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从菲菲电影中选拔出来的
菲菲电影/每日精彩电影推荐
1978年香港的新浪潮是由几个“电影少年”引起的。
他们大部分人在国外接受过专业的电影教育,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已经在电视行业摸爬滚打了。
徐克将科幻和武侠合二为一,推出了《未来主义武侠电影》《蝶变》。
许鞍华的《疯劫》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杀人事件,兼具悬念和推理。
张国明展示了刑事和犯罪斗争的《指点兵兵》。
除此之外,方育平、谭家明、刘成汉、黄志强等导演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一时在香港电影界,你方叫我上台,非常热闹。
香港新派中最独特的教练要数掩护。
与徐克的新颖和许鞍华的沉重讨论不同,方育平的写实风格和谭家明的实验影像美学不同,掩护是新浪潮中“最中国化的导演”(张燕教授语)。
他的前三部作品《茄哩啡》、《夜车》和:010
掩护的第一部言情作品,或第一部有“掩护语气”的电影是以下——
《公子娇》
本片在掩护的作品序列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第一部合拍,也是他真正想拍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电影,也是他的名著。
在第四届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似水流年》一举获得最佳导演、作家、摄影、女主角、新人演员和美术指导六项大奖。
这是一部关于香水的电影。
1983年,塔尔柯夫斯基在意大利土地上拍摄了《似水流年》,决心不返回家乡俄罗斯。他像油画一样美丽流畅的照片,用诗歌般的影像语言对我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香水。
一年后,掩护的《乡愁》上映,演奏了一首生离死别的交响曲,但绝不是激昂的,而是清淡的初一和悲伤。
电影讲述了离开家回家、回来和离开的故事。
朱珊珊(具美华饰),在香港生活了很久的现代女性,在事业、爱情和家庭方面多次受挫后,带着受伤的心回到大陆潮汕,缅怀刚刚去世的奶奶。
://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31917a17a50a4be39d336aa8d49972d9?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8" width="640" height="347"/>香港到潮汕,说着只是一水之隔,可是珊珊的归家却费尽周折,汽车、轮渡、自行车,折腾了十几个小时。
抵家之时,珊珊数次回忆起儿时的美好,却又一次次被现实击碎。
幼时祖母为了防止老鼠偷吃,喜欢将盛着食物的篮子悬在房梁下,但再回来祖母已经仙逝。
旧时珊珊与妹妹甚好,一起打闹追逐,而今却因为争财产,每次见面都由律师代为沟通,闹得一地鸡毛。
曾经的青梅竹马三人组,孝松已和阿珍(斯琴高娃 饰)结为夫妇,并育有一女。
珊珊的返乡,让这家平静的生活泛起了波澜,因为珊珊原是孝松的初恋情人。
朋友之间的爱与嫉妒、猜疑、忧郁相交织,这种女人间微妙而又纠结的心理,被斯琴高娃和顾美华精湛的演技诠释的恰到好处,非常自然,似淡而实美。
影片悲伤忧郁的情绪,多归功于喜多郎的主题曲,英文原名是Delight,日文名为:欢喜。
这曲子放在开头,珊珊自是带着欢喜返乡的。
幼时的美好,故乡的一草一木,原本应当成为疗伤的良药,让归家的游子不再漂泊零落。
只是当珊珊意识到物是人非之后,这欢喜便成残忍的对比,成了失去的注脚。
珊珊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的,至亲均已离世,与唯一的妹妹反目,年纪老大还未成家,男朋友换了好多个,孩子也打掉两个。
在城市里,她没有家,回到故乡,依旧只剩空屋一座。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似水流年》拍摄于1984年,那年的中英谈判让香港人开始思考归属——我属于哪里。
香港作家西西在《浮城志异》中,将香港比作既不上升、也不下降的浮在空中的城市。
在漫长的历史中,港人的自我身份定位不断变化:香港人身份、世界主义身份、中国人身份,这三者有时交替有时共存、互动、叠加,十分复杂。
严浩的这部电影,正反映了港人在八十年代焦躁和恐惧的心理,影片借珊珊的返乡,映射了港人对于回归祖国的复杂心理。不过相对于97系列港片中的迷惘和虚幻,严浩更注重个体化的内心感受,用人物心理的变化生发出社会氛围对人物影像的间接感受。
即使在今天看,《似水流年》依旧是应景的。
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带动了一大批乡村人到城市打工、生活,甚至有许多孩子是在城市出生的。但他们既不属于城市,又不属于乡村,甚至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更加熟悉。
就像纪录片《高考》中一位随迁子女所说得那样:
开头皮哥曾提到,严浩是香港新浪潮中“最中国化”的导演,这在《似水流年》中反映的尤其明显。
镜头对准了许多乡村景色:成片的水田,宽阔的河道,帆船,破旧的老屋,悬在房梁上的竹篮,带蚊帐的床,油布伞,稻草垛......严浩作品中的置景没有刻意铺陈奇观之感,只是根据剧情人物需要,自然而然地出现。
导演还加入了许多家常琐事,例如吃饭、上课、下田、洗农具、喂猪、赶鹅、买水鞋等,诗意化的处理让影片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对现实细节的把握让《似水流年》充满了中国味道,摆脱了香港新浪潮的商业性,倒像是台湾新电影的风格,去戏剧化,淡化情节,细腻,自然,无比真实。
再加上严浩挚爱日本名导小津安二郎,影片也使用较多固定镜头、远景镜头、长镜头,纪录片风格十足。
父亲的去世,让严浩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平淡的生活中,盐是否存在;
那个三个孩子都在海外的爷爷,逢人便拿出小儿子从美国高校寄来的信,让人夸奖,却依旧只能一个人回乡埋葬妻子;
影片中的两位百岁老人是否又真的会如那棵古树一般,始终存在?答案是否定,人永远不会肉体永存,连那棵不知道年纪的大树,也终有一天会消逝,更何况是童年。
《似水流年》是一场漫长的告别,告别过去,告别记忆中的故乡。时光在欲说还休中、在万物交替中、在灯影浆声中缓缓离去,只剩一孤独残生。
片尾,梅姑的声音响起:
我的心又似小木船/远景不见/但仍向着前/谁在命里主宰我/每天挣扎人海里面/心中感叹似水流年/不可以留住昨天/留下只有思念/一串串永远缠/浩瀚烟波里/我怀念 怀念往年/外貌早改变/处境都变/情怀未变/留下只有思念......
而翻唱过这首《似水流年》的人早已逝去,张国荣,陈百强,梅艳芳。
物是人非,物是人非。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1.《【顾美华】看了这部电影,发现了香港导演真正的大师,王静、徐克和那个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顾美华】看了这部电影,发现了香港导演真正的大师,王静、徐克和那个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57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