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李连杰主演《少林寺》出道,此后推出的多部作品都获得了成功。

在80年代里,他都是以“功夫小子”的形象出现在电影中,深得观众喜爱。

到了90年代,李连杰主演徐克《黄飞鸿》系列再次走红的成功转型。从“功夫小子”变成了“一代宗师”,其后《精武英雄》、《太极张三丰》、《中南海保镖》那些作品,也是这一形象的延续,同样深得观众喜爱。

90年代末,李连杰远渡重洋前往美国发展,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形象却与在国内的形象大相径庭。他出演的电影中,大多沉默寡言、嗜血暴戾、眼神犀利,俨然一个“东方打手”,这也令许多影迷不能接受。

李连杰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了改变自己在好莱坞“东方打手”的形象,李连杰策划拍摄一部以反暴力为主题的动作电影。

他的计划也得到好友吕克·贝松的响应,亲自为他撰写了剧本,电影名为《狼犬丹尼》。

但人算不如天算,这部投资达到4500万美元,踌躇满志的作品,上映后在全球仅拿到5087万美元的票房成绩。

而到了内地竟水土不服,因一张海报闹得满城风雨,终未能拿到龙标获准上映。

今天皮哥就与大家一起看看这部因海报事件,不能在国内上映的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01、

《狼犬丹尼》诞生始末

李连杰和吕克·贝松从2001年开始合作,两人共同编剧并由吕克·贝松担任制片人的《龙之吻》集结了当时欧洲最好的动作明星,被认为是奠定了欧洲动作片基础的重要作品。

因为这次愉快的合作,两人的关系也更进一步。

吕克·贝松在编写《狼犬丹尼》的剧本时可谓尽心竭力,根据李连杰的主意,在人物塑造上很下功夫,而力邀摩根·弗里曼出演人生导师的角色,也是最好的选择。

在《狼犬丹尼》中,李连杰饰演的丹尼,从小就被黑社会老大巴特关在一个大笼子里,当作狗来豢养,脖子上戴着一个项圈,只要把项圈除下来,就会变得极度疯狂,见谁打谁。

巴特把他当做暴力收债的武器,打黑拳吸金的工具,丹尼没有思想,没有感情,只会听从指令。

直至遇到盲人调音师山姆,丹尼的命运才发生了改变。因为音乐的感染力,丹尼孤寂的内心与山姆产生了共鸣,在山姆的影响下,丹尼也渐渐找回了失去的思想与善良的本性。

当巴特找到他时,摆在丹尼面前的就是两条路:

第一条:跟着巴特回到从前那耻辱而不堪的生活;第二条:选择留在山姆身边,捍卫自己新的人生。

丹尼自然是选择后者,而他必须面对的事,就是如何摆脱巴特的控制。

为了达到李连杰“反暴力”主题的表达,作为一部动作电影《狼犬丹尼》在动作设计上,也与李连杰以往的好莱坞作品有很大的区别。

譬如:前面“狼犬”时期的丹尼一如既往出手狠辣;但在找回自我之后,他开始懂得了留手。

而到了电影的最后,面对仇人巴特的挑剔,丹尼选择了将其交给警方,而不是痛下杀手,这标志着他身上人性的回归。

这个人物虽不及黄飞鸿、张三丰、洪熙官那样高大伟岸,却是有血有肉,在这个方面看他显然是李连杰在好莱坞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

02、

剧本“百密一疏”

李连杰想通过塑造一个打架开挂却毫无思想的人物,诠释“暴力不能解决问题”这样的主题,这个初衷是好的,但百密一疏。

《狼犬丹尼》这个精雕细琢的剧本,却忽略了东西方文化之间一直存在的巨大差异,才导致了电影的水土不服。

狗这种可爱的动物,在西方人的文化中一向将其称为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是在动物中地位最高的一种。

而到了中国人的文化中,狗就是用来看家护院的一种动物。在农耕社会时期,由于肉类食物的缺乏,还曾被当作普遍的肉食来源,其地位可想而知。且鸡鸣狗盗、兔死狗烹、人模狗样这些成语,也都明显带着贬义。

电影原来的英文名《Danny the Dog》,直译就是《丹尼这条狗》,听起来就是一句骂人话。片方显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才把片名改成现在的《Unleashed(释放)》,中文名也定为《狼犬丹尼》,但顾此失彼,电影的海报却又犯了禁忌。

只见在一款正式海报上,李连杰被踩在脚下,虽然一眼就看出这象征着一种屈辱和反抗,但在一些国人看来,这就是辱华的证据。

当非议的声音越来越大,片方也难以控制来自舆论的压力。电影最终未能拿到龙标,也就失去了中国内地这个最有优势的票仓。

03、

“李连杰”不是个例,出海的巨星接片,应该多向李小龙学习

若论文化的差异对于进口电影产生的影响,《狼犬丹尼》的案例颇具代表性。

由此引申到艺人应该如何接片,需要考虑的问题有诸多方面,但必须保证的底线自然是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先。

正如刘亦菲和梁朝伟都被迪士尼选中,在其一线商业电影中担任重要角色,但在国人眼里,两人的待遇却截然不同。

刘亦菲出演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家喻户晓的传奇女英雄花木兰,能够在一部美国电影中出任如此重要的角色,显然是给中国人长脸的事。

而梁朝伟在漫威电影《尚气》中饰演满大人一角,是一个在美国文化中曾经臭名昭著的辱华人物,就连漫威官方也表态后悔以前创造了这样的人物。梁朝伟不顾形象出演这个角色,自然会遭受来自内地影迷的一些非议。

再看章子怡、巩俐、杨紫琼,当年主演《艺伎回忆录》,也曾令她们陷入两面不是人的窘境。在国人的眼里,作为一个中国人,去饰演日本一个艺伎的角色实在有损形象;而在日本人眼里,找一个中国人来扮演他们的传统艺人,也是难以接受。

举一个正面的例子,李小龙当年出演《青蜂侠》中加藤一角时,拿的是全剧组最低的工资,演的是男配,却用自身的努力使这个角色成了他的标签之一。

2011年索尼翻拍成电影《青蜂侠》时,周杰伦成了李小龙的继任者,而加藤也由男配上升到男主角的位置。

李小龙于60年代在好莱坞发展时,曾经遭受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不公待遇。

但他凭借自身的努力,终于改变了欧美国家的国民对于中国人的偏见,并且最后主演了华纳公司的电影《龙争虎斗》。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开放和电影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影星出演好莱坞电影已经非常普遍。中国人在好莱坞电影中也由原来的刻板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化,这些都是意识形态的进步。

作为影星也好,普通观众也好,都应该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要懂得遇事不能轻易就上岗上线;同时也要保持警觉,对于涉嫌伤害国家和民族感情,或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冲突的人或事勇于提出异议,这样才能够保住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气节。

如今看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李连杰在《狼犬丹尼》的创作时考虑不周之处,在这方面看李连杰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告诉我们,纵使是巨星,接片也必须慎重。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1.《【2018李连杰最新消息】因一张海报,内地无法公映,李连杰用亲身经历告诉明星:接片慎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8李连杰最新消息】因一张海报,内地无法公映,李连杰用亲身经历告诉明星:接片慎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21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