面的撤退。”
这场惨烈的攻坚战,八路军以伤亡两千人的代价,换来了击毙日军280人的战果。战斗结束后,八路军将日军在关家垴构筑的堡垒暗道全数画下,从此认真学习。以一位未来共和国元帅的话说:“(日军)使身经百战的八路军将领很受启发”。
真实的抗战,就是这样惨烈到残酷的情景。浴血坚持的八路军,就是在这样残酷的考验里,艰难成长的。
参考资料:《八路军战史》、《东史郎日记》、《抗战亲历者林一忆五一反扫荡》
一位遭清朝痛骂的明朝科学家,却助推了欧洲近代崛起
文笔拙劣,故事烂尾,这部“烂书”为何风靡中国上百年?
1.《亮剑剧情介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亮剑剧情介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13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