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生长在遥远的非洲,不管是外形还是行为都非常有特点的动物。它长着兔耳、猪鼻、袋鼠一样的尾巴和身形,在广袤的大草原上致力于摧毁庞大坚固的蚁穴,它就是土豚——一种你也许不了解,但了解了就会喜欢的动物。

文/胡希梦

小怪兽初印象

听着就与我们生活非常遥远的非洲食蚁兽,居然有着土豚、土猪这种充满喜感而又接地气儿的别称,是一种可能没见过,但见到一次就不可能忘记的动物。夸张的兔耳、猪鼻和粗壮的五短四肢加大尾巴,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它的独特。以科学的角度来讲,它是管齿目下的土豚科,土豚科下的土豚属,土豚属下的土豚种。这能说明什么?说明如今这个地球上没有它的任何亲属了。

它们主要栖息在非洲大陆的丘陵及半草原地区,独居于自己挖出来的深邃洞穴中。身上布满稀疏的刚毛,皮糙肉厚,记性不好、方向感也差,听起来像是个没脑筋的糙汉子,生性却偏偏敏感怯懦,缺乏有力的自卫技能,是个需要呵护的“宝宝”。

走进它的世界

活化石

作为世界上惟一存留下来的管齿目动物,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管齿是一种什么构造的牙齿。土豚没有门齿及犬齿,只有终生生长的几对臼齿。人类的牙齿内部为牙髓,而它们的牙齿内部全部为齿质,咀嚼面上呈现为细小的管状集合体。如果说靠文字描述很难想象的话,想一想甘蔗的横截面就理解了。

最“奇葩”的宝宝

虽然土豚身上有许多有意思的特点,但它的外表依然是“秒杀”所有人注意力的最大利器。导致有关它们的新闻总是停留在表面,如“最奇葩动物”、“你不知道的雷人生物”……诸如此类吸眼球的八卦标题。其实要说外形“奇葩”,土豚宝宝要比成年土豚更有特点,因为小土豚浑身都是光溜溜的,更加让人大跌眼镜,分不清是哪个星球穿越来的物种。土豚妈妈每年只产一胎,一胎仅有一仔,土豚宝宝6月龄时已会有足够的力量去发扬“挖掘事业”,到了那时遍会逐渐开始独立生活,自立门户。

白蚁大克星

重达60千克的土豚主要靠白蚁为食,也就说明了它们需要巨大的进食量才能填饱肚子。昼伏夜出的土豚到了黄昏时分开始外出觅食,虽然作为杂食性动物,平时也会捕捉昆虫、小型啮齿类动物或者捡拾鸟蛋,但令其垂涎的大餐永远是白蚁。

非洲草原上的白蚁巢穴壮观到超出想象,通常高达数米,如同一座座城堡般耸立。坚固的外墙如混凝土一般,铁锹也难以伤其根本。而土豚,则为了摧毁白蚁巢穴而生。它们粗壮的四肢非常有利,加上锋利的爪子,用不了几下就能将庞大的蚁穴捣毁。当受惊的白蚁一涌而出,则成就了土豚的饕餮盛宴。长长的、带有黏液的舌头伸出一滚,轻轻松松就能将数百只白蚁吞进肚子。

当时间久了,白蚁逐渐散去的时候,就没有那样的福利了。但土豚在进食方面很有耐心,散步一样走走停停,左一口右一口,一晚上能吃掉约5万只白蚁。

“路痴”地穴工程师

毫无方向感是土豚身上最大的“槽点”。它们通常于黄昏时分出去觅食,一晚过后肚子填饱了,却忘记了回家的路。幸好身上充满蛮力,也没长多愁善感那根筋,于是经常在找不到路之后,现场挖一个新家出来。

据说,十个拿着铁镐的青壮年挖掘速度也赶不上一头土豚,它们能以惊人的速度挖出一个足以宽敞容身的洞穴出来,然后没心没肺地进去倒头就睡。时间长了,草原上也就多出了许多无人认领的土豚洞,也造福了许多其他动物。如蜥蜴、蜜獾、疣猪甚至豹子等,在天气恶劣的时候会临时跑进荒废的土豚洞里避雨借宿,当然也有动物直接携家带口免费长期入住。

1.《土豚 Aardvark:“槽点”满满的小怪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土豚 Aardvark:“槽点”满满的小怪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