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数字变化反映了什么新趋势?——展望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统计报告
新华社记者李亚红、王思北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2日公布了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与2016年和2015年相比,网络营销几乎增加了一倍,在线支付每年增加了14%,30%的网民在进行在线慈善行为等。这些数据变化的背后反映了什么新趋势,互联网将如何进一步改变公共生活?
互联网营销几乎增长了一倍,“互联网”传统产业加速发展。
报告显示,40%以上的企业开展在线销售和购买,“互联网”传统产业融合正在加速。在进行网络营销的企业中,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比例为83.3%,比2015年的46.0%增加了近一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互联网将在经营制度、金融、生产制造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调查时,当被问及互联网能否帮助解决各经营管理问题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
"智能制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伟在预测2017年互联网发展趋势时表示,制造业和互联网的加速融合已成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趋势。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刘鑫说,互联网对产业的影响首先是服务业(如外卖、互联网约车等),其次是工农业。今后,互联网对产业的影响(如智能制造、定制定制等)将迅速显现出来。因为互联网是连接用户和产品的,工业制造的产品越接近用户,互联网对这个产业领域的影响就越大,比如生产服装、手机、电脑等,可以对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通过智能制造降低成本,改造生产过程。
网络结算年均增加14%,钱包安全更加受到关注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通过互联网支付的用户规模为4.75亿人,年增长率为14.0%。购买网络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9890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了863万人。
同时,网络安全事件仍然影响着大多数网民。数据显示,2016年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的用户比例达到了全体网民的70.5%。其中,网络欺诈是网民面临的最重要的网络安全问题,39.1%的网民发生了网络安全事件、账号或密码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
“互联网金融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是国家政策中鼓励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同时也要求加强对风险的防范措施。(威廉莎士比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秘书长张健表示:“很多细分行业和形式都需要依靠监管细则的出台,才能保证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在线政府服务用户超过2亿人,“信息红利”惠及更多人
报告显示,我国网上政务服务用户规模为2.39亿人,占全体网民的32.7%,我国网民网上政务服务的使用率超过了线下政务厅和政务热线的使用率。其中,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城市服务平台接收政务服务的利用率为17.2%,是网民最常用的在线政务服务方式。其次是政府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政府微博、政府手机。
报告显示,各级党政机关开设政务头号码账户(《今日头条》的政务公开发布平台)34083个,比2015年底增加了30062个。互联网政务服务内容全方位覆盖用户生活,从车主服务、政务服务到医疗、交通出行、充值缴费等。
《今日头条》主编何勇说,2016年政务头赵浩的弹唱推送覆盖了320个城市,其中52.4%的弹唱发送人数在1万人以内,主要包括停停停电信息、交警发布的道路等民生信息、政法系统发布的事件通报、地方政府人事任免等政务公开信息。人工智能技术将政务信息准确地推给民众,将过去的“寻人信息”改为“寻找信息的人”,使政务的“信息红利”能给民众带来更好的好处。
30%的网民有在线慈善行为,网络使慈善更多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32.5%的网民利用互联网进行慈善活动,规模达2.38亿人。2016年以来,中国公益慈善也通过互联网持续发力、不断创新,通过互联网公益平台参与扶贫、疾病救助、残疾人群等公益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募捐、公益团体募捐、社交圈募捐等公益新模式应运而生,慈善捐赠变得更加方便、多样、透明。
中国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奥利扬认为,网络慈善的新模式提高了公众参与公共利益的便利性,使从扶贫、医疗、教育等传统公益项目开始筹资的公益项目更加多样化,“人人做慈善”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其次,从“免费午餐”到“冰桶挑战”募捐,利用新的融资模式进行公益活动的成功,显示了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使慈善信息能够及时快速地传递给网民,从而默默培养网民的慈善意识,推动社会慈善文化的形成。
“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慈善筹资新模式对项目质量和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奥利扬说,包括募捐方要求对公益项目的意义、目标、预算、管理等进行一一说明,公益行业努力提高项目开发能力和信息公开能力,促进公益慈善机构的效率、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
1.《【李亚红透视】数字变化折射的新趋势是什么?——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展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亚红透视】数字变化折射的新趋势是什么?——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展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51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