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的殿堂
电影博物馆布莱兹标志成为这条街的亮点。(照片徐建斌)
一排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
在州村古商街青石斑驳的路上散步。
这里藏着电影相关的博物馆。
有人说。
有人说。
有老一辈人美好的回忆。
有人说。
这里标志着中国电影100多年历史上星星灿烂。
闪闪发光。
每天不断的游客来到周村古商街,寻找与这部电影相关的博物馆。(照片徐建斌)
进入大门后,耳边响起了《八一制片厂》的编曲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的场面。(照片徐建斌)
色彩生动的手绘墙壁,美丽逼真的雕塑,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上世纪露天电影的放映场景。(照片徐建斌)
阳光明媚的6月,记者置身于位于周村古商业街的山东胜阳老电影博物馆,走进大门,耳边响起了《八一制片厂》的编曲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的场面。色彩生动的手绘墙壁,美丽逼真的雕塑,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上世纪露天电影的放映场景。
e.detail&_iz=31825&index=11" width="640" height="427"/>
一部部老电影放映机,每一部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摄影 徐建彬)
墙壁上一张张老电影海报,引导着我们步入老电影放映机的世界,一部部老电影放映机,每一部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像是对我们诉说着一个世纪以来他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以及中国电影放映机从无到有的艰辛,陈旧的物件到今天依旧鲜活,依旧辉煌。
上世纪初,国外的一些无声电影放映机,通过教会、洋行、领事馆等地方传入中国。(摄影 徐建彬)
山东承扬老电影博物馆馆长翟新江告诉记者,每一台电影机的背后都有着自身的故事色彩,同时还有他收藏的故事。“就像展柜最上面这四台放映机是上世纪初,国外的一些无声电影放映机,它们都是通过教会、洋行、领事馆等地方传入我们中国。”
随着数字电影技术的日益成熟,胶片电影逐渐淡出银幕。电影放映机、电影胶片、电影海报等,这些电影老物件,都承载着一代人的观影记忆。(摄影 徐建彬)
“在我们建国以前,中国没有有声电影放映机。直到1954年,我们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放映机,也就是这一台‘老五四’。”翟新江说,长江老五四”——1954年中国仿前苏联的“乌克兰”型16毫米胶片放映机。,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放映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露天广场放映电影使用的也是这一系列放映机。
谈话间,记者了解到,翟新江一直坚持收藏老电影放映机,陆陆续续十年来收藏了大概200多部电影机,从无声到有声,从国外到国内,从露天放映机到影院放映机,各种各样的放映机陈列其中,而且每个放映背后都有他自己的故事。
古色古香的整体环境,演员绘声绘色的演出,惟妙惟肖的表情与观众时而紧张,时而捧腹、时而凝重的表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摄影 徐建彬)
这些宝贵资料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谱写着山东辉煌的电影文化。(摄影 徐建彬)
随着数字电影技术的日益成熟,胶片电影逐渐淡出银幕。电影放映机、电影胶片、电影海报等,这些电影老物件,都承载着一代人的观影记忆。翟新江说,“时光在悄悄流逝,我决心让时光留住。”整理着放映完的胶片,翟新江叹息地说,“电影胶片每拷贝一次便磨损一次,如果不加以保护,总有一天这些珍贵的影像便会消失,好比我们的历史,有传承和保护才有未来和发展。”
走进中国电影文化简述展厅,醒目的九块电视播放着每个时期的电影代表作品,展板的文字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演奏出电影发展的秀美乐章。耳熟能详的片段、经典的唱腔在脑海当中回荡。让前来参观的游客都勾起来自己的回忆。
在山东电影文化简述展厅,我们还可以看到,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上做出贡献的,我们山东最早自己研发的8.75毫米电影放映机以及龙口幻灯等不胜枚举。这些宝贵资料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谱写着山东辉煌的电影文化。也可以说这个电影博物馆浓缩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史,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深入的了解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这也正是翟新江筹建电影博物馆的初衷。
“铛里个铛,铛里各当,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鸳鸯板轻快的击打声传来,正是同乐剧场传来的山东快书表演的声音。古色古香的整体环境,演员绘声绘色的演出,惟妙惟肖的表情与观众时而紧张,时而捧腹、时而凝重的表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走进这座博物馆,仿佛进入了老电影时光隧道:200多台电影放映机、300余张多电影海报、400余部电影拷贝……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老电影世界,让那段记忆再次回到人们脑海中,或围观、或拍照、或讨论,时光的感叹洋溢在每位参观者的脸上。
1.《【周村全球通电影城】山东胜阳区电影博物馆,光影殿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周村全球通电影城】山东胜阳区电影博物馆,光影殿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785756.html